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inx设置资源缓存实战

一直很想学习缓存这一起的东西,毕竟前端性能优化缓存在其中占了很大一部分做用。缓存分为两种:强制缓存和协商缓存。看过不少文章讲它们之间的区别,可是没有实战过只知道其意义殊不知道怎样去设置,没有实战过也致使记忆老是很模糊,实践才是最好的老师!记录一下我使用nginx服务器学习缓存的过程。html

初探

首先我在 nginx 的根目录下新建了一个 index.html 文件以及 index.js 文件。此时 nginx 的配置文件是长这个样子的:前端

server {
  listen       8080;
  server_name  localhost;
  location / {
     root  /Volumes/myFile/nginx_root;   
     index  index.html index.htm;
  }
}
复制代码

而后咱们浏览器访问 localhost:8080。打开控制台,发现里面有两条请求:nginx

能够看到第一次访问,两条请求的状态码都是 200。咱们点开其中一条请求看看响应头信息:浏览器

能够看到,响应头中给咱们携带了 Etag 以及 Last-Modified 信息。这就是协商缓存所使用的字段嘛。看来 nginx 已经默认给咱们使用了缓存。那咱们在不修改 html文件以及js文件的基础上再次去刷新页面验证一下,命中协商缓存的话,状态码应该给咱们返回 304 Not Modified 。我刷新了几回去观察http请求的状态码。html文件每次都是返回的 304。可是 js 文件在最初是 304 后面却变成了 200 OK (from memory cache) 。也就是说每一次html文件都是命中了协商缓存,而js文件都是命中了强缓存(强缓存的优先级是高于协商缓存的)。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我百度一下:缓存

为何有的缓存是 200 OK (from cache),有的缓存是 304 Not Modified 呢?很简单,看是否移除了 Entity Tag。移除了,就老是 200 OK (from cache)。没有移除,就二者会交替出现。性能优化

那么,二者触发的时机有什么区别呢?200 OK (from cache) 是直接点击连接访问,输入网址按回车访问也能触发;而 304 Not Modified 是刷新页面时触发,或是设置了强缓存、但 Entity Tags 没有移除时触发。服务器

对照个人例子,我是这样理解的:index.html 文件刷新页面命中协商缓存返回了 304,而 js 文件是在 index.html 文件中连接引入的,因此命中强缓存 200 OK (from cache) 。为了验证个人想法,我用在地址栏直接访问了 index.js 文件。地址栏键入:localhost:8080/index.js,此时的确是返回了 304 给我了,在来看一下此时的请求头:框架

能够看到此时 Cache-Control 给的是max-age=0;而后也携带上了协商缓存的相关参数。看来在浏览器是刷新操做的时候就会携带上 Cache-Control:max-age=0 以此来避免命中强缓存。前端性能

nginx禁用强缓存

在试试 nginx 禁用强缓存以后会发生什么效果。修改 nginx 配置文件:post

server {
  listen       8080;
  server_name  localhost;
  location / {
     root  /Volumes/myFile/nginx_root;   
     index  index.html index.htm;
     add_header Cache-Control no-cache;
     # 为 public能够被任何对象缓存,private只能针对我的用户,而不能被代理服务器缓存
     add_header Cache-Control private;
  }
}
复制代码

修改完 nginx 配置文件以后咱们重启一下 nginx 服务器。此时在访问 localhost:8080

能够看到,此时 html 文件和 js文件都是 304 都是命中协商缓存了。

Cache-Controlno-store

禁止一切缓存(这个才是响应不被缓存的意思)。缓存一般会像非缓存代理服务器同样,向客户端转发一条 no-store 响应,而后删除对象。

Cache-Control:no-cache

强制客户端直接向服务器发送请求,也就是说每次请求都必须向服务器发送。服务器接收到请求,而后判断资源是否变动,是则返回新内容,不然返回304,未变动。这个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令人误觉得是响应不被缓存。实际上Cache-Control: no-cache是会被缓存的,只不过每次在向客户端(浏览器)提供响应数据时,缓存都要向服务器评估缓存响应的有效性。

其实将 Cache-Control 设置为 no-store 才是真正的不被缓存的意思,那在修改一下 nginx 文件将 Cache-Control 设置为 no-store 看看会发生什么。此时再次刷新浏览器。

能够看到,修改完 nginx 的配置文件以后,除了第一次是304(此次访问浏览器才刚刚接收到 no-store的信息,请求头上仍是携带了缓存相关信息) 外,剩下的几回刷新页面都是返回 200了。既没有命中强缓存、也没有命中协商缓存。在看一下 index.js 文件的 http 头信息。

这里的图我没有截完整,其实响应头中还包含了Cache-Control: no-store。能够看到,在Cache-Control: no-store 的加持下,即便在响应头中服务请返回了协商缓存的参数,可是在浏览器在请求资源的时候,并无带上缓存相关的参数了,因此,如今没有缓存了,既不会命中强缓存,也不会命中协商缓存,每一次http请求的资源都是从服务器上返回的。

结语

此次的探索到如今就结束了,其实就是我一次学习的记录吧。实践了一次以后确实对缓存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和认知,果然实践出真知。后续打算还会记录一篇在如今前端使用 React.js 或者 Vue.js 等框架打包以后前端资源如何利用 nginx 作部署还有配置相关缓存的文章,到时候在看有没有记录下来的意义把。

最后要感谢一下 看完这篇还不清楚缓存,求你打我 文章的做者 三妹,文中的关于缓存字段的讲解的部分是直接 copy 他文章里面的。

若是文章中有什么错误的地方还请你们指正。


参考文章: 看完这篇还不清楚缓存,求你打我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