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说的是二层,三层,四层交换机的区别前端
二层技术(最简单的switch的功能)算法
工做流程以下:服务器
(1) 当交换机从某个端口收到一个数据包,它先读取包头中的源MAC地址,这样它就知道源MAC地址的机器是连在哪一个端口上的;> socket
(2) 再去读取包头中的目的MAC地址,并在地址表中查找相应的端口;ide
(3) 如表中有与这目的MAC地址对应的端口,把数据包直接复制到这端口上;学习
(4) 如表中找不到相应的端口则把数据包广播到全部端口上,当目的机器对源机器回应时,交换机又能够学习一目的MAC地址与哪一个端口对应,在下次传送数据时就再也不须要对全部端口进行广播了。不断的循环这个过程,对于全网的MAC地址信息均可以学习到,二层交换机就是这样创建和维护它本身的地址表。路由
三层交换技术(switch+路由器)工作流
若是在同一个网段,工做流程同上若是A和B不在同一个网段就须要使用路由的转发功能。
第四层交换(这个之前真的没看过,加入能够解析端口的信息)
这个技术针对的是OSI模型的第四层是传输层。在第四层中,TCP和UDP标题包含端口号(portnumber),它们能够惟一区分每一个数据包
包含哪些应用协议(例如HTTP、FTP等)。端点系统利用这种信息来区分包中的数据,尤为是端口号使一个接收端计算机系统可以肯定它所收到的IP包类型,并把它交给合适的高层软件。端口号和设备IP地址的组合一般称做“插口(socket)”。
具备第四层功能的交换机可以起到与服务器相链接的“虚拟IP”(VIP)前端的做用。
每台服务器和支持单一或通用应用的服务器组都配置一个VIP地址。这个VIP地址被发送出去并在域名系统上注册。
在发出一个服务请求时,第四层交换机经过断定TCP开始,来识别一次会话的开始。而后它利用复杂的算法来肯定处理这个请求的最佳服务器。一旦作出这种决定,交换机就将会话与一个具体的IP地址联系在一块儿,并用该服务器真正的IP地址来代替服务器上的VIP地址。
每台第四层交换机都保存一个与被选择的服务器相配的源IP地址以及源TCP 端口相关联的链接表。而后第四层交换机向这台服务器转发链接请求。全部后续包在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从新影射和转发,直到交换机发现会话为止。
在使用第四层交换的状况下,接入能够与真正的服务器链接在一块儿来知足用户制定的规则,诸如使每台服务器上有相等数量的接入或根据不一样服务器的容量来分配传输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