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进阶》林中翘:产品经理如何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

近年来,AI行业发展迅猛,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已达2700亿元。其中,计算机视觉是AI目前最为成熟应用方向之一,已经涌现出如旷视、商汤、云从、依图等知名公司。在全部AI应用的背后,是海量的算法训练数据。AI所使用深度学习等算法都须要数据来进行训练,数据量的优质程度将影响最终的输出结果。据艾瑞咨询数据,目前全球AI公司的研发投入中约有20%的钱投入到了数据获取上。算法

上周末,整个互联网行业最火爆的产品,毫无疑问是ZAO,一款主打AI换脸的工具类产品。一时之间朋友圈里全都是使用ZAO作出的短视频,表情包以及对于ZAO自己的讨论。架构

随着 ZAO 的爆火扑面而来的是关于 ZAO 的大量隐私风险、法律风险等的新闻。咱们都知道 AI 已是将来,是一阵大风,就连百度都提出了 『 ALL IN AI 』。但随着 AI 的发展涌现出不少问题,像是在教室装摄像头、语音助手窃听门等严重的侵犯隐私事件。也许随着AI的发展的同时,咱们国家的立法也要随之提升,公众对于本身隐私保护的意识也要进一步提升。ide

那么什么是 AI ,AI 的将来发展方向又是什么?产品经理如何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呢?今天点评家邀请到平安科技资深产品经理-林中翘一块儿聊聊 『 AI 』。工具

林中翘,深圳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平安科技资深产品经理,负责中国平安集团大数据平台建设与大数据应用。擅长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商业化应用,曾主导平安电话平台智能进线识别、平安寿险新渠道产能提高、数据应用平台建设等多个项目。知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社区、PMCAFF社区专栏做家,实践经验丰富,对互联网产品设计方法论有深刻研究。学习

方便作个自我介绍吗?大数据

个人全名叫林中翘,深圳大学计算机系15届毕业,毕业以后去了一家作金融地产的科技公司,工做一年以后,进入平安科技后一直在作大数据平台相关的项目。优化

在平安负责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这一块,能够简单介绍一下吗?人工智能

咱们团队的名字叫集团大数据平台。这个平台将平安20多个公司的客户数据整合在一块儿,经过这些数据创造新的价值,提供给各专业公司使用。简单来说AI是咱们这个平台赋能的一种手段。idea

平安进入互联网领域不久,不少人对它都很好奇,你以为AI和大数据这块在平安应用普遍吗?插件

平安对AI和大数据是有应用的意识。由于平安作金融业务,天天的客户量很大,积累很是多的数据,因此很想让这部分数据发挥最大价值。

虽然起步比较晚,可是在团队招募上,特别看重这方面的人才。之前平安的slogan,都是围绕着保险、投资和银行这三项业务宣传。如今传递的经营理念是科技加金融,可见平安对科技重视度有多高。

它是把科技在前仍是金融在前?

目前的公司战略是金融在前。

你是怎么转岗作产品经理?

我最初是以一名UI设计师的身份进入互联网,在互联网公司工做一段时间后,我发现UI设计师的角色很像一支画笔,产品经理让我画什么,我就画什么。而我在工做探索中,明白本身想要成为掌握这支笔的人,想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从那时候开始,我就有意识的学习产品经理的相关能力,因为我是计算机专业出身,有研发背景,因此转岗产品的过程比较顺利。

说到UI,目前国内的UE设计师是很是少的,你怎么看待国内的这个岗位?

我以为国内对这方面并无特别的重视。 如今整个UI圈抄袭为主,创新的很是少。国内对用户体验这方面的意识还不够。

你未来的发展规划是?

我从业以来一直在作B端产品,因此但愿在B端产品领域有大的突破。我但愿之后可以负责一款B端产品,能将它从0到1打造到百万用户量级的产品。这个工做还蛮有挑战性的,由于B端和C端的用户增加不是一个维度的。

据我了解,CRM已经不少年没有大变,你以为未来的CRM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产品?

