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做业-准备篇
做业格式
- 课程名称:软件工程1916|W(福州大学)
- 做业要求:第一次做业-准备篇
- 我在这个课程的目标是:了解软件项目开发总体流程,以及各个步骤的细节
- 这个做业在哪一个具体方面帮助我实现目标:拥有了我的博客以及github的帐号,可以更好的和志同道合的人交流技术以及相关知识。可以更好地学习他人的开源项目,增长我的经验。
做业正文
阅读与思考
-
(1)回想一下你初入大学时对软件工程专业的畅想
- 当初你是如何作出选择软件工程专业的决定的?
- 小学的时候选修过计算机兴趣班,老师教咱们拆开一台计算机主机的机箱,并分析各个零部件的功能,最后再本身动手安装回去。从那时期就对计算机表现出了必定的兴趣。后来高中有学习编程课,本身制做了几个有趣的小软件,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后来毕业选择专业时,又察觉到了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前景,而且我的对软件比较感兴趣,便选择了软件工程专业。
- 你认为过去两年中接触到的课程是否符合你对软件工程专业的期待,为何?
- 基本符合,虽然刚开始学习时方法有误——喜欢不断地纠结原理,想要打开一层又一层的黑箱。可是现在已经树立了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大一大二时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荒废了一些时间,但现现在我能够肯定的说,我已经进入了学习状态。回想起来,过去两年学习的课程也正是该专业必备的基本知识。
- 你以为软件工程是你喜欢的领域吗,它是你擅长的领域吗?
- 它是我喜欢的领域,如今在平常生活中,偶尔会以一位开发者的视角看世界——例如看到电梯的运行,会认真思考如何写好电梯运行的算法以及有什么须要注意的细节等等。但并无十足的把握说这是我擅长的领域,我只能保持不断的学习,使我在我喜欢的领域,达到“擅长”这个级别。
- 未来你会选择从事软件开发相关的工做吗?是的话给出你想去的城市、公司和岗位,否的话给出缘由
- 会的。我喜欢一些新兴的技术,它们可能和咱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有可能给个人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目前想去杭州、深圳等互联网企业多的城市工做。想作一名软件工程师(虽然具体的领域尚未想好)。公司的话固然是想去知名以及我的有好感的公司——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等。
-
(2)即将大三的你,对照前人们走过的路和描述将来发展,如今的你
- 自我感受你已经具有的专业知识、技能、能力有哪些?已经写过的代码量是多少?
- 经过学校开设的课程学习学习了C、C++、C#、Java等编程语言。自学了openCV计算机视觉库、Tensorflow框架等感兴趣知识,也正在规划区块链以及密码学相关知识的学习。代码量在我看来是不合格的,粗略统计一下可能只有1w行左右。
- 离成为一个合格的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在专业知识、技能、能力上还差距哪些?
- 对软件开发缺乏大局观,对软件开发、测试、维护等流程够了解。而且有些编程语言知识掌握了基础语法,对于它们的应用不够多,须要提升本身的代码量,而且学习一些目前主流的框架的使用,还须要增长一些稍复杂项目的经历。
-
(3)大三是一我的生选择的十字路口,考研、工做、考公、出国,不一样的选择在大三就有不一样的努力方向。而不管考研仍是工做的每条路径,也有许多不一样的分支。
- 对照以上你阅读的前人们的经历,你的选择是什么?
- 在这种选择下,你认为你相比其余同窗来讲有何优点,有何劣势?
- 优点:香港的英式教育可以带来一些新的体验。相关教师来自海外,可以更好接轨国际环境,之后若是须要去外企工做,也更驾轻就熟。可以更多地接触到一些海外的互联网公司,学习他们的一些知识。
- 劣势:香港当地计算机气氛并不算十分浓厚,本土知名计算机企业并不算多。相较于去工做的同窗,可能会缺乏一些实战经验。
- 针对你的选择,你给本身的大三设定的规划安排是什么?
- 本学期努力提升绩点。认真完成目前参与的项目以及服务外包比赛。提升本身的开发经验。努力完成论文的纂写。完成目前的学习规划。暑期尽量参与大公司的实习,增长实习经历。
-
(4)针对上述问题(2)、(3),你对这门课的期待是什么?你打算平均每周拿出多少个小时用在这门课上,以达成你的期待以及你在(2)或(3)上的目标?
- 但愿在这门课中学习领悟到软件开发的大局观,以及各个过程当中的一些细节。初步打算是每周花上十个小时的时间学习这门课程。
-
(5)据闻软工实践这门课很是辛苦,在开课前你了解过这门课吗?你会以什么态度看待这门课?若是你加入的项目组中有队友在中途退出你会怎么作?
- 看完教学大纲有一个大概的概念。我的认为这门课对软工专业的学习十分重要,固然得努力学习这门课程,积极完成做业。若是有对有退出项目组的话,首先会考虑工做量以及知识涉及面是否在本人的能力范围内,若是可以完成的话,我会本身多安排一些时间,完成队友的工做,让整个项目不至于中断或拖延过久。若是能力不能及的话,会尽快的招募一些新的队友,并交代清楚工做,使得项目可以很好地完成。
欢迎关注本站公众号,获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