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某次需求的须要,我进行了一次技术调研,内容是调研前端将 pdf 文件转为图片的解决方案,我接到这个需求的第一时间,立马打开搜索引擎,翻看了十分钟后,很快啊得出了一个口头结论前端
但这确定是不行的,十分钟就能整明白的事情就不叫技术调研了,也无需技术调研,然而如何摆好一个技术调研的正确姿式,也没有啥标准模板,让开发人员写文档原本就够痛了,再加上一个没有标准的场景,痛上加痛,既然我想作好此次技术调研,就必须解决这个痛点,那就顺便把这个问题也调研一下吧vue
网上关于如何作好技术调研的文章也有一些,本文主要是贴合自身,从前端的角度进行解读react
首先你确定要足够了解需求的,而后才能肯定一个技术调研方向git
好比须要你实现一个环绕地球的3D显示效果,你一看到 3D 立马就想到 three.js 甚至是 webgl,而后二话不说开始闷头研究起来,结果研究了两天后,在开始作需求的时候,发现需求的重点并非那个3D地球,而是环绕地球展现的数据点,实际上这是个可视化展现的需求而不是3D效果需求,echarts 才是最佳解决方案github
那么这个过程当中你当然是能够了解到一些跟 webgl 相关的知识,但毕竟跟需求产生了误差,对于当前需求来讲多是无用功web
因此必定要肯定好要求,准确分析出须要准备的技术点,再进入下一步canvas
固然,不只是技术调研,日常的技术开发也是须要这一步的,即肯定需求的要求而后你才能从技术的角度跟PM讨价还价浏览器
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那样,你得先肯定一件事情须要调研你才能开始调研,若是十分钟就能彻底肯定的事情就不必大费周折了安全
好比,你新启动一个项目,在 vue 和 react 中犹豫,不知道到底用哪一个好,若是这个问题放到5年前,你可能确实须要调研一番,但放到当下这个时间点,显然就不必了,十分钟足以判断markdown
为何5年前须要呢?由于那个时候,不管是 react 仍是 vue,都不够成熟,特别是 vue 在 2014 年才起步,没有如今那么普及,对于当时的前端圈来讲,这两个东西都还算是比较新颖的事务,有经验的人很少,可搜集到的资料也没有那么全,为了保证线上的稳定性,就必须先对它们仔细调研一番才能决定是否启用
有些技术存在的时间已经足够久了,资料也比较齐全,但也不表明就能拿来就用
大多数前端可能都涉及不到可视化方面的开发,但可能忽然某一天你就接到了一个3D环绕地球的可视化需求,准确分析了需求的意图后,你去网上搜了下,找到了最火的 echarts,可是从效果上来看,明显不可能随便三两下就能实现的了,可能须要考虑不少问题,例如须要哪些配置?是否须要UI出图?用的canvas仍是webgl?是否有兼容性上的问题?这些细节性的东西,可能就须要你亲自去实践一番了
当这些细节都已经肯定了以后,你发现还须要在3D地球的周围加一些飞线之类的东西,或者是须要具有点击地球上某个点实现地图放大/缩小的能力,那么你就还得看下 echarts 是否支持这种功能,若是不支持是否有其余替代方案等
那么,综合上述,须要技术调研的场景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三个方面:
- 新技术,资料较少,社区不完备
- 足够成熟,但不肯定细节实现
- 想作 xxx 功能,但不肯定能不能实现
得益于前端生态的百花齐放,对于同一个问题可能存在不少种解决方案,抛开那些重复的轮子之外,剩下的方案既然可以存在下去就说明它们有存在的理由,必然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也都有各自最适合使用的场景
你须要先尽量地罗列出市面上已存的较为流行的方案,而后再对这些方案进行各方面对比,选出一个最适合你当前需求须要的方案
对于3D环绕地球效果这个需求来讲,echarts、three.js、antdv、d三、chart.js 等都是潜在的可选方案,可是你不可能闭着眼睛随便选一个就好了,要去一一了解它们的各自优缺点,找出一个最适合你本身的
固然,有些需求的解决方案可能就惟一的一个,例如前端操做PDF,线上可用的可能就只有 pdf.js 了,其余的可能都只是玩具,那么就只须要专一分析这一个便可
了解了需求,列举了全部可用方案后,下面就进入最重要的选优环节了,方案对比的方向不要求可以覆盖全部方面,但最起码应该覆盖一些关键节点
对比不该当仅是客观地描述各个解决方案的优劣,更主要的是结合你当前的实际需求,从不一样的方向上给各个解决方案进行打分,以解释明白为何从 A 功能上看,要选 α 方案,而从 B 功能上看,β 方案更好
实现原理基本上决定了具体方案的方方面面,了解了原理,才能更好地进行分析
例如 echarts 是 svg/canvas 双引擎,而 three.js 更多的是基于 webgl,那么若是想要更好地控制它们,前者要求开发者更熟悉 svg/canvas,然后者可能须要开发者具有必定的 webgl 知识; 例如,pdf.js 是依据pdf文件标准,纯js进行二进制文件解析,不依赖特定浏览器API/特性实现的
知道了原理以后,对于其优缺点就能有进一步的认知,同时能够结合本身对于其底层原理相关知识的经验,得出更多的结论
主要从 github star 数、代码更新频率、issue响应速度、文档完整度、在线示例、官方团队和社区的规模等方面进行判断
一个低于 1k star、超过半年没有更新、issue不多或者响应速度很慢,低于 3 个 contributor、文档只有几段话的项目通常而言是没法用于线上环境的
例如,echarts 由业内知名公司开源,有专门团队维护、有专门的社区、几乎天天都有commit,显然是一个可选方案
