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周四好。
数据库
昨天介绍了XIV的灾备特色,有网友反馈:服务器
我有仔细查了一些XIV的文档,针对这个需求,还真的没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微信
XIV的原理是这样的,根据用户设置的RPO的值,自动选择一个复制间隔,这个间隔是RPO的1/3取整。异步
固然,若是用户对自动推荐的值不满意,能够修改复制间隔。性能
但这个间隔的设置有一些限制,最小间隔定义是20s,最长是12小时。从这里也能够看出,XIV支持的RPO应该是分钟级别的,由于是3倍的关系嘛。优化
昨天我说错了,那个20s不是RPO的值,而是复制的间隔,这个值通常是RPO的1/3。所以能够推断XIV作不到秒级的RPO。spa
并且这个间隔是指首次同步完成后的间隔,没法实现凌晨才开始复制这样的需求。若是是指定时间复制的需求,估计这个间隔须要修改成NEVER,而后经过命令行采用脚本的方式去实现定时的复制了。.net
今天咱们来说讲IBM DS8870的Copy Services。DS8000的复制功能比XIV复杂多了,光手册就800多页,把我都看晕了。命令行
咱们先来看看DS8000的灾备License有哪些:3d
咱们看到,FlashCopy就是DS8000的快照功能(包括克隆),而FlashCopy SE,就是作快照的时候不分配空间,后面再按需分配空间。但注意这个和THIN不太同样,用的是不一样的资源池。
Metro Mirror就是同步复制功能,Global Copy是远程非同步复制,但主要用于数据迁移,而Global Mirror就是异步复制,是咱们今天重点讲的,而多站点容灾,IBM也是要License的。
DS8000的容灾管理,如今引入了XIV的管理界面,易用多了,赞一个。西瓜哥认为这个应该也算DS8000的灾备的一个亮点吧。
关于Global Copy,从下面的流程能够看出,和异步复制差很少。但IBM没有说是异步,而说是非同步。由于这种方式不保证数据的一致性,所以用在远距离的数据迁移的场合比较多,而不是用在实时的数据保护。
从距离来看,IBM DS8000宣传支持300KM内的同步复制。300KM的距离,来回就是600KM,光须要跑2ms,加上设备的延时,应该差很少3ms了吧。所以,对于性能影响仍是比较大的,通常不建议部署这么远。我看其余的厂商也有宣传同步距离是300KM的,但建议加WAN优化控制器,针对数据传输进行优化,好比HP 3PAR。
在IBM的红皮书中,IBM明确写成DS8000的异步复制的典型RPO能够作到3-5S。这个是很是厉害的,高端存储里面能实现这么短的RPO的很少。听说华为HVS为了实现这个,费了老劲了,把I/O在Cache里生成日志,而后不落盘直接快速复制给远端,才搞定这个3-5S。而IBM竟然采用普通的快照方式就能实现,应该得益于其小型机的强大能力。咱们看到,每3-5S,DS8000就会暂停写操做3ms,作一个一致性的快照,而后再复制到远端。不过3ms的停顿也是蛮长的,对一些高性能的应用估计仍是有一些影响。
关于扩展性,IBM说,同步复制对存储的数量没有限制,而异步复制,对存储的总数量有限制,但没有说是多少。
但仔细看文档,DS8000最多支持32个异步复制的进程,假设每一个进程对应一套远端的DS8000,也就是DS8000理论上最大支持1:32的复制。若是真是这样,和华为的1:32同样多了。但没有查到相关资料,但确定少于或等于1:32。
至于多数据中心的灾备方案,IBM支持得很是完善。
这个是典型的3中心的方案,也就是同城用同步,远程用异步。
DS8000甚至支持下面的复杂组网,即中间站点的存储相互之间还有复制的链路,里面有一个主存储,其余都是从属存储。主存储用来控制造成一致性组。也就是远端的多套存储之间的数据是一致的。这种跨设备的一致性组在某些复杂场景是有用的,好比数据库服务器,和两个前置处理服务器都是属于某一个应用,但他们没有用同一个存储,那么但愿这些存储也保持数据的一致性。这种组网就比较合适。
至于4数据中心,DS8000支持得比较完善。本地用同步复制,远程用异步复制,但远程的两个站点平时用Global Copy非同步复制,当本地站点出现故障后,非同步复制切换为同步复制。这种4中心方案,属于两地4中心的方案。HDS有一种组网支持3地4中心组网,我在IBM的文档里没有看到。
不过,IBM的两地4中心方案支持主机的复制和存储的复制混合使用,好比同城的复制采用主机的逻辑卷来作复制,而远程仍是采用存储的异步复制。这种方式的好处就是同城是双机双阵列的HA方案,可靠性高。但采用主机作复制,对主机的性能有影响。
IBM DS8000还有一个特点技术,就是采用Open HyperSwap支持单机双阵列HA方案。但Open HyperSwap不支持双机软件,并且只支持AIX。
若是要支持集群,IBM采用AIX的PowerHA和DS8000配合,以下图的组网就能够构造一个同城的4节点的集群方案:
固然,这两个数据中心也能够不一样城,存储本身采用异步复制技术。但这些方案的局限性就是只能支持AIX平台。
只有对VMWARE的支持,DS8000支持和SRM集成,构建云的主备数据中心。这种方式是传统的方式,而3PAR的Peer Persistence要高级一些,把存储直接联合了,能够构造双活的云数据中心。
对于异构平台,IBM提供Geographically Dispersed Open Clusters(GDOC)服务,采用Symantec的Veritas Cluster Server配合,提供跨平台的跨地域的集群服务。
你们能够看到,DS8000的灾备功能很强大,并且西瓜哥这里主要讲了开放系统的,对于大机,DS8000有更多的高级灾备方案。总的来讲,DS8000的灾备技术比XIV强大不少,IBM原来打算慢慢用XIV来代替DS8000的,如今应该放弃这个想法了吧。
好,今天咱们就聊到这里,咱们明天晚上再会。
本文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 高端存储知识(High-end_Storage)。
若有侵权,请联系 support@oschina.cn 删除。
本文参与“OSC源创计划”,欢迎正在阅读的你也加入,一块儿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