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末,给本身的 2018 定下了 4 项规划:小程序
结果:给10分不能再多,只制定了中期目标,也没有及时复盘,没有照着目标规划来走,能够说是随意生长了。后端
结果:给本身打60分,勉强及格,没什么好的思路去开源。设计模式
结果:遗憾没能过第 2 轮,可是本年坚持阅读,阅读量达新高,且作到及时写总结,听书 30 本,阅读 32 本书,完成回顾总结 42 本,给本身打70分。安全
结果:80分,阅读理财相关的书籍 4 本,对投资有个完整的认识,用大局观来看股市,并留心观察潜力行业(养老、医疗),付出了实践,也当了一回韭菜。架构
结果:75分,仍是有惰性,也比较看心情,可是每次调研均可以主动和同事交流,review 时积极提出不合理之处,算是有改进。app
总体而言,2018 没怎么按以前的规划走,也是和本身规划能力差、没及时复盘有关系。虽然走偏,但连拿 2 个季度 S + 1个季度 A + 年度 S,也体现了开挂般的 2018 。框架
听书 30 本ide
涉及产品设计、运营策略、团队建设等方面。推荐:「参与感」、「疯传」、「上瘾」、「从新定义团队」、「增加黑客」、「流量池」、「刻意练习」、「娱乐至死」。工具
阅读 32 本post
类别 | 书名 | 统计 |
---|---|---|
Android | Android源码设计模式解析与实战、Android 安全架构深究、App研发录、Android高级进阶、Android进阶解密 | 5 |
后端 | 淘宝技术这十年、架构真经 | 2 |
基础能力 | 敏捷软件开发:原则、模式与实践、软件开发践行录、代码整洁之道、如何阅读一本书?、凤凰项目 | 5 |
理财 | 小狗钱钱、彼得林奇的黄金投资原则、穷爸爸与富爸爸、邻家的百万富翁 | 4 |
思惟 | 影响力、你的灯亮着吗? | 2 |
自我管理 | 暗时间、深度工做、和时间作朋友、番茄工做法图解、毅力:如何培养自律的习惯 | 5 |
杂七杂八 | 肠子的当心思、医本正经、怪诞心理学、白夜行、怪诞行为学、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人工智能 | 7 |
研究了 4 个开源库:Retrofit、Glide、hugo、ButterKnife
7 月初买了个 kpw3,今后摆脱拎着笨重的技术书籍上下班的日子,堪称本年度最高回报率的投资;
第二最佳投资是买了 FlatTomato 的会员,照着番茄工做法组织本身的时间安排和目标管理,找到本身产生焦虑和丧失注意力的根源,设立了通信工具静时;
随时记录阅读时间线,逼迫本身写阅读总结。
目前看书漫无目的,除了 Android 和理财投资,其余都是想到什么就看什么,没有选择性。能够说我没有一天中止过阅读,可是阅读的方向乱七八糟,无脑的坚持可能会带来虚假的知足感。
多研究优秀的开源库开源项目,不要单阅读书籍,多逛开源社区。
坚持及时总结书籍,及时实践,创建主题阅读。
发表 12 篇文章,平台累计得到点赞 744 次,粉丝 193,291 次收藏,,单篇最高阅读量 6152。
3 次技术分享质量逐步提高,《Android 权限机制》好评率达到4.94分(满分5分),直播在线观看平均时长高达32分钟(分享包含讨论时长 40 分钟),得到季度分享之星;《怎样分享?》得到季度第一名。
博文更新数量很少,但质量有所提升,达成每个月至少 1 篇的小目标;
坚持写做总结,坚持阅读和学习新的技术,研究轮子。这些都让我更好地理解需求,实现需求;
在产品需求不明确、同类竞品没法参考的前提下,推动指纹解锁产品完整方案落地,真正意义上的技术推进产品设计。输出指纹博文,成为了本年度全部博文中最热门的一篇,为后续的产出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佛系写做,没有规划,不懂营销,没有推广,每每自我感受良好时效果数据不如人意;
