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学生创业团队,就有一个会碰到股权分配问题

现在“创业者”这个标签已经或多或少有了些“潮人”的感受。年轻人去创业,能得到的帮助和支持愈来愈多,政府学校能给你各类优惠和政策,创业圈子里能找到同道中人,风投忙不迭追着那些靠谱的项目和团队。大环境下,创业愈来愈热,门槛愈来愈低,刚毕业甚至还没毕业的大学生,拉几个同好,撩袖子开干的愈来愈多。

热潮的背后也有暗礁。昨天有一位在创业的朋友跟我说,最近身边有很多学生创业团队忽然就崩了。剧情相似:三四个同校或者同班的好伙伴,都想作点事情,又有技术和产品能力,组队就开始作了。你们都是学生,互相之间关系也简单,股权分配上基本就是平分了。这个看似合理的决定却给后续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创业初期,你们啥都没有的时候,股权不重要,先把产品作出来再说。作出产品原型拿到投资开始扩张以后,问题就来了。平分股权对公司往后的管理和发展是不太理想的架构,一般仍是得有一个 CEO 去占大头。这就意味着本来兄弟连性质的创世团队,必须分出个老大老二老三了。这个过程进行的顺利还好,若是 CEO 在和团队其余成员沟通时,没有摆正本身的位置,太高估计本身作出的贡献,很容易形成内部不和。

换个角度看,有些负责产品和技术的联合创始人也会有这种想法:“最开始你们是好兄弟因此一块儿创业,这三个月我辛辛苦苦写了三万行代码,你就出去喝喝茶聊聊天,如今拿了钱你就说你要当老大,拿大头,凭什么?”

雪上加霜的是,有些投资机构还会“积极推进”这一过程,好比夸赞年轻的 CEO 是个“不世出的选手”或者“将来的某某某”,未来必定会作出一番大事。建议他增强本身对公司的掌控力,适当的削藩。年轻人刚出来创业,收到这么多前辈的夸奖,挺容易飘飘然的,而后就果断出手了。投资机构这么作也有本身的小算盘,一方面是优化了股权结构,另外一方面也能够拉拢 CEO,以前在谈判桌上是创始团队 VS 投资方,削藩以后就是 CEO+ 投资方 VS 其余创始人团队成员,优劣势一下就逆转了。

内有团队成员间的不和,外有投资方扇风和施压,年轻团队抗不过去的话,结局就是团队崩溃,要么是 CEO 被开掉,要么是 CEO 开掉了其余创始人。钱融到了,队伍却散了。

深究个中缘由,多是由于学生团队自己太不成熟了。这个不成熟有两方面,其一是我的层面,刚毕业的大部分学生,对本身的定位和价值相对没有那么清晰,容易高估本身的贡献。其二是团队层面,学生团队一般是第一次创业,对创业初期应该避免的错误都照单犯了。好比平分股份。或者在创业初期没有对各方的权责作明确的书面协议。在团队的内部沟通和协做上,经验的欠缺也会产生致命的后果,有过几回创业经历的朋友就会明白,失败的团队里没有成功的我的,有时候为了大局,牺牲本身实际上是更优的选择。

也许人年轻时总会吃点亏,可是若是经过提早学习准备,能够少吃点的话,仍是少吃点吧。推荐一个故事:《从估值一亿到一晚上分家,一个曾经存在过的教育产品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