有人说,移动式的CRM是一个兴起的浪潮。但我认为移动化并非CRM的核心诉求,如今的企业是为了移动化而作移动。然而企业不少问题并非移动化就能解决,最核心的是产品要可以与企业业务流程匹配。举个例子,假设你的企业有五个需求,但A产品仅知足三个需求,B产品知足另外两个需求,企业很难作出抉择。因此我以为将来应该是经过插件+SaaS的方式,根据不一样业务诉求去配置不一样的功能。同时应该更以人为中心,提供一种有温度的 CRM 服务,我以为 CRM 上应该思考的是,客户到底是须要什么样的服务以及企业应该创建什么样的服务体系。

你以为一个好的产品经理应该具有哪些素养?

我以为一个产品经理应该具有三方面基本素养。首先是要有好的网感,这个网感指的是对商业模式的嗅觉,可以判断一个产品或者一个idea是否靠谱。

其次是在产品领域积累足够多的方法论。方法论是支撑一个产品经理作决策和推动的要素。我以为作产品和画画很像。画画根据风格能够分红不少的流派,但不管是什么流派的创做,都须要扎实的基本功底才能完成一幅做品。

最后一个我以为是逻辑能力,逻辑能力能够帮助产品经理更好的把idea、客户的诉求、价值进行最优匹配。

简单归纳,一个好的产品经理须要具有是网感+方法论+逻辑能力。网感是帮助产品经理解决怎么看的问题。方法论是帮产品经理解决怎么作的问题。逻辑能力是帮产品经理更好的将用户、业务流程、产品这三方面作最优匹配。

如今行业内不少人会认为产品经理就是写文档,画原型的工做你以为产品经理在一家公司定位是什么

不能否认产品经理平常工做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写文档画原型,这些是产品经理的基本功,更可能是由初级产品经理负责。写文档画原型对于初级产品经理来讲能够培养对产品的感受。

当一个初级产品经理向高级产品经理转变以后,更多会思考战略层面的事情。包括项目是否要作,应该怎么作等等。

小公司与大公司产品岗会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

小公司对产品经理能力维度要求更多。不单要有好的产品思惟能力,资源协调能力,沟通能力,说服老板、管理下级各方面能力都要比较出色。因此在小公司作产品经理,能够拓宽能力的宽度,处理事情能够更加灵活,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大公司有一套成熟的标准流程,能够学到不少应对机制和处理流程,处理事情求稳定。

其实如今产品经理这个领域的理论体系没有很系统你以为一个刚入行的产品经理应该怎么去提高本身

目前业界在产品领域确实没有一个标准的理论体系,更多须要经过项目实践不断总结对产品的思考。最近有个叫作ZAO的产品很火,做为一个产品经理,看到一个产品时须要思考它为何火起来?这个产品接下去应该怎么走?所以,产品经理能力的培养须要不断去研究各式各样的产品。另外一方面,产品经理的理论体系不是由单一的基础学科构成,而是各学科的交叉。因此要成为一名产品经理须要接触各类各样的学科,拓宽认知的广度。提及来,仍是要回归前面提到的产品经理具有的三项基本素养。

大公司的产品经理定位和职责划分比较明确,小公司产品经理每每须要推动市场还有设计等工做,你怎么看小公司的产品经理岗位?

小公司的产品经理能够接触到更多变的工做环境,我以为也是蛮有趣的工做。可能这个阶段你跟这个开发接触比较多,对技术支持这一块有一些沉淀。和开发更多接触可让你沉淀技术相关的知识,产品上线和运营接触能够了解到运营如何去推广产品。你能够透过不一样角度,多方反馈判断你的需求对用户到底有没有价值。

你以为资深产品经理和初级产品经理区别在哪里?

一个初级产品经理关注的是产品表现层和逻辑层。好比要提供怎么样的产品给用户,用户会怎么使用产品等等。

而资深产品经理更关注战略层。面对产品需求时,更重视需求的价值和风险。若是一个需求对公司的其余产品起到互补做用,能够帮助公司搭建生态起到壁垒做用,那它也是具备价值的。另外一方面是关注风险。初级产品经理对风险的意识薄弱,例如ZAO这个产品,可能初级产品经理不会考虑到这个产品会面临什么样的法律风险,会否有不怀好意的人拿产品去作很差的事情。而资深产品经理是须要去考虑的。

你在负责产品中最有成就感的是什么事情?

