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已经结束,助教的工做也告一段落。第一次当助教,这一学期,有收获也有教训,仍是用文字记录下来,给本身一个总结,也给其余人一个参考。html
这学期开设软件工程的班级是南通大学大三的学生,共计44人,采用的教材是《构建之法》,讲师鞠老师,我是助教。git
做业经过博客的方式完成。主要的沟通方式是经过博客的点评和QQ群。在分工上:github
在学期初,和鞠老师有讨论过一些准备工做和计划。大概是:编程
鞠老师跟学院领导沟通后,学院领导对这门课的指望结果是:数组
相对来讲这个要求仍是比较宽松的,正常应该能够达到。最终结果还须要鞠老师那边反馈一下。浏览器
在讨论项目时,鞠老师和我都提出了不少想法,好比作手机App、作网站应用等,中间也有和邹老师沟通,发现绝大部分想法仍是脱离实际,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技术基础和硬件条件,最终讨论的结果是作一个Android的手机App,初版本作简单的Hello World,第二版本作一个简易计算器,第三版本学生本身选题。网络
第一次做业主要是开通博客,同窗们基本上都能完成,也有个别同窗是大段抄袭。邹老师对此次做业题目也有很好的点评:编程语言
老师怎样出题目,才能预防抄袭? - 不要出“综述” 这样的题目, “综述浏览器的发展”。。。 学生只能抄别的综述。 能够出 “结合本身的具体使用经历,描述浏览器的发展,和本身的体会”。 - 学生能够引用别的文献,可是要注明来源。 - 讲究现场感,例如结对编程的总结,必定要有照片显示两我的坐在一块儿编程。 - 先把丑话说在前头, 一旦出现没有注明的引用,同窗间相互抄袭,一概倒扣此次做业全部分数。
此次做业是参考构建之法的课程安排,对每一个人的编程能力进行摸底,让每一个人练练本身的手艺。工具
实际做业你们完成的很是不理想,第一次做业直到有一位同窗完成后,而且他写了个小工具帮助分享给你们,后面的同窗们才陆续完成,而且都和第一个同窗的结果差很少。同时由于总体完成状况不理想,做业时间点有后延。学习
在改完做业后,和鞠老师沟通了下,一方面经过QQ群给你们补课,讲了几回做业,鞠老师也在课堂上对做业进行了讲解。但讲解和补课效果不理想,一方面薄弱的编程基础没办法经过短时间培训弥补,另外一方面经过网络的教学效果也很差。
经过此次做业咱们也发现像林杰、张振渊这样的核心同窗若是能好好培养,是能带动其它同窗的。但惋惜这样的同窗仍是太少,因此后面发挥的带头做用也有限。
由于学生的做业提交都有延迟,致使一直对学生们没有打分结果。在邹老师提醒后,开始经过博客公布了打分状况。
这是第一次结对编程实践,同时但愿对做业二的问题进行改进优化。实际状况和做业二同样,完成结果不理想,有不少同窗时间点到了没有完成做业,因此后来做业时间点有后延。
这两次编程做业完成状况很是糟糕,总结下主要有两方面的缘由:
这是第一次团队做业,对软件进行分析。此次做业鞠老师在布置时要求比较细,另外没有代码要求,基本都能按照要求完成,但也有的组比较敷衍了事。
这是第二次团队做业,进行了团队分工,肯定了PM,让各个团队根据《构建之法》的学习分析项目的NABC以及计划。从做业状况下,学生们对于NABC的理解还有所欠缺,对项目计划的制定偏理想化,缺少可操做性。
因为前几回编程做业完成不理想,因此此次编程做业设计的时候,鞠老师和我反复商量了下,尝试下降难度,将一个能够运行的程序故意修改了几个Bug,让学生能够简单分析代码并修改便可调试经过。代码发布到了Github上。
结果一个星期后,没有一个同窗提交做业,中间询问也没有什么反馈,怀疑是Github操做对你们还太难,因而把程序从Github发到了QQ群,即便如此,最终此次做业没有提交的。
这次做业结果对鞠老师和我“打击”蛮大,一方面对学生的编程基础很过失望,另外一方面咱们也对本身做业的设计有怀疑。同时咱们也感受到学生对课程已经没有什么信心和兴趣。面对这种状况,咱们最终决定对这批学生,后面仍是偏向理论教学,减小编程做业,同时增长课堂互动。
