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编程模式》读书笔记之一

观察者模式java

1、须要注意的地方

同步、异步

(1)对事件同步响应,被观察者有可能会阻塞
(2)对事件异步响应,若是观察者试图得到被观察者的锁,游戏就进入死锁。要使用事件队列来作异步通讯

动态分配内存

(1)观察者列表的添加和删除,须要动态分配内存。
(2)使用链式观察者,无需动态分配内存。当观察者接到通知,它返回了一个标识,代表被观察者是否应该继续遍历观察者列表。这涉及到 职责链模式

销毁被观察者、观察者(云式原则:善始善终原则)

销毁被观察者,须要让观察者接收到一个“死亡通知”,自动取消注册
维基百科有个专门的名字:失效监听者问题

2、时代在变

观察者模式在面向对象编程中大行其道(Java中的java.util.Observer、C#中的delegate/event),但沉重并且死板。
例如:观察者只有一个OnNotify()方法,观察者监听多个被观察者,它不能为不一样的被观察者调用不一样的通知方法
 
做者的观点:
(1)C++克服了在没有垃圾回收语言构建闭包的弱点,甚至Java在JDK8中引入了闭包。(做者很是青睐C++,我也想学)
(2)倾向于注册一个成员函数指针做为观察者,而不是Observer接口的实例

原型模式

彻底没看懂,做者很叼,我须要努力。

单例模式(避免使用)

优势:
全局惟一,须要时再建立实例,可继承
缺点:
(1)因为全局变量,处处被引用,促进耦合,代码理解困难(例如日志类)
(2)每一个线程都能访问,殊不知道其余线程是否正在使用,致使竞争、死锁。
(3)惰性初始化可能发生在游戏的性能高峰期,没法控制

总结:

(1)单例类有时候并不须要,非要装逼。能够使用基类、静态函数等
(2)使用单例,但不必定是全局访问( 子类沙箱模式
 
PS.    惰性初始化要注意多线程问题

状态模式

单独写了一篇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