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17年1月9日,微信的小程序发布了。我打开了美团外卖小程序,而后把美团外卖app卸载了;我打开了摩拜单车小程序,而后把摩拜单车app卸载了。有人问,这种小程序与网页版的桌面图标有什么区别,其实就仅仅相对于用户而言,在微信中使用小程序,会比打开一个HTML5网页流畅不少。node
我还没仔细研究微信小程序的开发流程,但本身作太小小的试验:专门断开网络以后,能够打开小程序,而且有缓存总体框架和部分数据。这和目前uc浏览器、360手机助手之类的软件留在桌面的“小程序”有所不一样,节省流量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能够加快流畅度,使得不会体验到明显卡顿的感受。ios
因此微信小程序无非是缓存框架留出接口,只要有网络,就能够实现这样一个小程序。除了一些较为私人的、安全支付类的、须要结合手机GPU等性能的app,其他软件其实用这种类型的小程序就足矣。再说5G时代的到来,这种趋势是不可避免的。面试
之前由于我的计算机性能低下,因此推崇B/S结构;后来我的计算机符合摩尔定理发展迅速,但网络跟不上,因此推崇C/S结构;而现在网络宽带速度愈来愈快,咱们来到了4G时代乃至5G时代将至,将来会慢慢回到B/S结构之中(固然,以上所谈只是争对通常大众软件,如大型游戏【手游】、高度机密系统【支付软件】依旧采用C/S结构【app】,但诸如一些生活消费类的软件就不必了)。编程
而腾讯由于有了微信这个巨无霸,在这个时代起着引领革新的做用。现在它推出了小程序,那些本来的浏览器类软件确定会采起行动维护本身原有的份额。但最重要的是腾讯改变了大众的观念,而不是腾讯这单个企业的发展。小程序
不是落后者要学习领先者,而是领先者要学习落后者。好比你是一家股票走势预测的公司,大家公司的业绩取决于你预测的准确率的年度排名。十个月过去了,你如今排第一。为了保证年末的时候你还排在第一,这时候你应该采起什么策略? 答案是直接抄袭其余人的预测。
如今咱们要说的是那种改变游戏规则,改变商业模式,“根本性”的创新。这种创新每每具备历史意义,你一旦成功,会有不少后来者向你学习。你不是创新图存,而是引领风气之先。可是,创新最大的特色,不是“开放的头脑”之类的优秀品质,而是风险!后端
现在腾讯体量这么大,可是却变成了领先者创新。其实不只仅是腾讯,像阿里巴巴以前几年一直在发展云计算同样。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的确不能用传统行业的思惟来解释,不创新就像百度同样由原先的BAT之中陨落。微信小程序
话虽这样说,百度以前也作过直达号啊,但如今也半死不活的!这里面有不少因素,范围太广就不展开讨论了。更简单点看,我想百度可能就由于少了一个像微信、支付宝这种不可替代的客户端吧。不少时候要作对事很难,但运气,原本就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浏览器
唠完宏观方面,咱们来聊下技术(我的看法,不喜勿喷,但能够多多交流……)。按照目前的情况,安卓和ios后期可能会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它们都是基于特定平台进行开发,其学习内容更新也挺快的,虽然这方面的人才须要是须要的,但不须要太多。将来像小程序这种简单点的开发才是主流。对于我我的理解来讲,服务器才是王道,网页多终端才是王道。缓存
不过呢,厉害的人跨方向并不难,都是编程,思想同样,并且都喜欢玩玩新鲜有趣的技术。安全
当前还有一种趋势是MVC有种合而为一的感受。固然,特别说的是V这一层。从node.js开始,就不必单独分得那么细了。
不过也不能说死,先后端分离有利于合做交流分任务,这是多年来实践的结果。凡事都有一个度,咱们要把握好平衡点。总之能够多思考将来的趋势,我庆幸生活在这个时代,见证了互联网迅速发展的这十几年,感慨到一种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感受。
人生面临着一个风险悖论。若是你一生谨慎当心,干什么事情都谋定然后动,你的生活再差也差不到哪去;而若是你敢于承担风险、大胆尝试,你可能会特别失败,但也可能特别成功。那么平均而言,咱们到底应该更冒险一点好,仍是更谨慎一点好呢?
根据2011年发表在《天然》上的一篇论文, 答案是冒险更好。
对于我来讲,以前经历了一场考研,不少人不懂为何我要去考,难度大且容易失败(像如今我这样……),不过也许真的只有考过研的人才能理解个人感觉与决定……我在考研期间,也领悟到了本身的不足之处:
我不是乐天派,而是一个偏向于悲观主义的人。但正由于如此,我更多地发现了我不少要改的地方并进行改正:利用OnteNote、Xmind等方式组织管理笔记;在该阶段缺少什么就多阅读相关书籍,适当参加一些线上live活动;利用自我监控、培养习惯的手段提升意志力;意识到情绪管控的重要性(自夸为理性的人,但时常和情绪化仅有一步之遥555),总在最后一百米冲刺阶段承受不住,也许在这一阶段个人确须要一个相互激励的对象……
而目前个人职业追求,更倾向于后端开发。年后再去找实习,目前在刷面试笔试题目以及作毕业设计,为年后找工做作准备以及减轻一下负担。同时也会适当地多看一些书籍,由于
世界上有不少比读书重要的事。在作事和读书之间,作事优先。但读书是除实践外迅速积累见识的最好办法。
今天权当2016年的总结,展望2017,也许会很累,但这是我所追求的存在。
文章引用部分来自:《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惟思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