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owamagic.net/librarys/veda/detail/2104面试
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架构
文 / 陈晓峰ide
去年4月份,由于种种缘由,离开了干了4年的百度。当初也没有想过创业或者内部创业,正如许多百度技术出身的经理同样,厌倦了各类系统架构与协调配合,也厌倦了与一群操蛋的PM合做,但愿可以作点本身喜欢的事情。离开百度后进入了一个社交游戏公司,这个时候人人HR找到了我,说是高层但愿见面认识认识,结果过去一顿面试,开始让我过去负责糯米的产品和技术,我拒掉了(不是不喜欢团购,是这些产品都太像了,糯米那个时候是半个pm兼职) ,而后说有我的人和艺龙合资的内部创业项目“风车”(开始叫蜻蜒,后来因为一些缘由保留了蜻蜓,让咱们另找域名,我找到了风车),旅游方向,以为不错,并且人人立刻就要上市,就过去了。工具
如今想一想,一句话特到有感受,那就是:选择大于努力。不管是大学生找工做、是各类缘由的换工做、仍是与朋友一块创业,谨慎的选择,选择靠谱的公司,选择靠谱的产品,选择靠谱的经理和伙伴,选择靠谱的老板,多花些时间接触和侧面了解,可以避免许多的弯路。我就是走上了这么一条弯路。优化
不过,成功失败各有所得,在于正确面对。对我我的发展来讲,这段弯路其实仍是很是有收获的。若是加以总结沉淀,也能变成之后一种历练。正如一折店的周志清和我说的:陈老太太帮你创业失败买单,还给你发工资,此次创业你实际是赚了。idea
我也不是很喜欢写回忆录的人,不打算写流水胀样的记录内部创业的点点滴滴。写些心得,与好朋友起分享,也是帮本身沉淀。你们也别太认真这些东西,毕竟从别人的失败中学到的会颇有限,很浅。不少道理很简单很简单。.net
清华读研究生期间,我与几个朋友一块创业,作电信设备供应商 (VoIP信令监测仪)。一台系统可以卖到38万-45万,成本只有2-3万,开始发展还不错,而后不少厂家包括华为也进入这个领域。不过这些外在因素并无打垮咱们,而是几个创始人开始内讧了,CEO陪电信客户欧洲吃喝嫖赌,又不见单子出来; CTO以为他也卖了2台,彻底能够单独干;兼职作硬件的创始人以为大家这样搞公司早晚完蛋,赶忙提现退股。设计
最后,创业黄了,兄弟见面反目。想一想开始一腔热情一块儿打天下的时候,你们都是君子,说了能够不要工资,能够不要Title,本身掏钱买股份,可是后来有一点点转机后,都开始算计和相互算计了。代理
内部创业呢,看著光鲜,丰富的资源和支撑,可是实际作起来很困难,内部创业的成功率应该是没有外部创业高的。刚开始别太乐观,别太信口头承诺,多争取一些,多走下来些现实的书面的东西。rest
公司内部创业,内部合做是关键,也是最难的地方。因此, 通常会从各个部门抽调一些人员到这个团队(也有不少是垃圾人员踢到这边的) ,这样作一方面底层合做流畅一些,另外一方面也有利于公司文化的传承。不过,一开始本身并无意识到这块的问题。当老板把这个项目和团队成员介绍给各个平行Team的头的时候,各个部门的头都会挖心掏肺的表达:欢迎过来一块儿抢占互联网的制高点,俺们兄弟部门砸锅卖铁也要支持大家。其实,这个话不是说给你听的,而是说给老板听的。
等到具体合做的事情,通常这样表述:这个事情不是咱们的KPI; 大家须要提早准备整年的计划,其中和咱们相关的,须要和老板审批;咱们产品也想支持,不过RD人子不够;咱们RD支持没有问题,可是须要和项目经理商量排期,而且和产品确认需求。你常常说公司很重视这块新业务,他说咱们部门如今的确很XXXX…….