此次课堂互动是鞠老师和个人一次尝试,目的是加强课堂互动,让学生能更多参与到构建之法的学习。
此次教学和做业的尝试很是成功,全部同窗都很是投入的参与到此次课堂互动和后续的博客做业。但在设计上仍是有些不足:
此次做业主要是经过实践学习如何需求分析。从做业来看,基本上你们都能发现问题,可是缺乏系统科学的分析依据,更少有同窗能提出科学的改进方案。
总结一下学生们反馈的问题:
课堂互动不够
部分同窗反映课堂上互动不够,容易走神。这个问题咱们在中期有所调整,尝试更多互动,另外在之后的课程还要更多考虑如何和学生之间更多互动,增长学生参与度。
好比有个学生提到了其中一个老师的教学方式能够借鉴的:
建议的话但愿仍是学习陈耀老师的教学方法吧,或许在他的课程上你听着可能以为很随意讲的东西简单却一遍又一遍的去讲解,可是咱们从中反而能发现不少实用的东西。第二节课开始又叫咱们回忆上节学过什么教过什么,加深了咱们的记忆。记得他每次问咱们上节课讲了什么回答不上来他会叫其余同窗回答,切不回去怎么数落你而是想你记住而后叫你记下来别忘了。http://www.cnblogs.com/lxy95/p/5069547.html
若是从大一开始从新学习,我会首先自学C语言。大一的时候学校给咱们安排的第一门编程语言课程是C++,因为咱们历来没有编程的基础,而C++又相对较难,因此C++学的很艰难,编程基础没有打好,对编程也有了稍许畏难情绪。C语言能够说是编程的入门语言,C语言和C++有相通之处,而C语言相对于C++要简单,容易理解一些,因此我会先自学C语言。
软件项目管理工具的使用偏少
软件项目管理工具也是软件项目管理很重要的一环,这个以前没有考虑过,之后要考虑在课堂中适当介绍并做为做业要求。
总的来讲,如邹老师所言,学生们的博客有不少有价值的反馈,从某种意义上说, 他们是咱们的老师。但愿这些反馈对其余老师和助教也有帮助。
以上是上学期的实际执行状况,总体状况不算好,从中有不少经验教训。对这些问题总结一下的话主要有这些问题是须要改进的。
沟通问题存在多方面:
助教和老师的沟通
在上学期的助教过程当中,和鞠老师的沟通仍是比较顺畅的,不少次做业、调整都是一块儿商量后的结果。固然仍是有改进的地方,好比有时候鞠老师的做业布置下去了我还不知道。
另外就是分工上也有些模糊的灰色地带,好比评分这事,我偷懒就没评分,只是点评。
和邹老师、周老师以及其它助教的沟通
在不少问题上,邹老师和其它助教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请教一下能够避免不少问题。同时让邹老师及时指导咱们进度也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上学期这方面作的很差,还须要增强。
在此次教学过程当中,咱们一个很大的教训就是在做业上没有及时反馈。
本次教学,最终没能进行实际项目实践,确实是一大遗憾。另外在编程做业的布置上,难度的梯度设置还不够合理,一开始的做业远高出了学生的编程能力。
之后在编程做业的设计上,要从较低的难度开始,根据学生的水平,及时调整后续的难度,提供适合学生水平的做业,不至于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也让学生有一点挑战。
另外上代码的行数上,参考邹老师的标准,能够以1000行为标准。
此次有一点值得确定的是咱们设计的课堂互动游戏,极大的提升了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只是在设计上还太粗躁,昙花一现后后继乏力,还须要更多的形式和方式来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
在学期初时,咱们理想的认为只要简单按照《构建之法》上面的课程安排便可,可是实际上这更多的是一个参考。
其实《构建之法》的教学自己也是一个项目: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作中学,不断改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