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pha:指集成了主要功能的第一个试用版本。在这个版本中有些小功能并未实现。事实上不少软件的 Alpha 版本只是在内部使用。给外部用户使用的 Alpha 版本会起一个比较美妙的名字,例如,技术预览版(Technical Preview)。html
------ 引用自《构建之法(第三版)》java
袁逸灏: 1. 添加音乐; 2. 稍微再次测试了一下游戏(0.5h)android
刘伟康:总结团队在 Alpha 阶段的总进展框架,继续学习了部分 Android 基础内容,参考其余大学的团队博客,修改 Alpha 阶段终极版安卓编码规范和项目说明书的 markdown 及 pdf 文件 ,检查团队成员的大体任务,并对本产品进行使用测试(7h)git
刘先润:优化背景图片(1h)缓存
马军:阅读设计代码。使用打包好的 apk 试运行了几回,各个功能界面都运行良好。和刘诚昊商议下一阶段的测试计划(3h)markdown
刘诚昊:重制燃尽图;分析游戏代码;学习Android测试(4h)app
莫礼钟:阅读代码规范并作了小部分修改,收集同组成员们的今日进展汇总,而且与其余小组进行了交互任务(1.5h)框架
袁逸灏:当游戏结束返回主界面的时候,按退出游戏会进入另一个主界面(已解决)工具
刘伟康: Android 基础仍是很薄弱,最后一天组内的管理有些混乱。oop
刘先润:无。
马军:Android Studio 配置出了一点问题,还在调试中。
刘诚昊:对Android Studio须要更多了解。
莫礼钟:无。
最后一次会议仍然全员到齐,开会内容主要是下一阶段的展望以及本阶段的成果展现方式,还提了一下做业提交状况有点混乱。在我检查了燃尽图以后,发现不太符合咱们团队的实际进展,因此又让刘诚昊改了一下,马军和刘诚昊即将讨论出下一步的测试方案。对于咱们来讲,暂时能够“靠泊”休息一下了,alpha 冲刺阶段有喜有悲,是时候总结反思一下了。
袁逸灏 | 刘伟康 | 刘先润 | 马军 | 刘诚昊 | 莫礼钟 |
---|---|---|---|---|---|
0.5 | 7 | 1 | 3 | 4 | 1.5 |
袁逸灏 | 刘伟康 | 刘先润 | 马军 | 刘诚昊 | 莫礼钟 | |
---|---|---|---|---|---|---|
第一天 | 5 | 4 | 5 | 2 | 2 | 1 |
次日 | 3.5 | 2 | 3 | 2 | 2 | 1 |
第三天 | 5 | 2 | 3 | 3 | 3 | 0.5 |
第四天 | 5 | 3 | 3 | 2 | 1 | 1 |
第五天 | 5 | 1 | 5 | 1 | 2 | 1 |
第六天 | 7 | 4 | 4 | 2 | 1 | 1 |
第七天 | 0.5 | 7 | 1 | 3 | 4 | 1.5 |
预期贡献 | 25 | 20 | 25 | 15 | 10 | 10 |
实际贡献 | 31 | 23 | 24 | 15 | 15 | 7 |
完成状况 | 5 | 4 | 5 | 4 | 4 | 4 |
总合计 | 36 | 27 | 29 | 19 | 19 | 11 |
贡献比例 | 25.53% | 19.15% | 20.57% | 13.48% | 13.48% | 7.80% |
(作这张表时我大体体会到了助教计算成绩时的辛苦!(╯—﹏—)╯┷━━━┷)
【注】贡献比例 = (贡献量 + 完成状况量化)/ 实际总任务量
贡献量的计算规则在第一篇博客中已规定,详见:【Alpha版本】冲刺阶段 - Day1 - 启航
完成状况 即预期目标完成状况和任务提交状况。
【说明】预期任务所有完成,而且任务按时提交贡献量记为5,未完成一项减1,任务拖延过久提交再减1。
最终TODOList:
最终项目燃尽图:
Alpha 阶段的冲刺立刻落下帷幕,莫礼钟在小组冲刺的最后一天去其余小组进行了交互任务,询问了其余小组这几个问题:
其余小组的回答是这样的:
JaWorld小组的张师瑜同窗是这样回答的:
1.就是一个能够简单操做玩的APP。
2.每人写一篇博客,没有具体格式。
3.困难?无法保证天天一篇一直拖延,解决?没解决......