因此,在许多公司都是高管直接抓创新项曰的前期孵化和资源的协调(我和老板写了一个详细的介绍,老板很政府的回答说:Good point! we will study it。若是不行,能够一开始就把这些资源给沟通好,系统和技术层面须要提高哪些支持;广告资源每一个季度提供多少等价位;BD须要作好哪些支持。开始就小入到底,而后和睦共事。
最近有个很热门互联网公司找到我,但愿我过去,我犹豫了一阵,最后仍是放弃了。说实话,我是比较怕那种,创业被收购,而后作大公司作高营的头了。也不是说这种都不靠谱,是我本身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公司跨部门配合,虽然比较复杂,可是用心经营仍是挺好协调的(我在百度写过两篇内部配合的心得文章,如今百度内网还能够搜索到,感兴趣的同窗能够找我要)。可是最难配合的,仍是创业项目,说白了,你没有资源,光靠许诺和忽悠,没有人屌你。可以支持你的,除了过去的资源,新创建的关系,最有效的仍是你的老板。你的老板和你风格是否match,是否积极帮你寻求资源,是否看好这个新方向都是须要去研究的,是否作好了长久的计划和打算。要是你的老板本身直接作产品经理或者开发经理的仍是算了吧。
产品经理被迫离开前和老板聊了许屡次,可是后来仍是走了。走了后,老板这么对我说的:晓峰,大家这个新产品方向是偷的别人的idea,你和产品总监的问题好像不是你反馈的那样,这些我都会安排人去调查,不过我如今太忙,没有时间搞这个事情,既然新的产品方向已经肯定,大家就full speed ahead,把它作好!
我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对人人网失去信心的,也是那个被蛇咬的一下。管理上有个基本的原则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个管理原则你不懂,可是你至少应该知道人情事故就算怀疑也不要先说出来啊,调查明白先啊,亲!
有我的人网很是资深的总监,和我一块儿聊天,她说了一句话,让我有点彻头彻尾的醒悟:内部创业,你首先要想清楚老板要什么,而不是你的用户要什么。这话理论上不必定正确,可是绝对有现实的意义。
百度文库在11年3月开始,因为种种缘由(新到PM的兴趣点,版权问题的困扰) ,开始作电子付费阅读方向。这个当时我是很是反对的,不过我4月就走了。后来百度还收购了已经发不出工资的番薯网,到12年初也完全的放弃了,团队业务也都解散了。那么,咱们须要想一想,百度老板对文库的但愿是什么?对一群新产品的但愿是什么?是但愿你每月赚20万,仍是但愿你可以去弥补网页搜索的内容?答案确定是后者了。因此贴吧作打豆豆,空间开放平台接入游戏,文库卖书最后都得歇菜。可是百度游戏的状况又不一样了,老板对你的定位是赚点小钱,搞独家代理作面子作品牌的事情也违背初衷。
那么,做为人人和艺龙合资的项目, 咱们须要明白董事会的同窗,他们须要什么。咱们先来看艺龙, 艺龙是一家传统的OTA公司,老板之前是宝洁卖卫生巾的(这个不是什么讽刺,宝洁的管理很是出色、业务真的作得很好) ,他对蜻蜓的但愿只有一个:利用人人的流量,进行产品销售,因此风车下月就要能赚钱。一样的产品在糯米旅游频道, go.qq.com(不知道之后还在不在) ,前者很是Match艺龙的需求,每个月也能卖2.4~3万间夜,后者腾讯没有投入推广资源,估计会落得撤掉的下场。因此社交旅游这个概念, 在艺龙听起来,估计就和一坨慢慢发酵的大便同样。咱们再看陈老太太,他其实明自社区这个东西,须要经营,花钱也会砸坏这个道理,因此他比较偏互联网一点点。可是面对从20美圆跌到3美圆的资本市场压力,老太太常常说的是我给你导100万人人同核心用户过去,这个产品可以本身起来么?1 don’t want money, I want success! 他着急出产品,着急出名(不要听一我的喊的现实主义口号,要看一我的追名逐利的行为)。
不管是创业仍是内部创业,要和愿意跟随你的手下讲清楚机遇的同时,讲清楚风险。否则失败后,你最大的内疚确定是对这群跟着你赴汤蹈火的兄弟。
10年我组建百度日本IS技术团队,有许多的同窗都是我“忽悠”过去的,虽然本身尽了最大的力,可是毕竟我也是泥菩萨。10年10月,百度体面的关闭日文业务,这是我这辈子最煎熬的时刻,我想我永远记得花3个月组建的30人的技术团队,花3个月打形成为明星团队,再花3个月时间送走每一个的兄弟姐妹。不是由于别的,是由于内疚,由于本身没有和他们说明白风险(或者当时本身没有看到风险)。我如今还记得他们每个人名字,每个人的眼神。
