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期的的「Kubernetes 发家史」系列之“Kubernetes 是 google 的礼物吗?”和“Kubernetes 的阿喀琉斯之踵” 分别从 50 年后的假象将来和当下的真实如今多方面展示了 Kubernetes 重要价值和多方意义。今天的故事来自更遥远的将来,站在回顾历史的角度,看看 Kubernetes 会走 openstack 的老路吗?前端
周四,Link 早早醒来,乘飞机去贵州。程序员
Link 大部分时候在云南,偶尔也去国外旅行。由于周四是工做日,才会去贵州一趟。后端
贵州没什么人,的确相比南方,这儿气温的确有点偏低。运维
2017 年,也就是 100 年前,公司数据中心选址的缘由就是便宜、低温、远离人类。模块化
不过 Link 也不是那种社交达人,更多的时候喜欢独处,以及和雨林里的各类小动物散步。学习
因此,数据中心工程师仍是挺适合他的,毕竟这种职能类的岗位在第五次信息革命后已经消失殆尽了。google
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心灵陪伴师(注 1)、约会专家、社会学家、艺术家、时尚专家。设计
这也无可厚非,毕竟相比上上世纪,人一周要工做 5 天才能过上不错的生活。3d
如今呢,一周只需一天的工做就能过得不错。
cdn
人们有更多的日子去社交,去欣赏艺术,去追潮流。
来到公司的时候,只有几个机器人来回走动,无所事事的样子,生硬地说声 “Hello,Link”,而后继续来回走动。
他在18楼的办公室有个落地窗,他偶尔看看窗外,一尘不染的马路,流动不息的人工河,以及远处的高山,一成不变。
把 Box(注 2)放入在工做台,(Box 看起来像一块矩形的玻璃块,大概 5 寸左右),唤醒工做台 ,是 一个 40 寸左右的可触屏。
控制台包含多个看板:物理拓扑图,资源管理图,应用管理图等。
每张图能够都可缩放。
每放大一层,系统的细节就多展示一分,而缩小的时候,部分细节会被隐藏。
大部分时候,Link 纵览全局 ,只有出问题的时候,则会关心细节。
这种自顶向下的模式彷佛天经地义。
然而 Link 读过历史,知道这个自顶向下的模式是到上世纪才开始流行的。
2050 年的时候,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然而在 2000 年时,信息爆炸的特征已经显露出来。
从信息产生知识有一个时延,而刚好是 2050 年宣布着知识爆炸的时代来临。
知识爆炸的后果是,没有人能把一个学科从头学到尾了。正如老子说的,“生有涯,而知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因而,自顶向下的学习模式开始盛行,每一个人都会先对一个学科表现出兴趣,掌握必备的知识元,
而后再由机辅(注 3)带领下,学习细节问题。机辅就是人知识的外部存储。
人只要习得该学科的思惟模式,再借助外部知识储备,便能推演出一整个知识树。
Link 自小对乐高沉迷,从中发现一辈子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乐趣。
因而对系统复杂性产生了免疫,反而有了一叶知秋的本领。
而数据中心,就是这么一个充满复杂性和不肯定性的系统。
若是设计出现问题,则随时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危险。
数据中心演化成今天这个样子,是无数企业的运维工程师血汗史。
最终运维工程师们解放了本身的双手,再解放本身的大脑,最后他们消失了。
固然,如今记得这段运维史的人已经不多了。
机辅不会教这类东西,开发者更不会谈这些。
Link 是从珍稀图书馆(注 4)知道这些的,像 OpenStack, Kubernetes 这种老古董名词,也只有他了解。
如今的数据中心,有点像他小时候用乐高搭建的航母。
每次一个新的应用运行的时候,就像一架飞机从甲板起飞,而 M 世界(注 5)就是由无数的航母组成的。
每次有新的实习生入职时,Link 都会对他说,“欢迎成为一名船员!”
下午两点,Link 对 新来的实习生 W 进行培训。
Link 先讲解数据中心的构造,“如今咱们在甲板上。”Link 用手描绘了一个相似航母的模型。
而后开始将航母一层层拆解,这种把本身的东西搭建好以后,再一层层拆解,让 Link 有一种把美撕碎给人看的错觉,又像切牛排似的,看起来复杂的东西,竟然有一种绝不费力的感受。
“最后,来看看咱们的引擎。” 航母引擎是一艘航母的关键,也是一个数据中心的核心。
这个引擎是硬件与软件的交互层,如同把热能转换为动能的发动机同样。
“这个引擎的发展史,是硬件厂商与数据中心引擎的博弈史。”Link 显得有点激动。
“好久以前,有个叫 OpenStack 开源货,虽然它不是很成功,但仍是在开源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它的失败,无疑和自己的分裂有关。每一个硬件厂商都宣称本身支持了 OpenStack,用来推销给那些对数据中心有须要的大企业。
然而,一个庞大无比的东西,参差不齐,光运维一个 OpenStack 就要花费不少人力。
从历史数据看到, 销售 OpenStack 的 厂商很难赚到钱,赚到的钱也是辛苦钱。
那些赚钱的反而是那些搞培训的。
”
“话说,合久必分,分久必合。OpenStack 四分无裂的境地,对硬件厂商和企业来讲都是头疼的事。
Kubernetes 的横空出世是个起色。
Kubernetes 真正流行开来是 2018 年。
当时,有不少人担忧 Kubernetes 会像 OpenStack 同样。
因而有先见之明的人开始提议创建一个标准。
这个提议获得 CNCF 基金会的批准。
因而 Kubernetes 组织针对各硬件厂商制定了标准 K1.0 。
固然制定的标准好很差就是利益分配的问题了。”
“虽然 Kubernetes 后来也有分裂,不过由于有一个业界标准。
分裂的东西都是模块化,可插拔的。
整个生态仍是朝稳定方向发展的。
而如今咱们用的引擎 Lambda 的前身就是 Kubernetes 。
”
全集完
注释
1.心灵陪伴师:解答人的疑惑的咨询师
2.Box:智能设备,内置CPU GPU 等元件, 可嵌入到任何设备使用
3.机辅: Robot 的别称
4.珍稀图书馆:文物馆,保存了大量历史书籍
5.M 世界: Matrix,一个由互联网构成的世界
做者简介
Taoge
DaoCloud 软件工程师
一名程序员,一个集自私自利,愚蠢,胆小,呆萌 等反义词于一身的人。他的梦想是放浪形骸于海洋之上,肆意遨游于天地之间。他是这么形容本身的:
插科打诨于前端,后端,产品工程师之间。
在现实中分层抽象,在Bug的坟头上蹦迪。
常于 Github 海岸边拾捡贝壳,沾沾自喜。
用Python可倚天屠龙,用Shell则庖丁解牛。
常修程序员之道,常读Man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