4.等到下次冲刺时再作打算。
JAVA实验站的张泰毓同窗是这样回答的:
1.第一次冲刺咱们会实现一个基本的可玩性的功能做为展现!
2.冲刺阶段的博客由张韵琪完成。
3.冲刺阶段的问题主要在对安卓游戏的开发不太熟悉解决方法只能是多去学习!
4.下一个阶段咱们打算对未实现的其余模块进行补充!!
我爱学Java的春旺同窗是这样回答的:
1.成果是一个简单能玩的游戏(后续有其余功能会添加进去)
2.博客是每人写一篇博客。金立清同窗写了三篇,次日到第六天的博客有格式,第一天和第七天没有格式。
3.问题都呈如今博客里了。
4.下阶段的计划尚未出来。
bug终结者的张旭升同窗是这样回答的:
1.第一次冲刺咱们会作出一个相对完整的游戏界面,实现一个基本的可玩性的功能做为展现!
2.冲刺阶段的博客咱们将游戏的各个模块分配到每一个人来完成!
3.冲刺阶段的问题主要在于代码逻辑方面,因为对Android的类库并不熟悉,一些内置方法并不理解,因此在代码逻辑的编写方面问题比较多,解决方法只能是多去学习!
4.下一个阶段咱们打算将界面进行必定的优化而后对未实现的其余模块进行补充!!
感谢他们的回答!
袁逸灏:
咱们这个学期的最后进行了安卓游戏的开发,最近这段时间咱们小组进行为期7天的Alpha阶段的冲刺,该阶段的冲刺主要是可以作出一个基本知足需求的测试品出来。做为开发小组的,我想谈谈开发的感觉。一开始开发的时候很迷茫,咱们都不知道应该用什么类,用什么方法来实现功能需求说明书里的功能。为此,咱们讨论了不少,也讨论了好久,从不重要的用什么图画,怎么找再到怎么用类去实现一个功能,真的倾泻了不少心思下去。在整整一天的讨论后,终于想到了一个比较系统的开发方案。而后就是代码步骤了,代码步骤我认为是最不简单的,这不只是技术活,仍是体力活。不只逻辑上要过得去,还要打一大串代码。一天下来感受眼睛都要瞎了,况且咱们两我的还打了四天的代码,并且方法的实现也不那么简单,一堆堆的exception,就算没有exception,一堆堆的bug也让咱们十分头疼。让我印象最深入的是:为了解决如何断定用户车辆与敌方车辆的碰撞判断和用户车辆和敌方障碍物碰撞的判断问题,我上网去寻找相近事例。事例找到了,可是代码不少,代码间的联动性也很强,并不能直接用。所以,一不作二不休,决定要把这段代码看懂。所以那天我熬夜了,熬到了凌晨四点,终于弄明白了代码,但因为电脑电继续下去了,只得做罢。睡了三个小时,逃了跑操。7点多起来继续弄,终于弄好了。当时就以为自信心爆棚。
而后我和刘先润解决剩下的类,并对类中的代码进行规范。在咱们五天孜孜不倦地打码后,游戏大概终于出来了,咱们也感受本身收获了很多的新知识,例如:二级缓存,自定义View,背景的移动的方法,线程的灵活使用等。。。这无疑对咱们往后的学习以及工做留下厚实的基础。
虽然游戏看起来很烂,没什么技术含量,但对咱们来讲,这一次的升值过程更为重要。在最后,我想感谢刘伟康同窗天天的监督与开会的主导,感谢测试组的文档帮助,感谢莫礼钟同窗的交互。
刘伟康:
Alpha 阶段是什么,在上周一早上看到这样一个任务以后,我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因而查了查资料,看了看《构建之法》,大体了解了。我又看了看具体的任务,哇!居然要在两周内冲刺7天,我迅速通知团队而且当天就制定了计划,在第一次冲刺会议上也给组员作了相关介绍。其实咱们原本打算从上周一开始冲刺,可是当时我考虑到计划得不完整,准备得也不充分,所以就特地花费了一天时间来准备冲刺,周二才正式开始。在这冲刺的7天中,因为我充当了咱们团队的管理者、会议策划者、分工策划者以及整理博客者这个多重角色。想要作好这个角色,尤为是管理整个团队、推进总体进程,确实不太容易。对于咱们这所学校的这个专业,想要模仿软工团队作一个项目仍是一件挺有挑战的事,可是我就喜欢这种挑战,新鲜、刺激、前无古人,若是可以带领一个团队前进,并不断取得必定的成就,这种感受在大学中比一些功利性的东西更为重要和真实。最初多是受到团队中袁逸灏和刘先润的影响,个人拖延症稍微好一点了。转眼间,咱们这个团队已经成立2个多月了,团队中谁作事积极我最清楚,由于每次的团队任务都是我来汇总,因此这也是一个向其余组员相互学习的机会。