后来到人人,本身已经可以清楚的看到风险了,因此对于每个同窗,我都说了相关的风险。还有几个同窗但愿过来,也被我拒绝了。风车上线前一个月,刚过完年,老板忽然说要关掉产品。那个时候,我也很郁闷,由于2月份是最难找工做的时候,加上12年年初整个IT行业不景气。后来,和老板争取了3个月的时间(5.14号没有骗到钱就散伙) ,上线产品,找融资,到5月份解散的时候,已经比较平静了,该找下家的已经找到了。
有追随个人手下,降薪加入人人,进入了静安中心的做坊式锅炉房; 有追随个人手下,但愿放弃百度Offer加入风车团队,只由于团队氛围和对产品的承认;有追随个人手下,身兼数职,加班加点,只由于团队须要;有追随个人于下,去忍受那复杂的报销制度,恶心的内部推诿。我以为,人生最大的资产,就是这些朋友。风车在,我对他们每个人都像朋友,风车不在了,我也会帮助他们每个人。
最近和朋友聊,他说,晓峰你有睡不着的时候吗?我说有啊,流量涨我睡不着,流量跌我也睡不着。朋友说,不是这个意思, 麦帮网的刘建国睡不着,是由于那帮追随他的朋友,哪些降薪跟着他的朋友。2月份的时候,由于这个事情的确好几夜睡不着,到5月份的时候,好些了。
如今创业,是愈来愈容易进入了。本身有什么骨灰级的爱好,作个产品出来;作技术的,能够作些什么服务或者应用出来;作产品的,平时多看业界产品,多看techcruch ,有本身的思路了,Copy一个出来; 作运营的,有什么线下资源,开个小店或者作个流量入口。门槛低是互联网的特色,可是,进入容易也标志着容易死掉。
本身创业,活下去是关键。你得选个靠谱点方向,或者你的钱够你试错许屡次,可能让你交一些学费后找到方向。仔细的规划你的钱怎么花,每个关键点大概在何时,你的钱是否能够支撑到这个时候。何时可以开始有收入, ROI何时正向。估计每一个阶段的风险,估计投资后的问题。关注用户的留存率,关注团队的土气和忍耐度。
公司内部创业,活下去也是关键。比较麻烦一点的是,内部创业还会面临老板的问题。不少时候,选择的方向不是你定的,而是老板决策后安排的。那么内部创业,首先是要搞清楚,老板到底要什么,搞好向上管理很是重要。若是风车再作二次,我以为我可以在这个方面作得更好。老板或者董事会不支持你了,再好的规划也无论用。
举个例子吧。最近接触了家传统的公司,他们董事会但愿在互联网行业有所突破, 那么,选择了亲子这个充向,由于老板们一水的都有小孩, 以为这个方向比较了解,比较有潜力,作什么怎么作他们也不知道。若是让我去作这个项目的CEO,首先,我会了解各个老板的状况,了解投资的大概规模,公司对这个项目时间上的期许(说白了,是很急躁、仍是安心发展它,大部分都是前者) ,老板但愿这个项目解决他什么问题。而后我再去了解业界的产品,产业链的状况,美国同行的状况。最后作些用户调研,若是碰到作这个行业的产品或者运营就更好了。选择几个切入点, 作好这几个切入点的分析(每一个milestone的规模,人力和资本的投入、产出、竞争壁垒;) ,对于有同类产品的,要搞清楚对方发展的具体状况,本身为何还有机会,对于国内没有的产品, 要搞清楚到人为何不作(多和到人交流,不要觉得本身什么首创, 泄露了机密,你想到的确定有无数人想到,或者试错了)。最好,还能画些简单而华丽的主要功能UI设计图出来。
以找投资人的心态和准备,去争取一个你以为靠谱的方向(符合公司基因,符合市场规律,符合投入规模) ,让他们对这个事情信心十足, 让他们作好更长期投入的打算,让他们明自各类风险都是在你的掌控之下, 让他们知道每一个节点的前景和时间点,争取到成文的支持。而后找到符合基因的产品负责人、运营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开始搞起。团队组建、文化组建、公司内部关系梳理这些就不讲了,大同小异。
作得过程当中,也要保持好项目的进展汇报,不断的给老板打气,让他保持对项目的信心。好比,项目的阶段性进展,汇报出来,让老板以为可控;业界同类产品的发展,汇报出来,让他们看到这个元向的业界承认;内部的支持,汇报出来感谢,让老板知道,让兄弟部门更加支持;对于遇到的重要问题,随时汇报出来,让老板知道你可以handle; 须要什么重要资源,描述清楚投入产出,让老板愿意割肉。老板喜欢细节的,材料准备完善一些;老板喜欢拍马屁的,学学人人网的部门经理。毕竟,大公司里作什么,也都是作职业经理,作好本身可以控制的事情,容忍包容本身不能控制的事情,分清楚哪些可以控制哪些不能控制, 是大道理。
不是为了别的,是为了创业可以活下去。