最有成就感的是进入平安以后负责95511进线智能识别项目。这个项目旨在经过大数据分析拨打进线的客户可能要办理什么业务,从而节约咨询时间成本。一开始作项目其实遇到很是大的阻力,领导以为这个项目的投入与产出可能不成正比。在项目推动的过程当中,和我一块儿作的资深产品经理离职,所以项目交由我一我的来作。咱们当时对这个项目作了大量的市场调研以及可行性分析,对模型优化下了很大功夫,与此同时,说服领导给咱们提供试点的机会。后来项目上线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同时也获得了领导的承认。

这个项目如今怎么样了?

进线项目已经全面开放投入使用,如今处于稳定的状态。

你以为产品经理应该如何判断本身的天花板?

产品经理是一个须要不断学习的一个岗位。2011年移动互联网刚兴起,这个时期的产品经理刚接触移动互联网这一块,更多要去学习LBS。在2015-2016年时,O2O开始盛行,产品经理须要思考怎么经过线上线下结合解决业务问题。2016-2917, VR/AR开始盛行,产品经理须要关注前沿技术,是否会颠覆现有的产品应用场景,例如咱们之后是否是不须要用实体手机。近两年AI发力,进入大众视野,产品经理要考虑怎么用AI解决用户问题。

所以,成为产品经理须要不断学习。每个阶段可能都有阶段性的天花板。最重要的是你须要去不断学习,不断跟上时代变化。

若是时光能倒流,你会从新选择这个职业吗?

确定会的。从我我的的角度来说,很是喜欢作这件事情,它不只给公司创造价值,同时也带给我自我价值实现的快乐。

你怎么想到写《产品经理进阶 100个案例搞懂人工智能》这么一本书呢?

写这本书的契机一方面是从接触人工智能行业开始,来到平安这个平台接触了人工智能的项目。另外,曾看到过国外一些报道,日本北海道大学曾尝试用AI解决冬天公路积雪的问题。因此当时就对AI这方面很是有兴趣,本身会去研究这方面的东西。在我研究过程当中,我发现对于一个没有技术背景的产品经理来说,要去了解人工智能相关知识很是困难。由于如今市面上的教科书都是针对有开发基础的读者写的。因此我当时学习的过程当中很是痛苦,后来在一个出版社编辑的邀请下,写一本专门给无技术背景的互联网从业人员看的书,让他们从一个通俗易懂的角度了解AI究竟是什么。让他们抛开目前市面上对AI的认知误差,更好的了解AI可以帮助人类解决什么问题。

问一个犀利的问题,你有没有想过这书销量很差怎么办?

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没有预料到销量会很是好。我本身估算过,国内作产品经理的人最多10万吧,作AI产品经理这个领域就更少了。因此我对书的销量这方面倒不是特别关心,我只但愿就是能帮助更多AI相关从业者就已经很是开心。随着AI的普及,我以为你们对这方面确实须要更多了解。

那你以为目前人工智能会怎么改变大众的生活?

讲得抽象一点最大的改变多是解放部分劳动力。讲得具体一点,就是经过图像识别、语音翻译、文本识别、推荐系统等一些手段解决部分应用场景,改变这种基层劳动方式。

举个例子,在没有这种人工智能技术前,天猫要分析双11这么大量级的数据其实很是难,你很难从中发现一些规律,可是借助于AI技术的话,咱们就可以很好地去发现规律。客户真正的诉求是什么?本来须要产品经理挖掘的诉求,由于有了AI,产品经理能有更多时间解决商家的诉求。

人工智能取代部分人力的工做会不会形成不少人的失业呢?

我以为失业潮确定是会有的。但这种失业更多的是基础劳动力的替代。与其说AI会替代咱们,让更多人失业,不如说AI实际上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更多人去作新的一些事情。我以为这批可能失业的人在AI的浪潮下,不会再作之前的事情,可是他必定可以借助AI去作更多新的事情。

产品经理了解技术原理帮助仍是?

