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话系列之C#委托与事件讲解(序言)

转自:http://www.cnblogs.com/wudiwushen/archive/2010/04/20/1698795.htmlhtml

 

 

在讲委托,事件以前,我想问你们一个很是简单的问题,也许在咱们平常的编程中基本上天天都会遇到,可是却每每不去了解的地方,请如下代码:
protected void Page_Loa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程序员

}编程

protected void btnSearch_Click(object sender, ImageClickEventArgs e)
{windows

}网络

protected void grdBill_RowDataBound(object sender, GridViewRowEventArgs e)
{
           
}框架

 protected void grdBill_RowDeleting(object sender, GridViewDeleteEventArgs e)
{
            
}操作系统

看完以后你们是否是很熟悉,是否是咱们天天都遇到过的,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全部方法中的两个参数(sender,e),究竟是什么意思,有的人可能会说,这些设计

都是VS编译环境自动生成的,搞的这么清楚干什么,能用就好了呗,不就是个窗体加载事件、点击按钮事件嘛,第二种人可能立刻会去百度,谷歌一下orm

会立刻得出查询结果
第一個,sender,也就是引发事件的那個對象
第二個,e,包含了事件的信息htm

哦!第一个表示事件的对象,第二个表示事件的信息,貌似好像云里雾里的,接着查:
摘自网络的师生的一段对话:

大李推了推眼镜,反问我道:“你应该对Windows编程中的事件驱动程序设计很熟悉吧?”

“是呀!”看来反问是大李授课的开篇词了,但我也只好先往他的圈套里跳,“事件驱动就是说应用程序的执行流程是由外界发生的事件所肯定的。也就是接受到任务才工做的模式。事件就是一个信号,它告知应用程序有重要状况要发生。实际上的执行状况是,各个应用程序把负责不一样工做的对象在其运行期间送入Windows操做系统,让这些对象等待Windows产生的事件,而后加以处理。”

 

“VB程序员通常也只须要象你这样理解就好了。”大李的话真让我触动,“应该说是Windows先产生消息,应用程序中的窗口程序window procedure能接收来自windows的消息,并将其转化为事件,这个咱们之后再说。如今来看看事件驱动程序的组成,主要是有事件、对象和事件处理程序三个要素。对象就是完成任务的主体,好比你说的Button1;事件么,就是对象要执行的任务,好比单击,就是click事件;那么事件处理程序就是Button1_Click这段程序了。”

 

“这个我知道呀!我只是想问一下Sender……”我疑惑地回应道。

 

大李哥摇摇手,打断了个人话。“若是你真正清楚事件驱动的话,就明白了。你看一下,Sender是什么类型的变量?”

 

“object呀!”我无奈地问道着,“可是,……”我隐约感受到了什么。

 

大李微笑着说,“sender as object,就一语道破它的来源与用途。object是支持 .NET 框架类层次结构中的全部类,并为派生类提供低级别服务。这是 .NET 框架中全部类的最终超类;它是类型层次结构的根。通常来讲,sender在形参中表示引起事件的源头,就是我刚才所说的三要素中的‘对象’。若是在控件引起的事件中写代码的话,通常都不须要再从新指派,由于它已经默认为是该控件了。当本身写代码来调用某事件程序时,就要注明sender是何物了。”

 

“也就是说,sender是提供给在事件处理程序代码内部或外部进行调用的吗?”我仍有点不明白。

 

“能够这样说,你难道看不出VB.NET提供给咱们的是更全面、更直接的控制吗?再说e,表示的是事件数据,就是一个事件激发所须要的状态信息。在事件引起时不向事件处理程序传递状态信息的事件会将e设为Eventargs。若是事件处理程序须要状态信息,则应用程序必须今后类派生一个类来保存数据。好比Mousedown事件,系统须要判断mouse的位置、判断是左中右哪一个键点击了、判断点击了几下等等,所以该e就必需是System.Windows.Forms.MouseEventArgs类的实例。”

 

看完这段对话后,你们可能对什么是Sender和e,有了初步的了解,可是让你应用,或者更深层次的触类旁通,我想不少人只能呆坐了。

以上只是我引出委托、事件的序言而已,委托与事件的使用普遍,是毋庸置疑的,可是在咱们平常编程中,怎么去应用来更好的使用C#给咱们这样利器,我会在下一讲使用大白话的方式、从潜入深的讲解。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