主要考虑的是,市面上是否已经存在使用这个解决方案的案例了,若是有其余规模较大的产品线上使用了这个方案,那么在必定程度上能够证实,这个方案是能够放在线上的
好比,对于 echarts 和 antv 来讲,市面上使用它们的产品比比皆是,毫无疑问是能够线上化的方案; 再好比,对于 web在线编辑器来讲,ACE 和 CodeMirror 都是很好的开源产品,但从目前使用普遍度来讲,CodeMirror 的受欢迎程度更高,羽雀、github都是基于其打造本身的在线编辑器,那么从这个方面相对来讲,CodeMirror 可能比 ACE 更好
若是有内部团队曾经有过这方面的使用案例,那么就更须要去沟通一番了,可能他们的使用场景跟你的不同(彻底同样的话可能就不必重复调研了),但确定有能够借鉴的地方,了解他们的使用场景、使用过程当中遇到的坑、是否有踩坑文档、是否推荐使用等
技术方案是为实际业务需求所服务的,选出的技术方案必须可以知足需求所要求的全部功能
对于3D环绕地球效果来讲,echarts、three.js 都能实现这个效果,而 antv、chart.js 则没有直接提供这个选项;而若是你想要可视化是关系数据(树状图、脑图、流程图)而且配色更专业协调,那么antv-G6 可能就是最佳选择
前端必然须要考虑兼容性,好比浏览器的最低兼容版本、是否涉及pc端/移动端等,这其实也算是一种功能,用户须要能使用你所提供的功能才行
echarts、antv基本上都支持到 IE9,可是 antv 对于移动端有更佳的优化版本,因此若是你是在移动端使用,那么在其余主要功能都能知足的前提下,应该优先考虑 antv
能够从包体积、渲染速度方面进行考量
包体积过大,一方面会致使页面加载速度变慢,其次是太大的体积意味着在通常状况下其性能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例如,对于移动端gzip以后超过200k,pc端gzip以后超过 500k,均可以认为是体积有点大了(数字只是凭经验给出的)
渲染太慢致使页面空白时间过长或者浏览器失去响应,都是很影响用户体验的事情,为了加入一个功能而致使另一个功能效果变差,那么还不如不加
除了这两个通用的以外,对于特定的技术方案可能还有特定的衡量指标,好比对于前端pdf转图片这个需求,须要衡量的指标应该还有转换过程须要耗费的时间,若是转换一个10页的 pdf须要5s以上,这就太慢了,若是再考虑到这个功能可能会存在几十乃至是上百页的pdf文件,那么显然用户是没法接受的
另外,你能够亲自对关键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列出详细的数据,会更有说服力,好比你须要在移动端引入一个可视化库,那么你就能够在移动端分别测试 antv 和 echarts 从加载到渲染完毕所需耗费的时间,得出一个耗时结果
主要从工做量、学习/维护成本、对于业务的侵入度、最佳实践等方面考量
通常状况下,开箱即用的确定比须要一大堆配置项的要好,没有额外学习成本的确定比须要专业知识的要好(好比 webgl 就是专业知识),业务侵入度越低越好,若是能有官方/社区的最佳实践可参考那就最好不过了
关注缺点的优先级高于关注优势的优先级,优势再多,也可能由于一个缺点而不能被应用
好比对于 antv,缺少对于3D地球的直接支持,那么其余方便作的再好,对于你需求都是于事无补
不过也不是全部缺陷都不能容忍的
好比对于前端pdf转图片,pdf.js 直到目前为止依旧存在不少缺陷,还有一些issue建立几年了都没关,但这些问题若是并不影响你需求的实现,而且之后也不太可能涉及到这些,那么就是没问题的 你的项目是pc端项目,那么pdf.js在移动端的缩放、兼容等问题就不是问题;你不可能加载超过100页的复杂内容pdf,那么pdf.js处理大文件时可能遇到的问题你就无需担忧
就算是可能与你需求相关的问题,若是其在可容忍范围内,那么也是能够接受的
好比pdf.js将原pdf文件转为图片后,清晰度会下降,但若是这并不明显影响体验,那么也是能够忽略的
针对具体的技术方案,可能还有其余一些比较重要的环节,须要具体需求具体对待
调研一个表单组件,你可能须要考虑到其安全性(是否默认防范xss攻击);调研一个UI库,你可能须要考虑到到其是否具有跨端能力
基本上上述信息足以支撑起得出一个调研结论了,但这个结论不能只存在于你本身的脑海中,你应当将这个过程记录下来,能够就按照上面的步骤做为模板,造成一份调研文档进行输出
这份调研文档应当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你的调研文档可能会被其余不熟悉你所作需求的人查看,对于一个作业务的技术人员来讲,脱离具体业务谈技术就是耍流氓,你好不容易调研了一番而后又产出一篇文档,那么固然想要更多的人可以看得懂获得更多的认同
为了能快速给出一个定调,做为详细内容的“太长不看版”
不是全部人都想先完整地看完全部调研内容而后才获得一个结论的,你的详细调研内容都属于过程,而结论可能才是不少看你调研文档的人最早关心的东西,因此你应该提供一句简短的断言结论
详细的对比过程是为了调研结论的细节和说服力,让别人更加认同你的结论
这个对比记录的内容主要应当围绕你当前面临的实际业务需求展开,除此以外,还能够描述一些需求可能涉及不到的点,好比你想调研pdf.js在pc端切割pdf文件转为图片的支持状况,那么除了这方面以外,你还能够额外描述一下其在移动端的支持度,给出一个更全面的参考,可能会对其余查看你调研报告的人产生启发
固然仍是要注意主次关系,大部份内容应当都是围绕你所面临的实际需求,额外的东西应当放在次要位置
做用和现存方案对比记录差很少,都是你调研结果的支撑论据,也方便其余参考你报告的人自行去获取更多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