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背黑锅姿式


朋友讲了个案例ide

组内有一位成员发现线上缺陷很是高兴,指着其余组员说,大家怎么测试的,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漏了。(声明这位组员不是leader,即使是也有问题,原则上来讲用“大家”已经划清了界线。)而后让这位组员参与排查问题,获得的答复是:我只参与提问,大家去查。测试

现象:测试环境没问题,生产就出问题了。

测试环境认真走查过没问题,到了预发布时,耗时跟进一个严重bug,致使时间不足以回归其余用例,因此这个功能没有覆盖,到了线上就出问题。日志

本质:为何同一套代码,两个环境不一致?

通过日志排查,发现测试环境的日志显示正常,到了预发布环境,少了一些参数,能够推断是因为代码不一致致使的。代码不一致的话,那确定是修改了代码,研发同窗不会偷偷提交无效代码的,要有这个基本信任,拿到版本库日志对比就水落石出了。开发

教训是什么?

测试用例不可能穷举,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关键用例的测试,则质量程度在研发、测试承认接受范围内。it

研发测试过程当中反复测试一轮是没有问题的,bug修复后,在预发布环境,须要将核心用例都走一遍,这个是保本所需,不能放松,测试同窗也有责任,在这个环节是否严格遵照,排除测试组里面的害群之马去认真面对、分析,对测试、研发提出质疑,上线发布环境,不允许半点质量的放松,回归用例的集合是一根救命稻草,要狠狠抓住,若是错过了,更可能是测试没有坚持质量原则。class

另外,即将上线发布前的封包时间也很关键,团队究竟承认何时封包,封包以后的致命bug修复,如何再次合并代码,这些代码是否通过严格代码审查以及说明影响范围,不然仍是会被一个魔咒困扰:修复bug的同时会引入新问题。bug

再想一想

一边吐槽坑爹之人,一边仍是要接受事实:这锅仍是要背。的确在预发布环节,用例回归上掉以轻心了,不能否认。另外,要可以快速定位问题和取证,经过日志、版本信息,回放当时问题所在,让开发、测试同窗活的明明白白。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