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硅谷技划”日记之二:净利润30%、企业级市场占有率99.9%的大牛公司是如何缔造的?

2017年4月15日 周一 Palo Alto晴,不知道北京怎么样……web

通过一晚上的休整,51CTO“硅谷技划”的成员们显然恢复了精神——或者是时差还没倒过来,反正起来的都挺早。架构

不过吃早餐多少有点小犯难。咱们入住的是一家位于硅谷核心区的酒店,距离斯坦福大学不到500米,不算太大但设施还行,最起码房间不小。但早餐嘛,人家可彻底不考虑这批中国客人的特殊口味,因此就是普通的面包水果之类的,种类少的可怜。这么说吧,当咱们看到酒店很贴心地提供了方便面以后,一半以上的男性将它当作了早餐的主力。app

今天上午的“硅谷技划”目的地是Intel,一个绝对令咱们没法忽略的公司。接待咱们的是两位在Intel工做了十几年的华人技术专家。两位专家思路清晰,技术娴熟,对咱们的问题也坦诚相对——遇到如此可贵的交流机会,咱们天然不能放过,因此现场始终讨论热烈。原定一个小时的交流,直接延长了半个多小时,全部成员都直呼不枉此行。老杨本身对Intel也打了十多年交道,虽不能说很是熟悉,但至少不陌生;但此次交流,也了解到了一些新的信息,并引起了一些思考。下面就是老杨的一些笔记和心得。ide

51CTO“硅谷技划”日记之二:走入Intel看传奇的背后

【图:Intel公司为此次座谈准备的欢迎PPT】布局

座谈会合影

【图:座谈会现场】性能

◇ Intel原来不叫这个名字?

Intel公司成立于1968年,其最初命名相似于HP公司,两位创始人罗伯特·诺伊斯(Robert Noyce)和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本来但愿他们新公司的名称为两人名字的组合——Moore Noyce,不过一则工商登记没有经过,二则这个名字听起来和more noise(更多的噪音)类似,怎么都很差听,因此决定换名字。最后选择的“Intel”是内部员工提出的,意思是“Integrated Electronics(集成电子)”两个单词的缩写。学习

◇ 超豪华的Intel创业团队和Intel曾经的危机

Intel的三位创始人都是超级大牛!spa

罗伯特·诺伊斯不只属于Intel,他属于硅谷乃至全世界的IT界。他是集成电路的发明人,被称为“硅谷之父”;他一辈子创立了两家公司——一个是半导体工业的摇篮仙童公司,另外一个就是Intel,不管哪个都在IT发展史上不可磨灭。1990年,罗伯特·诺伊斯因游泳意外去世,在硅谷引起地震甚至恐慌。同年,英特尔将设在圣克拉拉的公司总部大楼命名为RNB,即罗伯特·诺伊斯大楼。设计

戈登·摩尔也不用多说,做为摩尔定律的提出者,他的名字也早就进入了不朽的级别。他是Intel永远的技术领袖——老杨曾经记得后来也成为业界大牛的帕特·基尔辛格(Pat Gelsinger,曾任Intel高级副总裁、VMware首席执行官)说过:“若干年前,接到通知说摩尔博士请我到他办公室开会讨论技术,感受就像是接受上帝的召见同样。”3d

除了这两位大牛,还有一位必须提到,这就是被称之为Intel共同创始人的安德鲁·格鲁夫,他是乔布斯以前的硅谷商业之神——若是你不记得他,那确定知道”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句他的名言。

格鲁夫实际上是除两位创始人以外的Intel第三名员工,并在两位创始人由于各类缘由离开公司后挑起了英特尔公司CEO的大旗,并一直干到90年代末因病没法继续工做。事实上,格鲁夫曾经屡次在战略上正确地转变Intel的走向。上世纪70年代,英特尔是以DRAM与SRAM为主要产品;但后来这个领域遭到日本厂商的倾销,利润快速下滑,Intel风雨飘摇。后来,格鲁夫决定全面中断发展DRAM方面的产品,改而发展集成电路方面的应用,并与IBM合做进入我的电脑市场——这一决定对Intel来讲石破天惊,固然后面的故事你们都知道了。在格鲁夫效力的三十年间,Intel营收从第一年的2672美圆一直增加到1997年的208亿美圆。

创始员工合影

【图:Intel创始期全部员工的合影】

◇ 摩尔定律变慢?究竟是技术缘由仍是商业缘由

提起Intel就不能不提摩尔定律。摩尔定律目前的解释一般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长一倍,性能也将提高一倍”。这句话的大体意思就是,你们一样价钱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以上。能够说,40余年来,这必定律指导着IT产业的发展,更是Intel公司成功的关键。

但必须注意,摩尔定律是一种观测或推测结果,而不是一个物理或者天然法则。不少人其实不知道,摩尔定律的时间间隔其实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事实上1965年摩尔的第一篇论文,预言的是半导体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和电阻数量将“每一年增长一倍”。只是在1975年,摩尔本身进行了修正,把“每一年增长一倍”改成“每两年增长一倍”,这就是如今广泛说法的由来。

