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部门管理的一点总结

文章版权由做者李晓晖和博客园共有,若转载请于明显处标明出处:http://www.cnblogs.com/naaoveGIS/前端

1.背景

        在一个公司除了沉淀技术,对于其组织架构和管理的学习也是格外有趣。在目前公司六年,也常常想公司是如何作到如今这个规模,如何每一年维护好700多个项目运做,因此对公司职能部门的划分,工做模式甚至会议模式都有一些留意。面试

        职能部门的划分我想如今多数公司都已是按照矩阵模式在管理,用职能部门明晰该部门的产品方向和责任,用横向的项目经理来组织各职能部门中的职能人员,再由项目经理办公室(PMO)来进行各项目的统筹管理:后端

 

        而个人总结并非想描述公司大层面上的管理架构和职能划分,我想聊的是一个刚任职部门经理,组织部门工做这一年来的一些心得和体会,以期在新的一年可让团队走的更稳。如下我将从预算、汇报、管理、团建四个方面来总结我这一年的感触。固然今年也参与了很多招聘工做,既有各高校的校招宣讲,也有社招面试等,甚至本身还注册了一个boss直聘,感触颇深,这里不作细谈。微信

2.预算

           春节后的第一项工做就是部门预算,因为我是研发部门的,须要预算的内容比各营销部门简单不少不少。研发体系目前尚没有业绩承诺书,虽然公司在进行研发体系的“供给侧”改革,可是研发体系又是最难量化的。作底层产品的研发,如何和市场项目份额挂钩?作项目支持的研发,每天吭哧吭哧填项目,若是今年产品业绩不行,难道就所有打折扣?研发的收入只有工资,其余收入太少,IT市场又对研发人员青睐有加,扣了工资人走了呢?而且,项目型公司的业绩决定性因素,市场和营销的影响可能更大。如此种种,研发体系的预算基本是比较好划分,也相对符合最后年终花销的。总结为如下几块:架构

        a.由公司统筹,肯定今年部门的人员编制状况,如下全部花费以该编制人数为基础预算。前后端分离

        b.本年工资花费(调薪前、调薪后合并),包含公司部分所花费的五险一金总量。学习

        c.本年年终奖计划(以最大额度算)。spa

        d.本年封闭开发补助费用。设计

        e.本年午饭补助和计划加班晚餐补助、交通补助费用。日志

        f.本年部门办公耗费,包括电话费用、计划差旅费用等。

        g.本年部门团建费用。

3.汇报

        每一次汇报,都是一次传播本身想法的机会,无论是对内,仍是对外,不管是对同事,仍是对领导。

        公司大的汇报有两场,一场是年中汇报,另外一场是整年汇报,另外每月基本都有大大小小的专题汇报。有的是面向技术总监,有的则是直接面向公司董事长。做为部门经理,让领导理解你的工做,支持你的工做,汇报真的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因此每次的汇报准备都需花费必定精力,从文字到图片等等。有不少人可能以为汇报是浪费时间、形式主义,但我以为,汇报便可以让本身对工做内容有全新的感触,也能够经过与领导的交流提高本身的格局。汇报自己不是错误,而是看如何参与如何使用,咱们是私企,不是国企。

        对于部门内部,则只组织一场年终的全员正式参与的汇报,要求是必须用PPT,必须有彩排。生活须要仪式感,工做也是。就业务支持的角度,咱们欣赏肯干的,更欣赏干了还能表达好的。对于研发产品角度,技术水平依然仍是第一决定因素,可是又何妨不锦上添花,分享本身的做品?

4.管理

        目前部门的管理分为了两个维度,项目管理和产品管理,一样,部门内部人员也基本以此来有侧重点划分。

4.1项目管理

        项目因为其常常是阶段性和零碎性的,并且涉及到多研发部门合做、多职能部门合做。公司采用项目管理平台来进行项目从发起、时间节点、指派流转、各阶段描述、反馈、完成、评价这样的闭合流程。这套流程运做了十年以上(我来公司以前既有,变化的只是系统,管理流程基本没变),可见这套流程是十分符合多项目同时管理的。管理人员既能够直观了解到各项目的进展,又能够经过指派人员直接将责任归结到具体人上,同时经过反馈机制和评价机制来进行研发的水平考核。