举个具体的例子,比方说项目处于初期阶段,一个懂技术的产品经理,他可以更好判断需求能不能用技术去实现,若是能实现的话,须要什么样的算法,须要哪些数据?在项目中期阶段,懂技术的产品经理的话,可以帮助工程师翻译数据表明的含义。比方说咱们要作一个中国新说唱冠军预测项目。咱们把说唱歌手的技巧经过数字化形式展示出来,单押有多少双押有多少,连续押韵有多少,工程师实际上是不可以理解这些数字后面表明的含义。而懂技术的产品经理在这一块可以帮助工程师解读数据背后的含义,以及知道工程师须要什么样的数据,才可以帮助这个模型更好的去作调优,因此我以为这些都是一个懂技术的产品经理相比一个不懂技术的产品经理的优点。

你以为人工智能将来的一个发展方向,或者说一个将来的场景会什么样子?

其实如今人工智能化有两种,一种叫弱人工智能,它其实更像是一种辅助性的工具,帮助咱们更好的去解决一个问题。比方说咱们如今接触的图像识别,语音翻译,推荐系统都是属于弱人工智能范畴,将来人工智能商业化应用必定是以弱人工智能为主,进入细分领域,去解决一些场景诉求,甚至于创造之前你们没有想过的新场景。

另外一种是强人工智能,对赋予机器人自主思考方式的研究。让机器人有自主意识,可以模仿人类的思惟去解决一些事情。这一种更多处在学术性研究阶段,它在将来十年仍是很难大规模进行商业化应用,但也是早晚的事情。

那么你以为人工智能会给用户体验带来哪些改变?

最大的感觉必定是提高效率。比方说人脸识别提高了安防验证效率。语音翻译可提高输入效率,推荐系统,是体现了他更快速的接触到本身想要的东西的这样一个效率。因此我以为本质上来讲,AI就是一种工具提高互联网用户的效率

你以为未来AI可能会取代哪些行业?

可能会取代一些基础的重复性劳动力行业。比方说超市,之前是须要人工结算,在将来有可能经过自动化结算完成交易。 因此我以为AI发展确定会淘汰这样的基础劳动力,不少人未来可能会往创造性工做转型。

转行产品经理朋友有什么好的建议?

仍是要从我提过的这三方面能力去培养。多看多想,培养网感,培养对新兴互联网事物的见解。一个产品怎么火?后续会怎么样?经过一些平常的思惟方式培养对互联网的商业嗅觉。另一方面要看书,向优秀的产品经理学习,了解他们作产品方法论,知道他们是怎么样把一个业务诉求转变成一个产品功能。

最后就是锻炼本身的逻辑能力。你要有将一个产品和一个商业诉求以及用户更好结合在一块儿的方法。另外提一些表层的能力是加分项,与UIUE相关的能力,还有对技术、市场、运营的了解。

有没有什么方法论能够推荐给你们?好比说你本身工做经常使用的一些方法

我以为产品的方法不少,每一个阶段有不一样的事情要作。因此每一个阶段你须要不一样的方法论去匹配这个阶段应该作的事情。

你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去提高本身的逻辑思惟能力?

我以为其实锻炼逻辑思惟能力有一个很是好的方法,去尝试作一些B端的项目,由于B端的项目须要强逻辑能力,可以把很复杂的业务流程转变成一个产品功能的设计以及信息架构的设计。比方说本身模拟作一个医院接待患者的系统。由于这种系统涉及到多角色多岗位多部门的交互,因此整个业务流程链条很是长。 你要把这一套流程搬到线上去作,中间就会遇到很是多的问题,因此须要有很好的逻辑能力实现线下到线上的转变。将它当作一个正式的商业项目去思考,去制做,就会对本身提高会很是大。我我的倾向实践出真知。只有真的去作,才知道这里面哪些门道。

有没有什么想对点评家读者说的?

我最近写了一本书,这本书能帮助读者理解人工智能应用怎么帮助人解决问题。很是适合无技术背景的AI从业者或想了解AI行业的人阅读。

点评家是一个很专业的媒体,很是欢迎点评家的读者给个人书提供一些好的建议。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