情不自禁地扯了一些团队以前的状况,接下来回归正轨,说说 Alpha 阶段的事。在这个阶段中,咱们一次次地商定计划,一次次地磨合计划,虽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些组员划了几天水或者承担了较少的任务,可是在个人催促下,都可以以端正的态度对待团队任务。在冲刺的7天中,我几乎天天写博客或者感到无助时都会去反复查阅其余大学的博客,在看懂了一些流程以后才去决定组员们天天的任务,天天应该提交什么,在作这个任务时要注意什么,每次指定分工或者召开会议都是一次经验,这7天,咱们 实打实地 开了7次站立式会议,虽然有一两次会议有些混乱,可是每次会议的大致内容我都讲到了。每次会议我是有提早准备的,只有准备好讨论内容,站立式会议才有效率:
(请自动忽略我字迹潦草的问题,毕竟这是草稿纸)
其实咱们团队的每次会议都是比较轻松的,讨论前,人没到,就先吃点零食,等待一会。人到齐了,还要拉一个拍照的人,咱们团队的大部分会议是在寝室开,有一次是在实验室开的,因此在这里要感谢以前给咱们团队拍照的春旺,张旭升和张师瑜。
说完了小组会议,再来讲说分工问题,咱们团队此次的分工状况不太合理,主要由于我没能考虑到一些状况,原本想要全组的人都了解代码的,结果以前的测试规范没完成,就指定了一个测试组(2人)完成,另外一人基础不太好,因此开始就分配了 2 人负责代码工做,没想到测试组的规范写了 7 天,这之中我也了解他们的困难,主要是测试方法和测试工具的选择问题,这些问题没能获得及时的讨论解决,加上 alpha 阶段的主要任务没有集中在测试这方面,才会一直拖延到后期,测试组最终的测试规范质量较高,参考了挺多的资料。因此整个 alpha 阶段,咱们组只有 2 我的在负责代码工做,到后期我才意识到不合理,因而我也开始抽时间弥补Android基础,这几天又建议组员再看看代码,建议莫礼钟借几本书弥补代码基础。总的来讲,Alpha 阶段的分工由我负责,我这一次作得不太好,没能让全组成员都适当参与敲代码工做,大体的分工泳道图以下:
最后总结一下咱们在Alpha阶段的项目,基本功能已经实现,虽然是小游戏,可是真的耗费了至关多的精力,袁逸灏为代码熬过一次夜,我也曾经为了尝试码云上“奇特”的markdown格式熬过夜,咱们都是为了团队,虽然组员们没能所有参与代码工做,可是项目的commit推送仍是挺积极的,目前为止咱们的项目一共有 266次 commit 提交记录,每次说明书修改图片,或者加一行功能说明等等,组员在这件事上比较积极,咱们6个都参与了进来:
我由于不断尝试markdown格式和整理md文件内容因此推送次数较多,袁逸灏和刘先润大部分是每次的代码文件推送,马军、刘诚昊负责测试规范等内容,莫礼钟也在个人监督下为团队commit了一次,继续努力。在博客方面,我也体会了一次两周写 8 篇博客的爽快感,我还特地根据咱们团队的进度添加了后缀名,具体为何是这个后缀名读了每次的会议总结就会知道:
总之,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包含着奋斗的经历、熬夜的经历、一次次开会讨论的经历,固然还有几回划水的经历,拥有如此丰富经历的团队留下了一段值得回忆的光辉岁月,虽然和其余大学的软工团队相比还有必定的距离,可是咱们坚持不懈,可以一次次进步,并且组内总有一些优秀的人积极地带动起在电科院可贵的活力和睦氛,这也算是一次过程的享受吧。