        说缺点,也有,最明显的就是项目发起得有控制,其放大了发起人的权利,而最前端的项目发起人每每都是没太多经验的项目实施工程人员,进而弱化了研发的话语权,而且容易出现研发资源争抢问题。目前公司采用接口人制,以及工程人员量化考核制,即是对这个权利的制衡。

4.2产品管理

        产品维度上,目前我采用的是tower来进行管理。以月为单位,每个月将各产品计划登记上去,以周例会为单位进行产品进度的追踪。不过目前tower对普通用户限制了多个功能,尤为是团队人数限制,考虑更换其余方案。

        产品管理,我以为是一个比项目管理更难量化的东西,由于产品的KPI如何划分更难。不少产品并不必定有很明确的上线时间,甚至当他发起时和最后完成后的做用可能都在中途不断发生变动。我想说的是,产品管理,更多的须要是产品经理的远见,更考验的是产品经理的水平,而不是研发人员。项目管理能够跟着项目进度进行,跟着合同需求实现,产品呢?只能靠咱们产品经理的嗅觉,和其自己应该对技术和细节的执着。

       今年虽然我我的学习了axure,也在关注一些产品设计的专栏,仍是以为本身更像一个研发经理,为人不够“挑剔”。

4.3周例会

        特意提一下周例会制度。不少公司或团队不止有周例会,还有每日头脑风暴。在我看来,周例会是最管用的,频度适中不耽误时间,可是又能很好的把握好各种事情的进展。你们每周将本身作的事情先以文档提供给对应负责人,再汇总给我,例会中,各负责人直接询问其工做日志里没说清楚或本身关心的事情,最后由我来针对上周,和本周我关心的事情进行讨论。这样既能够节约你们的时间,又能够把火力集中到最重要的事情上。

        每日的头脑风暴,我我的并无太多仪式感来进行,而是天天早上抽一点时间逐个问一下各负责人其手上任务的进展,有必要时再作简单的聚合讨论。

        总结,周例会是个好东西,要文档化、重点化、持久化。

5.团建

        每每你们说这个公司好很差,除了说公司薪酬、工做内容、福利外,同时,团建也是一个很大话题。就我本身部门来说,以经费计划来算,能够保证一些正常聚餐等,我想这也是不少不少公司能够作到的。

        可是我最想建设的,并非吃吃喝喝,而是技术氛围。因此我按期指定人,要求他必须作一次培训;我在每周例会,尽可能和你们分享技术或产品计划的话题;按期给你们安排做业;甚至要求你们写wiki或博客等等。

        我想建设咱们部门内部的文化,虽然咱们是项目型公司,可是咱们作的是产品,咱们能够作不少新的东西,学不少新的知识。

6.不足和规划

        2018年,在部门管理上,我最大缺憾是没有把管理精细化。

        之前咱们是一个小团队,如今人多了,覆盖的技术线和产品线都多了,不能如当初各种事情均是我参与、我统筹、我安排。而应该造成一个内部的机制,这个事情,它就是你的,它天然会分派到你那里,而我不要担忧你搞不定。

        虽然我并不同意目前就进行先后端分离的人员架构,毕竟GIS不只仅是写代码,数据处理、桌面端维护、方案的总体性须要你们都有涉猎,而且先后端分离带来的快速迭代优点在一个百分之60为维护工做的部门没有太多优点,反而会带来人员的编制的扩编,致使任务不饱和。可是我也知道,想让全部人全栈是不现实的,因此,每一个人须要有工做的侧重点。我计划将工做划分为:方案制定专家(接口人)、前端对接专家、空间分析专家、轨迹专家、三维核心产品专家、二维核心产品专家、空间存储专家、数据处理专家等这些类别,以这些类别再细分工做。在如此运做一段时间,当你们对各自负责的事情十分了解和胜任后,再内部进行轮岗制度,让你们走向全栈,起码是全面了解产品(视我的意愿)。

        我我的没有太多管理技巧,研发出生,如今是,之后也是。可是又必须管理,我不想套路,只想让团队走的更稳。2019,继续努力。

                                                                     

                       -----欢迎转载,但保留版权,请于明显处标明出处:http://www.cnblogs.com/naaoveGIS/

                                                                       若是您以为本文确实帮助了您,能够微信扫一扫,进行小额的打赏和鼓励,谢谢 ^_^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