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博客做业05--指针

1.本章学习总结(2分)

1.1 思惟导图

1.2 本章学习体会及代码量学习体会

1.2.1 学习体会

  • 这几周初步学习了几种数组:一维数组、二维数组和字符数组。
  • 指针能够存储变量地址,能够对复杂数据进行处理,对计算机的内存分配进行控制。
  • 相对以前的学习来讲,指针的学习更须要深刻理解题目,才能找到思路。
  • 指针很重要,是C语言的灵魂,关系到后面数构文件和链表等一系列的学习,所以基础更要打好。

1.2.2 代码累计

2.PTA总分(2分)

2.1截图PTA中函数题目集的排名得分

2.2 个人总分:

125

3.PTA实验做业(1分)

3.1 PTA题目1

给定一句英语,要求你编写程序,将句中全部单词的顺序颠倒输出。算法

3.1.1 算法分析

输入一段字符并将它们存入数组str中;
len=str的长度(包括空格);
for i=len-1 to 0 do
if str[i]==' '&&i<len-1
{sp=&str[i+1];
输出该空格后的字符sp;
去掉str数组尾部的全部空格;
str[i]=‘\0’;}
if i==0 sp=&str[i] 输出sp以后的全部字符;数组

3.1.2 代码截图


3.1.4 PTA提交列表及说明


开始时理解错了题意,将题目错解成将这一字符串倒叙输出,因此编译屡次都未经过,后来通过再次仔细审题发现是单词倒序输出,因而想到了利用指针的移动和‘\0’符号的使用达到了倒序输出的目的。函数

4.大做业(5分)

题目:实现小学四则运算。
在函数那章,咱们已经实现小学四则运算这份做业,如今要求你们把以前设计函数升级改造,原来的函数你们都是用全局变量实现不一样函数参数传递,此次做业要求改地址传递,减小全局变量的使用。学习

题目要求:设计

题目有3个难度级别,分别为:3d

第一级是1位数的一步加减乘除计算
第二级是2位数的2步加减运算
第三级是3位数的2步加减运算
改进内容:指针

1.构造字符数组存放算术表达式
无论哪一个级别的算式,请都生成一个字符数组存放。无论用户选择哪一个级别题目,都能在表达式生成函数中生成一个算术式子。具体函数接口blog

void CreateExp(char *exp,int level)
{
switch(level)
{
case 1:生成一位数一步加减式子,写入字符数组exp;
case 2:生成2位数2步加减式子,写入字符数组exp;
case 3:生成3位数2步加减式子,写入字符数组exp;
}
// 注意三位数随机数,应该也包含生成一位数,即用rand()%1000就能够。
}
2.表达式是否合法(选作)
对于不合法或者超出该级别小学生学习范围的表达式,视为不合法,需重造一个。不合法表达式体现有除数为0的表达式、1,2级别中出现不能整除的除法表达式或其余不合法状况接口

int IsExp(char *exp,int level)
{内存

}
3.表达式运算
根据字符表达式,能计算其结果。有能力同窗深刻研究表达式优先级。
int ComputeExp(char *exp)
{

}
这块代码能够参考这题作法: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m=0, sum=0;
char c, oldc='+';
do {
c = getchar();
if( c<='9'&&c>='0' )
m = 10*m + c - '0';//1
else
{
if( oldc == '+' )
sum += m;
else
sum -= m;
m = 0;//2
oldc = c;
}
} while(c!='=');
printf("sum=%d", sum);
return;
}

4.1.改造函数介绍

主要上述三个函数的改造说明

1.函数1

随机数种子
定义字符型数组str[4]={'+','-','*','/'};
switch(level)
{case 1:将随机一位数和符号存储于数组中(随机字符利用str[]数组产生);break;
case 2:将随机两位数和符号存储于数组中(两位数字分别为两个数组元素);break;
case 3:将随机三位数和符号存储于数组中(三位数字分别为三个数组元素);break;}


2.函数2

switch(level)
{case 1:while 除数为0或被除数不能被整除 do 被除数=1-9随机数;break;
case 2:while 被除数不能被整除 do 被除数=10-99随机数;break;
case 3:while 被除数不能被整除 do 被除数=100-999随机数;break;}


3.函数3

两个函数执行一个功能:

第一个函数:
接收参数num1,num2和p;
switch(
p)
{case '+':sum=num1+num2;break;
case '-':sum=num1-num2;break;
case '':sum=num1num2;break;
case '/':sum=num1/num2;break;}
返回sum;
第二个函数:
接收参数*p;
num1=atoi(p);
if num1/10==0 利用函数1一步求出sum
else if num1/100==0 利用函数1求出第一步运算的结果,再利用一次函数1求出sum;
else 利用函数1求出第一步运算的结果,再利用一次函数1求出sum;
返回sum;


4.3 与原有函数代码比较

改造前函数1和改造后的函数1

改造前:直接在主函数中设num1,num2,num3,ch1,ch2等变量。优势:变量调用很明确方便;缺点:变量很是的多,杂乱。
改造后:采用字符数组在函数地址中写入随机生成的式子。优势:在函数中使主函数变得简单,用数组存储省去了设置一堆变量的麻烦;缺点计算的时候还要转化有点麻烦。

改造前函数2和改造后的函数2

改造前:直接在主函数中判断,每一个式子生成以后都要用循环判断一次。优势:目的明确;缺点:代码冗长,并且功能单一,彻底能够分装入函数。
改造后:专设一个函数来判断,分状况讨论。优势:采用传入地址的方法,直接修改主函数中变量的值,不须要返回值;缺点:书写较繁琐我以为还能够化简。

改造前函数3和改造后的函数3

改造前:每种状况都设一个函数,三个函数分别计算值。优势:目的明确,引用方便;缺点:繁琐,浪费。
改造后:设一个函数包含三种状况,另外一个函数负责计算,利用函数之间的相互调用来完成计算。优势:代码量少,可读性好;缺点:须要耐心思考每一步的指针到底指向的是哪里,而后才能调用,易写难想。

4.4 改进大做业总结 第一次时写的不太顺利,老是会不是漏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当时刚刚学到字符,也不大会用,不少字符方面的东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总是运行出错,因此大做业也尽可能去避免用字符之类的,这是不对的。而学完了指针再看大做业,就显得当初的代码很low了,这一点从代码量也能看出来,当时写了足足有300多行,而如今只有当初的一半多一点。可见指针十分地省空间。再者第一次写的时候十分随意,函数的封装也没怎么注意,主函数很是的长并且拖沓,并且函数和变量的取名也十分随意,想怎么来就怎么来,全局变量设了一堆,幸亏没有对大致产生什么干扰,否则按照当时个人水平,确定手足无措。这一次我注意到了不少细节问题,我相信会比上一次更好更完善,这一次的函数封装是按照老师的步骤来的,给了我一些新的思路,固然,我也相信个人代码还有改进的空间。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