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完《简约至上——交互式设计四策略》,摘录一些关键和有启发的内容,并结合本身的理解,做为笔记,以备后用。布局
1. 明确产品的核心功能spa
增长的功能越多,就越难发现真正对用户有价值的新功能。盲目添加的新功能迟早会成为垃圾功能。增长复杂性意味着遗留代码愈来愈沉重,致使产品维护成本愈来愈高,并且也愈来愈难以对应市场变化。
设计
与此同时,用户也会对你的产品愈来愈不满意。由于增长的复杂性致使他们很难找到本身真正须要的功能。何况,一想到为那么多没用的功能买单,他们就更加不高兴了。产品
2. 人性化设计效率
某种程度上讲,产品说明书是与人性化设计相悖的事物,如今愈来愈多的人愈来愈少地先去阅读完说明书再开始使用产品,尤为在电子硬件和应用软件产品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在产品首次使用时嵌入简单的操做和功能指引,同时人性化设计的操做流程和功能布局,使得用户在少许的探索性试用以后便可以彻底掌握产品的使用方法。最重要的是,让用户快速地体验到对产品的控制权。(探索和控制是人性的基本欲望)软件
3. 坚持理解用户互联网
理解他们的偏好、行为和使用场景,识别出用户群中的特殊用户。把但愿用户拥有的使用体验描述成合理的设计方案。特别是要知道他们再使用你的产品时常常会发生什么事情。没法控制用户使用产品的环境,而只能使产品设计更符合环境(场景)需求。即,先理解用户,再思考合适的设计。经过讨论更深次的、情感上的需求,促使设计重心放在知足隐性需求上面。硬件
4. 产品的用户群定位方法
三类用户:技术
三类用户没用对与错,但没有一款产品可以彻底同时知足三类用户的使用需求。在互联网时代,更多的须要考虑大众型的主流用户。主流用户的使用消费偏好:
5. 理解核心问题
乍一看到某个问题,你会以为很简单,其实你并没了解其复杂性。当你把问题搞清楚后,又会发现真的很复杂,因而拿出一套复杂的方案。实际上,你只作了一半,大多数人也都会到此为止,但真正伟大的人会继续向前,直至找到问题的关键和深层次缘由,而后拿出一个优雅的、堪称完美的有效方案。——史蒂夫·乔布斯
太早开始设计意味着会漏掉重要的看法,甚至意味着设计思路彻底错误。不要匆忙着手设计。
简化设计,绝非“为何应该去掉它”,而是“为何要留着它”。搞清楚这个功能设计对用户是否真的重要。
注重人机交互体验和产品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