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一亚,今年30岁,现任网易智慧企业资深音频算法工程师,乒乓球国家二级运动员/留美博士/曾就任于Facebook、Apple、Zoom/街舞爱好者&街舞老师/创立过本身的dance crew/参加过歌手世界巡演......程序员
在真正认识一亚以前,我已经想好了用“斜杠青年n次方”来描述他,由于仅仅是我据说的,他的标签就不少了。在与他面对面交谈了1个小时以后,外加一张娃娃脸形象,我深入地意识到,“斜杠青年”或许只是咱们对多角色人群的一种普遍的定义,而一亚让咱们看到的,是多个角色之间的巧妙融合,是他给了程序员一个新的定义。web
01面试
谈读博算法
开始时机缘巧合,结束时有迹可循学习
身为一样留学美国,但本科一毕业就火烧眉毛踏入社会,实在不想再继续读书的我,对于可以在美国这样宽进严出的教育制度下读完工程专业博士的人,心里一直都充满了敬佩与好奇:一是如何决定要不要读博,二是该如何顺利读完博,三是读博到底有哪些价值。优化
本来觉得,一亚是早在大学期间就对本身有了明确的规划,可谁知他说,“真的是机缘巧合”。spa
“其实我真的以为很神奇,每一个人都会经历到这种,某个时刻接触到某个东西很感兴趣,最后就成为职业。”设计
起初,一亚并无很是纠结于申请研究生或是博士,在他看来,作好两手准备,才能为本身争取更多的选择权。虽然UTD(德克萨斯州大学达拉斯分校)提供的研究生项目与本身本科学习的方向不一样,他仍是选择了那里,认识了作语音识别的顶级大神,紧接着选修课程、加入实验室、和学长一块儿作项目、发现本身的不足,同时也激发出自身的求知欲望。在一步步地深刻探索中,最终决定在Hearing Aid助听器方面的语音算法方向上继续完成博士学位。视频
回想起读博阶段的经历,我问一亚有痛苦过么?他点点头说,有太多的知识须要整理,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实验室,无时无刻不在期待成功的结果。但是,获得“和预期不一样”的结果几率依然存在,一旦发生,几个月的努力也就付之东流,这种结果也须要本身承担。游戏
对于该不应读博士,每一个人都有本身的衡量标准。也许只是想快点工做,接触更加真实的社会;又或许是单纯的喜欢学术。也许所在的专业就须要读不少不少年书,也许职业属性更偏向于研究而非实践......
一亚说,读博是机缘巧合,我猜想他是在用这个词形容读博的开始。在每一个人的人生中,不少事情的开始都是机缘巧合,可过程和结果,却每每是有迹可循。毕竟,读博本就须要对学术的敬畏、研究,和耐性的修炼。
在整整3年博士研究过程当中的全部付出,都为一亚的大厂offer之路,打下了完美的基础。
02
谈大厂
不一样的风格,我取其精华
每一年录取率不到2%的Facebook和Apple,是全球无数工程师向往的殿堂,而其十分严格且高强度的8轮面试也曾经令许多人闻风丧胆。一亚在美国的前两份工做经历,正是在FB和Apple拿到的。
回忆起那些紧张的面试经历,他特别感谢实验室的几位“贵人”,要不是当时他们一同创建了学习小组,天天相互分享、脑暴,他毫不会在博士第二年就完成快速积累,达到应聘标准。
Reality Lab的前身,Oculus,是美国三大VR/AR公司之一,后被FB收购,一亚加入时,整个实验室有300多人,一半以上都是博士,这却是让他很快速地融入了这个学术氛围超强的团队。虽然天天都会在公司完成吃吃喝喝的一套操做,周五下午仍是喝着啤酒的休息日,但任何一件事情都不影响你们交流、脑暴,所以团队产出依然很高,这多是一亚在美国工做感触最深的一点。
在Apple,一亚参与了Airpods的【耳机音频算法的研发】,说得通俗一些,就是咱们佩戴耳机时所享受的降噪、回声消除、音量控制等功能,都是经过各式各样的音频算法叠加起来而达成最终的使用效果。
若是说FB的关键词是融合、分享、协做,那么一亚在Apple体验到的正是另外一种风格:分工细化,每一个人专一于本身的事情,但拥有很是完善的生态链。做为一家从设计到开发到售卖所有可以本身解决的大企业来讲,它的运做模式正是其精华所在。
03
谈转变
我向往的“balance”,没有那么难
“去的时候仍是奥巴马,走的时候已经是川普”,这句话道出了多少留学生的心声。在各类缘由之下,一亚去年选择回国发展,而他最最看重,也是最终选择加入网易的缘由,正是“要match音视频开发节奏”。这里的节奏并非指一次开发的快或慢,而是在一亚的认知中,音视频技术的开发并非一件短平快的事情,正相反,它须要不断地积累、打磨和优化。所以,做为国内独一无二作游戏作了十余年的网易,成了他的不二之选。
在正式加入网易以前,一亚也担忧过广泛留学生最担忧的问题:工做vs生活的平衡,和团队氛围。不过令他本身都有些惊喜的是,相比于在国外,工做之余各回各家的同事关系,可以在网易园区里和同事一块儿寻找乐子,反而让他有更亲近的感受。