但最近几年,Intel公司表示,摩尔定律的周期正在从两年变到三年。Intel本身的解释是主要是制做工艺难度愈来愈大,以及愈来愈复杂的架构使得性能提高更加不容易。但当咱们问到是否有商业策略的缘由时,这位专家并未否定——毕竟,如今Intel不少芯片的性能其实并未被开发完毕。

经典的404芯片

【Intel发展史上经典的404芯片,在Intel博物馆也放在明显位置】

◇ 超级工厂:Intel芯片制造的秘密

Intel是世界惟一一家拥有芯片从设计、制造、封装等全线业务的企业。Intel的芯片制造工厂被誉为“超级工厂”。带领咱们参观Intel博物馆的Intel专家介绍说,每家Intel工厂的投资在50亿元以上,14纳米生产线的投入甚至能到100亿。Intel芯片制造厂的要求极其苛刻,以洁净度为例,他们要求每平方米空间只能有一颗灰尘,其洁净度比最严格的医院都要干净1000倍。

这些都还能理解,但专家的一句话让老杨感到目瞪口呆:投资和面积都如此巨大的一个工厂,真正在工做的员工只有4-8名,其余所有是由机器完成。

51CTO“硅谷技划”日记之二:走入Intel看传奇的背后

【Intel博物馆里的工厂示意图,注意厂房有5层,但只有中间一层有人在操做。】

◇ Intel如今到底多挣钱?挣的是什么钱?

Intel是业内巨擘,这个你们都知道。财报你们也都能看到,2016财年整年营收594亿美圆,过去5年每一年都超过500亿美圆;连续30年没有亏损;更可怕的是,Intel的毛利超过60%,净利润能达到30%!

好吧,若是这还不够,下面这些数字也许让你的眼镜完全掉下来:你们熟知的Intel的PC处理器业务,其实如今只占其营收的1/3左右;其余各条产品现正在快速成长。例如物联网芯片,大约占10%;数据中心(含公有云和私有云等全部企业级平台)的收入,大约占20%左右——注意这个领域,Intel的市场占有率是99.98%!此外还有存储业务的迅猛增加,例如非易失性存储一季度实现了高达55%的涨幅——Intel专家对此的解释是,这种芯片解决了延迟的问题,而用户对延迟的忍耐力已经愈来愈低了。还有,Intel是全球第四大软件厂商,软件从业人员2万人……

但同时咱们也被告知,前面提到的已经没法再高的占有率也罢,忽然的增加也罢,背后都是Intel持续多年的长期技术研发投入。例如数据中心的芯片研发,Intel持续了20年;非易失性存储芯片技术的突破,Intel用了30年……交流中有个数字令我感到震惊:Intel研发费用每一年占到营业收入20%左右,2016年达到12.7亿美圆——对比一下就知道了,以在研发上舍得投入著称的华为,2016财年的研发占比为15%左右;而苹果则不到5%,Google不到14%。参观的时候咱们被告知,Intel全球11.2万员工中,有8.5万个技术岗位,其中包括超过1万名技术专业的硕士、超过6千名博士……

这些数字,是否就是Intel站在市场之巅的真正奥秘呢?

固然,关于Intel的将来,成为51CTO“硅谷技划”与Intel专家交流的焦点之一。面对物联网等众多领域的快速抬升,如何看待传统PC业务,彷佛你们有不一样的观点。但显然,Intel彻底没有把宝压在PC上,在众多领域,他们也在全面布局。至少在可预见的将来,咱们彷佛尚未发现Intel的直接挑战者。这不知道是行业的幸事或者不幸?

经典机型8086

【图:我的PC发展史上最经典的8086电脑,无数教科书上的素材】

◇ 面向将来的变化,从人开始

除了增长了对Intel的认知,另外一个给老杨留下的深入印象就是:Intel正在发生变化,一个关于人的变化。

在此以前,Intel给老杨的印象就是一家存在于业界顶端的公司:专业、无处不在但距离用户遥远。但这些彷佛在悄悄变化。今天的交流,在咱们问完问题以后,Intel的一位负责策略的高级人员特地找到“硅谷技划”专家团中就任于云服务企业的专家,详细了解他们的现状和需求。

老杨的想法在交流中被证明:Intel的相关人士告诉咱们,Intel正在大规模裁人,这将是10年来最大规模的相似行动。裁人的目的,是提高每一个员工的价值,核心思路就是推进销售进一步走向客户,成为客户的架构师。一个数字让咱们直接感觉到了变化:前年,Intel员工的平均年龄是40岁,而如今,这个数字降到了33岁。

”跟上步伐、不断学习“,Intel专家平静地评价公司本身的行动。

在intel的合影

51CTO“硅谷技划”团队十余位技术专家2017年5月走访硅谷,与全球知名互联网企业及华人工程师面对面交流。老杨随团给您发来最新报道。


参考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