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分区、文件系统和永久挂载vim
1、磁盘分区安全
一、 概念:磁盘分区能够将硬盘驱动器划分为多个逻辑存储单元,也称为分区。编辑器
二、 磁盘分区方案:MBR分区方案、GPT分区方案ide
(1) MBR分区方案:spa
MBR分区方案(主启动记录分区方案),指在运行BIOS固件的系统上应如何对磁盘进行分区。此方案最多支持4个主分区,管理员能够使用扩展分区最多建立15个分区(将最后一个主分区设置为扩展分区,而后将扩展分区划分为几个逻辑分区)。3d
(2) GPT分区方案:blog
指对于运行统一可扩展固件接口固件的系统上,在物理硬盘上布置分区的方案。接口
(3) 比较:get
MBR分区方案最多支持4个主分区,最多15个分区,最大磁盘和分区大小限制为2T,使用32位存储逻辑块地址和大小信息。it
GPT最多支持128个分区,使用64位存储逻辑块地址和大小信息
2、分区管理(fdisk)
采用MBR分区方案的磁盘可采用fdisk来管理,如建立分区、删除分区、更改分区类型
一、 指定要建立分区的磁盘设备(root身份)
二、 增长一个主分区或扩展分区(n 默认是主分区)
提示要增长的是主分区仍是扩展分区,默认的是主分区,要建立扩展分区输入e
三、 指定分区编号
四、 指定磁盘上新分区的第一个可用扇区(默认磁盘上第一个可用扇区)
五、 指定磁盘上新分区的最后一个扇区(定义分区的大小)默认是新分区的第一个扇区相邻的可用且未被分配扇区的最后一个扇区;也可已经过“+”多少空间来指定分区大小,如+1K、+1M、+2G等
六、 定义分区类型(Linux默认的是xfs类型,若要指定其余类型输入t,输入L显示全部类型列表)
七、 保存分区(w)
八、 启动内核对新分区表从新读取(partprobe)
运行partprobe命令,以磁盘设备名称作参数,强制从新读取分区表
九、 删除MBR磁盘分区(d)。输入p显示磁盘信息和当前分区,输入d选择要删除的分区,输入w保存更改。最后经过partprobe命令启动内核从新读取分区表
3、分区管理(gdisk)
采用GPT分区方案的磁盘可以使用gdsik分区编辑器管理分区,如建立分区,更改分区,删除分区
一、 指定要建立分区的磁盘设备()
二、 增长新分区(n,同fdisk)
三、 指定分区编号(同fdisk)
四、 指定新分区开始磁盘位置(gdisk容许两种不一样的指定类型)
(1) 第一种输入类型表示新分区第一个扇区的绝对磁盘扇区编号
(2) 第二种输入类型指分区的开始扇区。可以使用K、M、G、T、P指定单位
五、 指定新分区的最后一个扇区(同fdisk)
六、 定义分区类型(默认为Linux文件系统类型)可以使用t选项更改其余类型,l选项显示类型列表
七、 保存分区表更改(同fdisk)
八、 启动内核对新分区表从新读取(例:partprobe /dev/sdb)
九、 删除gpt磁盘分区(使用gdisk选择磁盘设备,后续操做同fdisk)
4、格式化分区并建立文件系统(mkfs -t)
建立好分区以后要对分区格式化,并为其指定一种文件系统才能用来存储数据。mkfs命令用于格式户分区,并默认文件系统类型为ext2。可以使用 – t选项指定其余文件系统类型。
5、挂载文件系统(mount 或者Vim/etc/fstab)
为分区应用文件系统后要将分区挂载到目录结构中,才能被程序用来访问。可以使用mount命令临时挂载,或者经过编辑、etc/fstab文件实现永久挂载
(1)临时挂载文件系统 mount
挂载前先要建立一个挂载点,若是挂载到已有目录下会覆盖已有目录数据
挂载文件系统可经过设备路径挂载,也可经过UUID挂载,UUID挂载相对安全可靠
临时挂载的文件系统重启系统后不会再次挂载到目录中,须要再次手动挂载。
(3) 永久挂载文件系统 vim/etc/fstab
经过将设备列表添加到/etc/fstab中可实现永久挂载(最后一行为添加的永久挂载内容,也可将UUId改成设备目录/dev/sdb1)
***卸载掉某文件系统后可经过mount –a 挂载回原来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