不敢开公众号和知识星球,以为没有能力经营,一直想着成长到必定阶段,提升影响力后再开通,却不知这才能逼迫本身更快成长;
准备时间过长;
不少有价值的调研都是从项目中来,应用到项目中去,要敏锐从业务中发现痛点;
创建进度时间线,写做也好阅读也好,进度更直观。
帮助其余部门团队管理代码质量;
接手分享组织、CodeReview 平台 pha、技术日报等团队建设工做,创建分享指引,作到有引导有参考有方向,保证了技术分享的有序进行。
从负责整个 app 端的分享组织工做开始,我愈发地以为,看起来是简单的跨部门组织沟通,实际上对我的的技术要求很高,为了保证分享的质量,我须要审查每场分享的内容,对深度广度、正确性进行把关,这要求了个人高速技术成长,也成为了本身成长的动力之一。
担任 2 次 PMO;
在开发资源不足、时间紧迫、难度大等前提下保障了顺利上线,还参与到抽象层的建模中,感觉很是深,架构时须要避免深刻到细节,多类型数据源就包装成统一数据源,多类型规则就包装成多类型的过滤器,这就是分类、分层、找相关性和总结的能力。
加入代码评审委员会,促进技术团队质量提升,并最高票当选代码评审委员会优秀主席;
编写 Android 自动验证渠道包的脚本,减小测试的工做量。
思考强于记录,须要详细记录本身天天的感悟;
扩大输入,提升输入速度,筛选输入质量,多学习最佳实践,寻找新的方案的思路,寻找新的业务场景需求;
创建人脉和社区影响力;
培养数据思惟,数据驱动改进;
实践强于承认,承认但无实践就不是真正的承认;
开会也好,讨论也好,写做也好,思考也好,不管要作什么事,能够先列出本身的想法,再看看别人的方案,比较下差距。
做为新人,最大的困惑和焦虑,来源于知识点的繁多和对自身快速成长的压力。
通过一年的摸索,个人策略是:先肯定使用场景,再决定该不应学。
任何技术不用在实际的业务场景中,就没有价值。做为移动开发工程师,最接近终端用户,多想一想如何才能让用户使用产品更加舒服?那让 App 的体验更好,更流畅、更稳定、功能更强大,全部能达到这些目的的技术,都值得一学。
其次,对本身的技术产物或者业务产物用数据来量化,理解这个技术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看透技术本质,好比很火的 Flutter、小程序等跨端框架,实际上是多端统一与复用的诉求下的必然产物。
写做的本质:揣摩别人的写做意图,句式手法,经过什么场景怎么表达,文章读起来很流畅,是什么缘由?
再也不从单一领域看待一件事。
好比拿写做这件事来讲:
用户思惟,让我思考,文章面向的对象是谁?
产品思惟,让我思考,个人文章要提供给你们什么价值?
视觉思惟,让我思考,多少句一个段落比较合理?排版要怎么看起来才舒服?图片插入在这里是否合适?
营销思惟,让我思考,标题命名要怎么才能吸引读者?我的宣传和软广植入呢?
项目思惟,让我思考,我今年要写什么哪些文章?系列要怎么去划分,知识点要怎么规划?如何利用零碎时间?
不仅仅局限于自己,去思考公司业务运转的流程,我发现技术不是惟一,了解其余合做部门好比测试、产品、运营的 OKR,了解他们重要的评估指标中哪一项须要技术的支持,哪一项依赖于技术,技术怎样能够更好地服务绩效指标,才能发挥本身更大的价值。
提升技术深度,实践跨平台,对新的趋势新的技术保持敏锐度
从零开始实现一个应用
我想要把所学到的技术或设计都付之实践,平时只是在公司项目的基础上去解决问题,没有锻炼到本身在应用、架构和组织设计这种大方向上的能力,跟着公司项目走,我只是一个跟随者,被别人的源码带领着的。
本篇完成耗时 12 个番茄钟(300 分钟)
我是 FeelsChaotic,一个写得了代码 p 得了图,剪得了视频画得了画的程序媛,致力于追求代码优雅、架构设计和 T 型成长。
欢迎关注 FeelsChaotic 的简书和掘金,若是个人文章对你哪怕有一点点帮助,欢迎 ❤️!你的鼓励是我写做的最大动力!
最最重要的,请给出你的建议或意见,有错误请多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