风车解散消息传出,不少认识或者不认识朋友都来安慰我,也有人说为啥失败,注定失败什么的。我直认同这样一些道理创业成功是偶然,失败是必然;成功的企业有它的共性,失败的企业各有个的不一样;从别人失败的创业中学不到太多有用的东西,只有本身刻骨铭心的失政后才明白这些都是成长的过程。
最近和朋友聊到作产品经理的基因问题。一个好的产品经理,须要拥有本身去作的产品的我的基因,这样成功的可能性会大得多。好比,不用论坛、微博和Facebook的人作社区的产品不合适;不用360客户端的同窗作客户端也不合适;不爱好旅游的同窗也别作旅游产品;没有小孩的别作亲子产品;没有退休父母的同窗,也别作老年人的产品;不爱摄影、不玩单反的同窗, 别作相册产品;不爱AV ,不收藏种子的同窗,别作海量存储产品;没有上班一台机器, 下班一台机器的同窗,也别设计云存储产品。
这里描述的一个道理:自挠其痒(scratch your own itch) 。作得产品才有感受,会用竞争对手的产品,分析优劣势,才会用本身的产品,才会和用户打成片得到反馈。运营&设计也是这个道理, 因此我招运营的同窗必定会看看他的微博账号。
创业也有个基因的问题,这个是我失败后学会的。我理解呢,创业者分为这样几种:搞纯IT的(学校的,大公司出来的, 产品技术同窗) ;传统领域的(媒体、金融、房地产之类的) ;搞运营的(大公司BD 、运营、市场、以前小公司创业的许多人也是) ,不必定全。
Founder是什么人,直接决定着他的创业基因,因此须要比较互补的Co-Founder来弥补(性格弥补之类的是另外个话题了)。搞IT的+搞运营的,可能可以作出一款稳扎稳打的产品, 好比豆瓣,也多是个很不靠谱的产品;搞IT的+搞传统的,可以作一个比较刚需的产品,好比京东; 搞运营的+搞传统的,可以作出一款很好的产业附属产品,好比大谷; 若是三个方面都不错,那就很是好了,好比微博就是这样个产品(比较专业的产品和设计,很强的媒体和名人背景,超强的运营)。
最后说说产品吧,社交用户和社交关系的垂直化商业挖掘,目前是一个不太明朗的话题,不如百度那么好应用在垂直领域(好比mp3搜索,图片视频搜索) 。Facebook也尝试过许多垂直东西,社交商业、社交旅游等,都不是很成功,人人也作经纬、风车,也都死掉了。缘由很简单, Social graph在某个领域就变成了个Interest Graph,或者Local Interest Graph,产品从新创建Graph的难度很大。搜索呢不存在这个Graph问题,是垂直化特性知足。
垂直化的应用, 游戏是一个不错的方向,它兼顾Social和Interest两个属性,又抛弃了Local 的特色。相似的领域,我以为还有社会热点、明星八卦、读书、听歌、电影。新浪微博、豆瓣把握的不错。
旅游和大众点评(包括团购)很是不一样。前者一年一次,一次掏不少钱,有点像结婚, 一生隆重一次,砸锅卖铁; 后者一周一次,一次几块钱,有点像生活,茶米油盐。前者使用频率很低,后者使用频率很高。
对于使用频率很低的东西,作社交不是很合适(社交就应该鸡毛蒜皮,明星八卦, 愤青政治) ,比较合适作工具类产品(要简单,刚需的) ,作打包的产品(好比组团,包机这种,赚的多) ,作品牌(去哪儿接受百度投资、和携程纠葛) ,作产品销售,作专业内容(道道、 Lonely Planet、马蜂窝)。plus:不过这里面有个需求不是刚需,计划制定,它是一个补充,尤真是线下服务的补充,因此我不是很承认”第一步”、“图客圈”目前的模式是个刚需。
对于频率很高的东西,作好入口(百度,客户端,预装等) ,作好口碑(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干里) ,作好成本控制与流程优化等等。
我常常听到有人说要作Social travel、Social Pets、Social baby等等。我一直以为产品要利用好Social的传播, 把Social当作SEO以后的另外一个营销工具。不要作Social产品,除非你真的有这个基因,有时间和资金(国内仍是很须要后者) ,也有被腾讯收购或者战胜的承担。
最近很多老板找我过去帮忙,也有提供VP、CTO甚至CEO岗位的,也有很多天使找我聊,但愿我可以在旅游行业继续作,微博上也有无数的朋友安慰和鼓励我。证实中国互联网也愈来愈成熟,对于创业失贩的同窗也愈来愈包容和承认。
也有同行马后炮的说一句,我早就不看好之类的,这些人对我来讲没有什么用和影响。
创业的朋友,都会以为这个过程当中的收获,是值得的, 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