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寻址过程详解

今天了解一下arp协议,即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是根据IP地址获取物理地址的一个TCP/IP协议。IP间的通信一来MAC地址,通信双方在一个局域网内的状况极少,一般须要多台服务器或网络设备之间的中转才能到达。在中转时会须要下一站中转设备的MAC地址来搜索下一个中转目标。这时就会用到arp协议。缓存

交换机它维护了一张 MAC 地址表,用来反映各端口和 MAC 地址的对应关系,以便作好数据转发工做。下面咱们来看一下路由器的工做原理,在路由器中也要维护一张表格,叫作路由条目表,用来反映如何到达某个 IP 地址网段,同时在路由器中也有 ARP 高速缓存,反映了该路由器各直接网段的 IP 地址和 MAC 地址的对应关系服务器

1) 因为 B 的 IP 地址并无和 A 在一个网段,因此当 A 向 B 发送数据时, A 并不会直接把数据给 B ,而是交给本身的网关,也就是 192.168.0.254 ,因此 A 首先会 ARP 广播请求 192.168.0.254 的 MAC 地址
2) A 获得网关的 MAC 地址后,以它为数据帧的目标 MAC 地址进行封装数据,并发送出去
3) routerA 收到该帧后,检查该帧的目标 IP ,并到本身的路由表查找如何到达该网段(目的IP与各网络的掩码相与:直接较付->特定主机路由->间接交付->默认路由),找到下一跳地址是 routerB 的 s0 端口,因而将数据从新封装,将源地址改成 s0 端口 MAC 地址,目标 MAC 地址改成 routerB 的 s0 端口 MAC 址址,并发送给 routerB
4) 中间路由器传递过程同理
5) 最后一个路由(此例为 routerC )收到该帧,发现目标 IP 就在本身的直连网段,因而查看 ARP 缓存,若是找到该 IP 的 MAC 地址,则以该 MAC 地址封装数据发送出去,若是在 ARP 缓存没找到,则发出 ARP 广播,请求该 IP 的 MAC 地址,获得对应的 MAC 地址后,再发送给主机 B网络

在以上数据传递过程当中,咱们发现,数据帧的源 IP 和目标 IP 始终是不变的,而通过每一个路由进行从新封装数据时 MAC 地址则在不断的变化,老是以本身的地址做为源 MAC 地址,下一跳的地址做为目标 MAC 地址。
并发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