原来在FB的时候,一亚的团队有“Dynamic Talk”的惯例,就是天天花40~60分钟左右分享一个话题,能够是来自各类领域的热门话题,也能够是paper,不知不觉,有不少灵感都来自于这里。
一亚很欣赏这种模式,也期待能将其引入如今的团队。或许是“英雄所见略同”,在加入网易的时候,他的部门主管正在主导策划相似的分享项目,倒不见得是很是成熟的一堂课,可是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轮流分享本身的知识。如今,每周四晚上的程序员分享已经成为了他们团队,乃至整个智慧企业的固定节目,有的时候,还能吸引到不少感兴趣的市场、产品同事前去参与,一块儿迸发灵感。
咱们总觉得,程序员的日子是天天加班到深夜,难有生活可言,但是一亚让我以为,真正的balance并不仅在于职业属性或工做强度,更在意于咱们对时间的管理和自觉调配。最直白的例子:今天犯懒的你,能不能督促本身明天补回来。
除了一亚,不止有一个程序员和我探讨过他们丰富的“业余生活”。登山、越野、摄影、跳舞、健身、玩打游戏、作咖啡,或者是作奶爸......但同时,在工程师这个角色中,他们表现得丝绝不逊色。
04
谈街舞
喜欢、坚持、表达
一亚对街舞的喜好和专业程度,是足以让他成为“斜杠”的。在美国的时候,他就加入了Kinjaz和GRV两大世界级顶尖舞团一块儿进修,而且创立本身的dance crew,本身编舞、教课,在读博和工做之外的时间,还会跟一些著名歌手的世界巡回演出。
回到中国以后,一亚会利用工做日中午和周末的时间坚持练舞,同时在网易的舞社担任老师,还会抽空给国外的小伙伴进行线上授课。
在面对“博士”这个title以后,我又一次表达了敬佩和好奇,由于能将一个十分忙碌、辛苦的职业之外的爱好作到如此极致,真的很不容易。
“高中一次表演,第一次接触了locking,今后就埋下了种子,而后就开始找老师练习。可是,我从没下定决心,说必定要作到什么程度,就是凭着对街舞的喜欢,一步步走过来”。
咱们知道,将一个爱好作到必定程度的专业,不止是天份、努力、时间,再将本身的专业教授给别人,更是难上加难。一亚说,他享受教课,看到学生们喜欢本身的做品,从不会到会,从会到完成,去参加表演,去比赛,每一个人脸上洋溢的那种率真,是打到他心坎儿里的快乐。
这两年,他逐渐地将本身想表达的情感融入到舞蹈之中。
不管是身处校园的那份蓬勃的青春,或是初入职场所面对的压力与抑郁,还有与恋人经历了风雨后终于走到一块儿的珍惜和向往,他都要设计在舞蹈中。艺术的魅力就在于此,不须要太多语言,即使语言彻底不通,只要旋律一块儿,身体一舞,就都懂了。
聊起他经过舞蹈向女友求婚的故事,他说,“如今回头看看就是真的颇有意义,跳舞能把本身的一些想法和传达的东西编进去。
咱们常问,之后没法被AI代替的是什么职业?艺术就是机器永远没法代替的。
05
谈一些刻板印象
我是30岁,会跳街舞的程序员
“Nerd”,是我和一亚聊到大众对程序员刻板印象时,他提到的一个词。在他眼里,这可不是一个贬义词,由于程序员之因此会被认为很“呆”,正是由于他们有着很强的思惟逻辑,偶尔喜欢钻牛角尖,可是这并非坏事呀!不但不是坏事,还能和其余爱好结合,达到1+1>2的效果。
那么,在技术和舞蹈中,找到了哪些共同点呢?
拿他自身举例,在编舞的过程当中,一亚会把本身身为程序员的超强逻辑能力融合到舞蹈中,对整个层次有本身的要求,在教课的时候也可以更系统地训练你们,如何一步一步来,将每一个动做的到位程度定义,使展示出来的效果更加整齐。
同时,跳舞是抒发情感的方式之一,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观众看懂,“身为工程师很重要的一个职责就是:作一个产品,要考虑到这个产品用户怎么去用,我作了这个东西,怎么给同事表达。舞蹈是让观众感知你要传达的东西,这个意识我也同样会融合在工做中。”
还记得在文章一开始我提到,一亚拥有一张娃娃脸吗?从那么多张插图中,也不难看出,他的脸上好像自己就洋溢着一种“涉世未深”的感受。至今,不认识他的人都很容易将他认成本科生,甚至在给他布置任务的时候,都要一步一步尝试着来,令他啼笑皆非。
其实,从外貌猜想人生经历,这也是一种咱们时常会犯错的刻板印象。不过一亚心里很是清楚,就像对待“nerd“这个词同样,它并不必定是件坏事,并且若是真的想要改变一些人对本身的刻板印象,那么势必须要经过本身的实际行动,让你们了解到,一个不一样的本身。
写在最后
在1个多小时的访谈结束后,我对一亚有了全新的认识。
关于斜杠青年、每一个角色作到极致、时间管理、自我约束等等,这些事情在他口中能够如云淡风轻。或许,他从未计划过要成为一名斜杠青年,只是刚恰好,他在热爱的事情之间、经历之间、角色之间,游走地游刃有余,从新定义了一种30岁程序员的生活。
固然,他走过的每一步经历,每一次思考,每个抉择都造就了今天,一个别样的30岁。是的,但愿你们都能记住,他是个会跳舞的程序员,他今年30岁,而且三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