本文转自企业管理杂志, 文/吕 宏。安全
近年来,企业对IT人员的定位、职能、价值质疑声不断,他们究竟是企业发展的“潜力股”仍是“垃圾股”?网络
有些企业认为,信息化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必由之路,而信息化存在的实施风险却很大,企业的信息化之路还得靠本身的力量,才能作到安全、有效、可控;另外一些企业则认为,信息化是个花钱的事,也不是本身企业的核心业务,同样是花钱,就不必养那么多IT专业人员,如今社会分工细化,外包给专业公司就能够了。现代企业还须要IT人员吗?若是回答是确定的,那么企业IT人员对于企业来讲其核心价值又是什么呢?架构
1、企业IT人员尴尬的现状运维
1. 尴尬的组织架构
在国内不少企业没有独立信息部门的现象仍是比较广泛的,通常做为一种职能放在总经理办公室或科技装备部门下面,更有甚者,放在财务部下。也有一些企业有独立的信息部门,但在企业运营中没有发言权,由于不是企业的核心业务部门,加之一部分领导对信息化工做的通常规律不甚了解,使部门变得“逆来顺受”,部门边缘化趋势明显。还有部分信息化领导,缺少专业背景,没法有效管控企业信息化工做。
2. 尴尬的职能定位
企业中的IT人员,在企业中是电脑网络方面的百科全书,应用软件、通用软件、硬件、网络甚至打印,但凡是电脑问题,一律找你没商量。沦为IT采购员,装机员,培训员。大多数企业认为这样的职能定位,节约成本。企业没有培训只有索取,电脑知识的更新换代很快,自学成了惟一出路,由于还要对得起“IT人员”的称谓。
3. 尴尬的薪酬结构
薪酬问题是企业中的IT人员永远的痛,与社会水平相比老是差口气,而在企业中又面临一枝独秀成为嫉妒的对象。信息化项目成功了是应该的,谁叫IT人员收入高呢,一旦失败就成为了替罪羊。企业中没有合理、客观的IT人员绩效考核机制,信息化项目对企业的贡献成了一笔糊涂账,企业IT人员价值无从体现。
4. 尴尬的外部环境
IT行业的特色是标准化、规范化,因此也走在了“外包”服务的前沿,众多IT外包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运维外包、采购外包、开发外包甚至IT人员外包纷至沓来,企业在如此外部环境下迷失了,若是用现有的IT人员成本,将IT业务外包给更专业的公司来作,岂不是又省事又省时?彷佛就在明天就能够不要本身的IT人员了。ide
2、企业IT人员走入的误区学习
◆ 误区类型一:技术型
两耳不闻企业事一心只钻技术事。
◆ 误区类型二:转行型
毅然决然转行作了销售、商务、市场业务岗位,完全与IT决裂。
◆ 误区类型三:保守型
为了保住岗位、保住收入,将系统密码、应用程序源代码、数据字典等核心技术资料一把抓。
◆ 误区类型四:无谓型
本着一颗满足的心态,作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 误区类型五:业务型
业务为王,抓住了业务就有了核心竞争力。
◆ 误区类型六:兼职型
经过兼职获取必定的收益外,还保持了技术更新的速度,但本职工做显然是要打折扣的。
◆ 误区类型七:项目型
许多IT人员选择在甲方工做,就是看中正在实施的项目,赚足经验,项目结束就走人。
◆ 误区类型八:跳槽型
借用原来甲方的工做经验,跳槽到乙方,也有直接本身成立公司的。优化
3、企业IT人员应有的价值体现对象
现代企业还须要IT人员吗?回答是确定的。那么IT人员对于企业来讲其核心价值又是什么呢?或者说IT人员存在的必要性是什么?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 新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价值
发现新技术的应用价值,进而优化业务流程甚至创造新的赢利模式,是企业IT人员不可替代的最大核心价值。“科学技术是第一辈子产力”,笔者认为还要突出“应用”两个字,科学技术的“应用”才是是第一辈子产力。
一方面企业IT人员熟悉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趋势,一方面较之通常管理人员各管一段,企业IT人员对企业实际业务的详细流程和逻辑及企业发展阶段了如指掌,正是钻研这种“应用”价值的主力军,企业IT人员与生俱来的,创造性、探索性,使其较之咨询公司更具实效性和可操做性。信息化不是最贵的就是最好的,而是最合适本身的才是最好的,这个合适要综合考虑,企业规模、企业发展阶段、企业人员结构、企业战略要求等。企业IT人员核心价值的体现,要求其不能只停留在支持用户需求的配合角色,而是要向业务优化、业务创新的引领角色、企业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推手角色过渡。开发
2. 对外包供应商的管控
(1) IT外包已经成为不可争辩的发展趋势。it
IT外包可以使企业更专一于主业,可以使企业减小对内部IT人员无限制无条件的依赖,可以使企业运做效率综合效益得以提高。而IT外包所带来的企业风险也随之产生。企业信息化工做的主动权丧失?外包服务质量如何保证?企业外包成本如何控制?玫瑰虽然芬芳好看,但也要不被其叶下刺所伤才好。IT外包就是这样一个让企业既爱又恨的事物,这就很是须要企业IT人员的存在,来管理掌控外包供应商。
研究总结适合本身的IT服务达成管理标准。ITIL (IT Infrastructure Library,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在国外已经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和成功的应用案例,但在中国才刚刚引入,目前业界培训推广的不少,但基于我国IT外包业的发展阶段,甲乙双方都在学习,目前尚未标准能够遵循,拿来主义是行不通的。尤为是对一些大中型企业尤其重要。企业IT人员做为甲方,起着不可替代的做用,经过ITIL明确了IT外包双方的职责、平常要作的工做内容等,建立了一个如何规范外包商的服务管理体系,让对外包商进行量化考核成为可能,这样企业 IT人员成为了IT外包质量监控和服务考核的角色。
(2) 对IT项目的审计。
IT审计实质上是一种控制,经过科学的手段来确认外包IT项目的有效性、规范性、可靠性,从而发现问题,要求外包商及时解决持续改进,使得IT项目应用不偏离原有预期,最终使得项目应有的应用价值得以体现;协调公司内部各部门配合工做,使得IT项目按计划节奏推动;使得IT项目具有较好的用户体验。企业IT人员这种价值体现,帮助企业解决了花了钱不解决问题、花了钱企业没有提升的担心。
(3) 把握主动权,规划企业IT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