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FP(内部网关协议)基本概念

OSPF(内部网关协议)
1、基本概念: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是一个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简称IGP)。与RIP相对,OSPF是链路状态路有协议,而RIP是距离向量路由协议。 链路是路由器接口的另外一种说法,所以OSPF也称为接口状态路由协议。OSPF经过路由器之间通告网络接口的状态来创建链路状态数据库,生成最短路径树,每一个OSPF路由器使用这些最短路径构造路由表。
链路状态:
OSPF路由器收集其所在网络区域上各路由器的链接状态信息,即链路状态信息(Link-State),生成链路状态数据库(Link-State Database)。路由器掌握了该区域上全部路由器的链路状态信息,也就等于了解了整个网络的拓扑情况。OSPF路由器利用“最短路径优先算法(Shortest Path First, SPF)”,独立地计算出到达任意目的地的路由。
一、各大区域
标准区域:
一个标准区域能够接收链路更新信息和路由总结。
主干区域(传递区域):
主干区域是链接各个区域的中心实体。主干区域始终是“区域0”,全部其余的区域都要链接到这个区域上交换路由信息。主干区域拥有标准区域的全部性质。
存根区域(stub Area)
存根区域是不接受自治系统之外的路由信息的区域。若是须要自治系统之外的路由,它使用默认路由0.0.0.0。
彻底存根区域:
它不接受外部自治系统的路由以及自治系统内其余区域的路由总结。须要发送到区域外的报文则使用默认路由:0.0.0.0。
不彻底存根区域(NSAA):
它相似于存根区域,可是容许接收以LSA Type 7发送的外部路由信息,而且要把LSA Type 7转换成LSA Type 5。
二、 OSPF中的四种路由器算法

  1. 内部路由器:全部端口在同一区域的路由器,维护一个链路状态数据库
  2. 主干路由器:具备链接主干区域端口的路由器。
  3. 区域边界路由器(ABR):具备链接多区域端口的路由器,通常做为一个区域的出口。ABR为每个所链接的区域创建链路状态数据库,负责将所链接区域的路由摘要信息发送到主干区域,而主干区域上的ABR则负责将这些信息发送到各个区域。
  4. 自治域系统边界路由器(ASBR):至少拥有一个链接外部自治域网络(如非OSPF的网络)端口的路由器,负责将非OSPF网络信息传入OSPF网络。

2、ospf的特殊区域
OSFP(内部网关协议)基本概念
Stub区域
一、ospf的Stub区域不接受五类LSA,也就不存在四类LSA。之因此设置Stub区域,是由于有些路由器性差,不能接受大量的LSA,为了减小负载,过滤掉四类和五类LSA,可是过滤掉五类和四类LSA会致使一个区域没法访问外部路由,为了解决这一状况,ospf提出了经过abr下放一条默认路由到Stub区域这一律念,解决Stub区域不能访问外部路由的问题
二、当一个区域被配置成Stub区域后,它就不接受外部五类和四类LSA,在lsdb中看不到五类和四类的LSA,在路由表中会增长一条默认路由以到达外部路由。直接进入区域,输入 stub 便可配置成stub区域。此时能够发现lsdb中不存在五类和四类lsdb,可是多了一条默认路由的三类LSA
三、彻底stub区域:不接受三类、四类以及五类LSA,在abr上进入相应区域输入 stub no-summary 便可,由于三类LSA是有abr产生的,因此只要在ABR上进入配置就能够了,此时能够发现lsdb中只存在一条默认的三类LSA
三、NSSA区域:不一样于Stub区域,NSSA区域虽然不接受四类和五类LSA,可是区域可引入外部路由,存在ASBR,能将外部路由发送给其余区域,其实引入的路由会以七类LSA的形式通告出去七类LSA的头部字段信息以下图所示:
OSFP(内部网关协议)基本概念
七类LSA头部字段与五类LSA头部字段基本类似,只是type字段不同,七类LSA只能在NSSA区域内进行防洪,而五类LSA能够在全部区域内防洪,为了让其余区域也能学习到NSSA区域引入的外部路由,必须在ABR上进行七类LSA到五类LSA的转化,此时,该台ABR设备产生了五类LSA,成为了一台ASBR设备。一样,为了让NSSA区域也能学习到其余区域的路由,ABR必须下放一条默认路由,与Stub区域不一样,ABR下放到NSSA区域的LSA为七类.
彻底NSSA区域:不接收三类四类五类LSA,在abr上进行相应区域输入 NSSA no-summary 便可。此时能够发现LSDB中只存在一条默认的三类LSA数据库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