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过前端的估计都碰到最头疼的问题就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了,特别是针对IE浏览器。每每前端为了省事就搞一个页面提示用户升级浏览器或者显示简单的静态页面。那接下来就须要运维来配置nginx rewrite规则了。php
在这里直接贴出配置实例html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xxx.xxx.com; root /www ; if ( $http_user_agent ~* "MSIE [6-9].[0-9]") { rewrite /ie.html break; } }
解释一下上面的配置前端
$http_user_agent 客户端agent信息(这个是浏览器的标识,若是你开了访问日志的话,能够去看一下。每种浏览器的标识可能都不同。)nginx
~* 使用正则表达式,而且不区分大小写正则表达式
MSIE [6,7].[0-9] MSIE-IE浏览器的标识,这里匹配的是IE浏览器在版本在6到9的,例如6.1,7.0,8.2等等···shell
rewrite /ie6.html 只要匹配则返回指定的静态页面浏览器
break 中止执行当前这一轮的ngx_http_rewrite_module指令集服务器
若是须要验证是否生效的话,这里提供一个比较方便的工具 IETester,能够模拟IE任意版本的浏览器来测试cookie
nginx全局变量运维
$args #这个变量等于请求行中的参数。 $content_length #请求头中的Content-length字段。 $content_type #请求头中的Content-Type字段。 $document_root #当前请求在root指令中指定的值。 $host #请求主机头字段,不然为服务器名称。 $http_user_agent #客户端agent信息 $http_cookie #客户端cookie信息 $limit_rate #这个变量能够限制链接速率。 $request_body_file #客户端请求主体信息的临时文件名。 $request_method #客户端请求的动做,一般为GET或POST。 $remote_addr #客户端的IP地址。 $remote_port #客户端的端口。 $remote_user #已经通过Auth Basic Module验证的用户名。 $request_filename #当前请求的文件路径,由root或alias指令与URI请求生成。 $query_string #与$args相同。 $scheme #HTTP方法(如http,https)。 $server_protocol #请求使用的协议,一般是HTTP/1.0或HTTP/1.1。 $server_addr #服务器地址,在完成一次系统调用后能够肯定这个值。 $server_name #服务器名称。 $server_port #请求到达服务器的端口号。 $request_uri #包含请求参数的原始URI,不包含主机名,如:”/foo/bar.php?arg=baz”。 $uri #不带请求参数的当前URI,$uri不包含主机名,如”/foo/bar.html”。 $document_uri #与$uri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