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这个词几乎人人都听过,即使是计算机与互联网如此深刻人们生活的今天,咱们提及这个来,彷佛依然以为有点模糊。所谓企业信息化,是否是就是让员工们学会用那几套软件呢?信息化最终的目标又是什么样子? ide
1963年,日本学者梅倬忠夫在《信息产业论》一书中描绘了“信息革命”和“信息化社会”的前景,预见到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会引发一场全面的社会变革,并将人类社会推入“信息化社会”:模块化
信息化社会是指信息产业高度发达且在产业结构中占优点地位的社会。——梅倬忠夫《信息产业论》
这个定义还真是有点晦涩难懂,不妨对比下在1997年首届中国信息化工做会议上给出的定义:工具
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表明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中国信息化工做会议大数据
这里的智能化工具,更多的是指计算机。那之因此不叫“计算机化”,是由于信息化自己不只包含计算机,还包含“远程通信”这一内容。前者能够理解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后者能够狭义的理解为“互联网”。优化
现在,这个过程正在发生。编码
看到这里是否是依然很懵,计算机和互联网我都知道,平时也在用,可这个信息化过程究竟是个什么过程啊?设计
一点一点来。3d
首先,咱们先琢磨下什么是信息。先来举几个例子:blog
等等图片
信息的种类很是多,看看他们的共同点:信息须要产生,信息须要载体记录,信息须要被理解。在计算机术语里面,产生信息的过程叫编码,理解信息的过程叫解码,载体上所记录的就是信息自己。
那这里咱们就能够给出一个方便理解的信息化的定义了,就是将信息编码,记录,最后解码的过程。
结合企业,说点接地气的话:
企业信息化,就是把工做中产生的信息存起来,要用的时候再读出来。
是否是很简单?仔细看这个结论,对于企业信息化来讲,麻烦的地方是回答这几个问题:
这几个问题的答案实际上是同一个:
企业信息化的实现。
提及实现,就不得不提到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ERP由美国高德纳咨询公司于1990年提出优化制造业系统和资源计划软件,是一个大型模块化,集成性的流程导向系统,集成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制造,进销存等信息流,快速提供决策信息,提高企业运营绩效和快速反应能力。
ERP是一套完整的企业管理思路。其核心思想就是对整个供应链的管理。也就是说,ERP先将企业最重要的问题,供应链,当作是一个企业运转的核心。用一整套理论和逻辑去安排围绕着供应链上的每个环节。其它系统都是创建在此思想基础之上,如客户管理系统(CRM),供应链管理(SCM),人力资源管理(HRS)等等。
ERP的设计初衷正是为大型制造业企业服务的。而ERP的前身MRP 2,MRP,MIS等等,都是围绕着制造业企业而生。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讲,供应链确实就是其企业运转的核心内容。
从ERP能够看出,企业信息化本质上是企业管理思路的信息化。
从ERP提出到如今已通过去30年了,信息技术的发展相比1990年早已今非昔比,商业生态也跟以往有了巨大的不一样,大量企业生产的不是具体的商品,加工也不须要原材料,ERP与现代不少企业,彷佛格格不入。
现代企业愈来愈多的仅仅须要依靠人的能力与智慧去完成企业行为,人成了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企业的管理思想也逐渐从本来“以事为本”向“以人为本”的方向积极探索。企业信息化能不能也“以人为本”呢?
人,组成企业的基本单位。每一个人在企业中各有职责,分工合做完成企业每日任务。每一个人的工做方式都能抽象成:接到任务,完成任务,交接任务,三个部分,这像极了一个计算机程序,输入数据,处理数据,输出数据。那么,咱们构建企业信息化是否也能按照这样的方式,围绕人为核心来打造这套系统呢?
若是将人在处理任务的过程当作是一个黑盒,咱们并不清楚内部究竟发生了什么,那么每一个人的我的工做台能够简单设计成:接收某个工做任务,以后将完成的工做结果发送给下一我的工做台。
我的工做台之间的互相通讯,就如同人与人相互沟通。先不关心每一个人在作什么,而首先关心的是人与人之间交接的部分,以这种方式去构建信息化的基础平台。
在实际企业运转过程当中,每每会出现部门与部门进行交接的状况,仔细看其实仍是人与人的交接,这个交接稍微有点区别,每每被交接的部门能够有多我的可以接受这个任务,部门内人员在接受任务以后,依然须要对部门其它人进行交接,实质上仍是人与人的交接。
有了这个交接平台为基础,咱们就能够开始深刻构建每个人的工做内容。从产品上,咱们只须要关注单我的的需求,这大大下降了产品设计的复杂度,你甚至可能不须要专业的产品经理。
在这个过程当中,咱们会发现,有些人的工做内容是彻底相同的。这就出现了人力资源中的重要概念:岗位。岗位实质就是一些工做的总和,这一些工做就能够被设计成单个软件应用,咱们能够叫这种应用为:岗位应用。而一我的至少须要在公司承担一个岗位或者多个岗位。这也就意味着一我的,能够操做不一样的岗位应用。
以岗位应用为基础,咱们一样就能够开始构建客户管理系统(CRM),供应链管理(SCM),人力资源管理(HRS)等系统。从人角度去看,这些系统都很天然的就是部门系统,部门系统再也不涉及具体的业务,更多的是部门经理关心的那些东西:任务数量,工做进度,完成结果等等,这些数据部门经理须要关心,以方便其更好的进行管理工做。你可能已经发现了,部门系统本质上就是一个数据分析系统,将岗位应用产生的数据进行计算,分类展现。
走到这里,咱们几乎就已经经过岗位应用与部门系统,完整的替换掉了ERP及其基础上的那些臃肿的管理系统。
接下来你就会惊奇发现,这种结构下带来的好处:
走到这里,咱们基本上就已经完成了信息化的过程:把工做中的数据存起来,而后须要的时候用起来。这是否就是终点了呢?
以岗位应用和部门系统为基础,其实已经展示出来一个想象空间极大的将来景象。
随着岗位应用的完善,咱们能够利用它逐渐替代掉那些重复的劳动,直到消灭,再加上岗位与岗位的工做,经过基础平台能互相交接,这让工做过程会变得很是自动化,人们完全从繁琐重复的工做中解放出来,专一在富有创造性的工做上。
部门系统从本质上就是一个数据分析系统,用来辅助管理工做,这里仿佛天生就是给大数据与AI系统发光发热的地方,从而实现企业管理的智能化。让企业不只仅是信息化,而是进一步自动化,智能化,是龙归的追求。龙归相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个将来可能并不遥远。龙归也愿意与有着一样追求和愿景的企业共同为这个目标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