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产品的典型设计思路总结

有不少移动互联网的产品经理和设计师都是从传统互联网转过去的,咱们以前积累下的一些经验,有一些能够在移动侧继续使用,有一些则行不通,这或许要从移动互联网跟传统互联网的区别提及。 前端

区别

  一、终端设备 java

  传统互联网:主要的接入终端是计算机。计算机是高度标准化的设备,不管是Mac阵营,仍是PC阵营(其余的架构不讨论了)。具体体如今: android

  • 绝大部分我的计算机使用的硬件是标准化的,而且功能强大多样
  • 绝大部分屏幕的分辨率在1024px及以上,尺寸较大
  • 软件终端比较统一,都是浏览器(暂时不考虑客户端产品),而且因为Web标准的存在,不一样的浏览器(或者说不一样的内核)对于前端的解析相差不大
  • 技术标准相对统一,好比用HTML写结构;用CSS写表现;用JS写前端行为;用PHP、JSP等写后端;用MYSQL等管理数据库等。作出来的东西基本上认为是跨平台的

  移动互联网:主要的接入终端是手机和各类pad。拿手机来讲,标准化程度远远不及计算机。具体体如今: ios

  • 硬件设计不够标准。有的手机用按键,有的手机用触屏。有的用方向键,有的用轨迹球。有的带有全键盘,有的用屏幕键盘等等
  • 分辨率千奇百怪,特别是android阵营。尺寸相对较小
  • 平台不统一。虽然主流智能手机也基本上是ios和android两种。可是,加上后起的Windows Phone,加上日落西山的塞班,加上非智能机上面的Kjava等,平台不少,开发APP相互不兼容。而移动Web应用(使用手机浏览器访问的)不论从技术上仍是体验上都不够成熟。即使是同一种平台,有时在前端的表现也有较大差别,特别是android阵营



  二、使用场景和使用环境 数据库

  传统互联网: 后端

  • 大部分状况下,使用传统互联网的场景相对正式一些,使用的环境也更加稳定。好比,咱们可能会把笔记本电脑放在桌子上,一动不动上2小时网。
  • 使用环境决定了,传统互联网的接入会比较稳定。
  • 接入速度相对快

  移动互联网: 浏览器

  • 大部分状况下,使用移动互联网的场景会更加随意一些,随时随地,使用环境也更加复杂。好比,地铁上(可能晃动)、厕所里(可能时间短)、排队的时候(可能匆忙)、被窝中(可能光线昏暗)。
  • 使用场景和环境决定了,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会更加碎片化。
  • 接入速度相对慢,接入不稳定。



  三、其余方面 服务器

  传统互联网: 微信

  • 资费与流量:大部分是在必定时间内不限制流量的计费方式。

  移动互联网: 网络

  • 资费与流量:国内大部分是包月限制流量的方式,而且费用相对较贵。
  • 与计算机不一样的特点设备。如:GPS模块、重力感应器等。


  基于以上的不一样,或许从产品设计层面来看,会有以下的思路:


设计思路

一、结合移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特色,扬长避短。

  典型案例:

  TalkBox以及微信的语音聊天

  由于大部分状况下,在手机上输入文字比较麻烦,而说话则容易不少。因此在手机上,使用非即时的语音交流,要比使用文字方便快捷。

  iPhone晃动撤销输入

  在手机上输入了大量文字,想撤销从新输入怎么办呢?使用删除键一个一个字的删必定不是最好的办法。在iPhone上,咱们只要晃一下手机(向一个方向晃动),就能够将输入的文字撤销了。

  通信录

  自然的真实关系SNS。

  切水果

  移动设备“特有”(算是特有吧)的触控和划动操做能够作到不少用键盘鼠标没法感觉到的体验。好比切水果这种游戏,若是在计算机上用鼠标操做,将乐趣大减。但在移动设备上,就颇有趣了。

  Clear

  在计算机上,咱们使用鼠标能够精确的点击屏幕上的内容,理论上讲能够精确到像素。可是在手机上,若是使用手指操做,就没办法这么精确了。手势的出如今必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个问题,它提供了一种不需精确便可操做的可能。例如Clear这款To Do List app,它可使用手势完成大部分的操做。例如,向下滑动可新建项目;在某项目上向右滑动可将其标记“已完成”;向左滑动能够删除等。



二、考虑移动互联网的使用环境,作合适的改进。

  典型案例:

  夜间模式

  有不少用户有睡前阅读的习惯,他们常常会关掉灯,卧在被窝里阅读电子书。在相对黑暗的环境下,平时的浅色底色深色文字的设计会很刺眼,这就产生了传统互联网上可能不会遇到的问题。因而就有了“夜间模式”,将背景色和文字色的对比下降,看起来就柔和多了,适合睡前阅读。

  内容预读

  在移动环境下,网络常常是不稳定的。因此在设计在线阅读应用的时候,能够在网络通畅的时候从服务器预读二、3页内容。这样,若是发生短暂的网络中断,也依然能够得到流畅的阅读体验。



三、考虑移动互联网的使用场景,思考适合的产品。

  典型案例:

  微博

  微博虽然不是移动互联网专有的应用,可是相比于其余的须要发送内容的应用(例如博客),它更适合在移动环境中使用。由于只能写140个字,因此它适合利用零散时间,碎片化的分享一下本身的当心情,小感悟,小牢骚等。

  instagram

  首先,想要把本身的见闻最快速最生动的分享给朋友的话,照片通常比文字更合适。其次,在图像处理方面,传统互联网上,你们也会处理照片并分享。可是那时候,咱们能够更多的接受较为复杂的操做。而在移动中,处理图片最适合的方式就是,选一种效果,应用。别提供各类滑块让我调了。

  LBS

  用PC的年代,我很难想象走到一个地方,拿出电脑,选一下我如今所在的位置,搞什么“签到”。

  大众点评

  咱们老是会有一些临时的,或者不肯定的需求。好比跟朋友逛街累了,想喝杯咖啡。或者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想找餐馆吃饭。这时候咱们可能不会随时带着电脑,可是会随时带着手机。打开手机就能看到附近的各类餐馆还有评价,很好的解决了这些“临时性”的需求。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