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单片机开发串口是应用最为普遍的通讯接口,也是最为简单的通讯接口之一,可是其中的一些要点你是否明了呢?来看看本人对串口的一些总结,固然这个总结并不能面面俱到,只是将我的认为具备共性以及相对比较重要的点作了些梳理。算法
首先这玩意儿分两种:编程
线上空闲、无数据状态为常高电平,故逻辑低定义为起始位。微信
起始位:老是1位异步
数据位:常见的有8位或9位。函数
校验位学习
中止位:ui
波特率:bit rate 就是位/秒的概念,就是1秒传多少位的概念。常见的波特率有哪些呢?
编码
这里须注意的要点:设计
一个有效字节的传输时间怎么算?调试
好比9600下,1位起始位,8位数据位,奇校验,1位中止位,则
为何要理解清楚这个概念呢,由于在应用中须要计算数据吞吐率问题,就好比一个应用是数据采集串口传输问题,须要计算采集的位速率须要小于或等于传输波特率,不然数据就来不及传。固然若是说你有足够大的缓冲区能够临时存储,可是若是进来太快,而传出速度跟不上,多大的缓冲都会满!
校验位有用吗?当你的传输介质处于一个有干扰的场景下,校验位就能够从物理层检测出错误。
理解数据编码方式有啥意义呢?好比在调试中你能够利用逻辑分析直接去解析收发线上的数据报文。
应用电路设计的时候RX-TX相连,不少初学者容易在这里踩坑!
常见的传输位序为低有效位在前。
对于波特率而言须要注意波特率发生器有可能带来误码问题
两边分别表明两个通讯的设备,单从UART编程的角度讲收发不须要物理同步握手,想发就发。图中箭头表明数据信息流向。RX表示接收数据,TX表示发送数据。数据老是从发送端传递到接收端,这就是为啥RX链接TX,TX连RX的缘由。
同步简单说,收发不可自如,不能够想发就发,收发须要利用硬件IO口进行握手,RTS/CTS就是用于同步的握手信号:
这个对于普通应用而言并不常见,这里不作详细展开,须要用到的时候只须要对应收发时控制握手信号便可。
对于不一样的单片机,其硬件体系各异,寄存器也差别很大,可是从收发编程策略角度而言,常见有下面三种方式:
这里以伪代码方式描述一下:
/*查询发送字节*/ void uart_send_byte( uint8 ch ) { /*若是当前串口状态寄存器非空闲,则一直等待*/ /*注意while循环后的分号,表示循环体为空操做*/ while( !UART_IS_IDLE() ); /*此时将发送字节写入发送寄存器*/ UART_TX_REG = ch; } /*发送一个缓冲区*/ void uart_send_buffer( uint8 *pBuf,uint8 size ) { uint8 i = 0; /* 异常参数处理*/ if( pBuf == NULL ) return; for( i=0; i<size;i++ ) { send_byte( pBuf[i] ); } }
对于接收而言,如采用查询模式则几乎是没有任何应用价值,由于外部数据不知道何时会到来,因此查询接受就不描述了,这里描述一下中断接收。
static uint8 rx_index = 0; void uart_rx_isr( void ) { /* 接收报文处理 */ rx_buffer[rx_index++] = UART_RX_REG; }
中断接收须要考虑的几个要点:
#define FRAME_SIZE (128u) static uint8 tx_buffer[FRAME_SIZE]; static uint8 tx_index = 0; static uint8 tx_length = 0; static uint8 rx_buffer[FRAME_SIZE]; static uint8 rx_index = 0; static bool rx_frame_done = false; void prepare_frame( uint8 * pBuf, uint8 size ) { /*将待传的报文按照协议封装*/ /*可能须要处理的事情,好比帧头、帧尾、校验等*/ } bool uart_start_sending( uint8 * pBuf, uint8 size ) { if( pBuf == NULL ) return false; memcpy( tx_buffer,pBuf,size ); tx_index = 0; tx_length = size; /*使能发送中断,向发送寄存器写入一个字节,进入连续发送模式*/ ENABLE_TX_INT = 1; UART_TX_REG = tx_buffer[tx_index++]; } void uart_tx_isr( void ) { if( tx_index<tx_length ) { UART_TX_REG = tx_buffer[tx_index++]; } else { /*发送完毕,关闭发送中断*/ DISABLE_TX_INT = 1; } } void uart_rx_isr( void ) { /*处理接收,待接收到完整的帧就设置帧完成标记*/ /*因为应用各有不一样,这里就没法描述实现了*/ }
还须要考虑的是,对于UART硬件层面的出错处置,以STM32为例,就可能有下面的错误可能发生:
另外不一样的单片机其底层硬件实现差别也不较大,好比有的硬件发送缓冲是单字节的缓冲,有的则具备FIFO,这些在选型编程时都须要综合考虑。
DMA发送模式而言,大体分这样几步:
DMA接收模式而言,大体分这样几步:
单片机串口是一个须要好好掌握的内容,这里总结了一些我的经验,尽可能将一些我的共性的东西总结出来。至于实际实现而言,因为芯片体系差别较多,具体代码各异。但我的认为处置的思路方法倒是基本一致。因此本文除了描述串口自己的细节而言,想表达的一个额外的观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