刘先润:
在组建这个团队以前,我历来没有想过我会有一个本身的app,由于这一切听上去实在是太难了。除了所学习的java知识和薄弱的android基础之外没有任何关于软件开发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在创建小组后,我主动揽下了副代码手和要素画手这两个任务角色,固然还有测试验收标准、oop规范和异常规范、ER图、状态图等任务。这些任务几乎全部我都是历来没有涉及过,每次都要去学习相关知识,阅读样例才能知道该怎么去实现,实在是特别耗时间。
在两周的时间内老师要求冲刺七天,其实咱们小组我和袁逸灏是每天都在冲刺,咱们为了实现一个功能经常须要绞尽脑汁,熬夜也成为了开发app阶段的常态。如何将查找方法放入app中实现,如何实现动画效果,如何解决app中车辆碰撞死亡的代码等一系列的问题和bug被咱们一一解决和修复,终于一个第一版的赛车游戏成型,这个团队任务实属不易。
在实现完app后,如何让大众接受这款游戏成为了后一阶段我所考虑的问题。总的来讲,此次团队开发是一个苦尽甘来的过程,从最初的折磨到如今的如释重负,当时开发的热血激情到如今所剩无几,不过我感到很满意,我不会在意结局,由于我付出过,加油!
马军:
Alpha 阶段咱们小组一共冲刺了七天。个人最开始的任务是完成测试规范的编写,作好下个阶段要进行的测试准备工做,同时有须要的时候帮助代码组的同窗完成他们的功能设计。最开始的目标完成了一半吧。从最开始对测试毫无头绪,对测试规范一无所知,到查资料能够写出本身指望的测试规范;读代码作出测试计划中经历了几天时间。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学习了一些关于测试的一些另外的知识,对《构建之法》中提到的一些测试类型和方法有了更多的理解。没有帮助完成设计代码,原本是想后来几天就提早作下一个阶段才涉及的代码测试的,可是后面几天有其余的事情,一直没来得及和刘诚昊同窗一块儿商量进行,因此仍是放在下一阶段进行。
在编写代码规范的时候看了一些网上的测试规范,发现跟我想的彻底不同。我本来认为测试规范就是像代码规范同样,对测试代码中的测试名,变量名,格式进行必定的规范。读了几个版本以后我才明白:测试并不仅是代码测试,而测试规范也并不仅是代码的规范。本来我对于android上的app怎么测试一头雾水:代码中不少是功能界面和按钮功能设计代码,这些都无法像之前那样直接驱动或者作单元测试。读了一些测试规范和本组的代码后我也大体有了思路。
刘诚昊:
相比以前的阶段,alpha冲刺中感觉到的团队精神更加明显,你们分工明确,各自作好各子的任务,确实对目标的精进更快更好。团队中个人任务在开始是“制做测试规范、列toDoList、以及画燃尽图”,后来由于种种缘由去掉了第一个项目,就使个人空闲时间多了不少。到后面的测试任务,即是时候把个人精力用出去啦!
莫礼钟:
在alpha冲刺中,我感觉到了团体的凝聚力和执行力,深受启发。咱们把全部的项目任务压缩压缩再压缩,变成七天的任务。每一次冲刺都完成七分之一。紧张的气氛在小组蔓延,但当成果出现后,咱们的感觉更多的是喜悦和兴奋。火烧眉毛地想与其余人分享本身团队的成果。跟着团队一块儿作项目,学习到了不少知识。不只仅体如今代码上,我有一种“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的感觉。我从小组的“高玩”作法中体会到了他们是如何安排时间以及学习的。团队中虽然个人任务最划水,但我也学习到了很是多的知识,我但愿能在下一阶段冲刺时体现出来。
马军:
下一阶段我会和刘诚昊同窗一块儿进行产品测试方面的工做。这些测试大体分为两个方面:
(1)第一种是像功能界面还有功能按钮这一类。咱们将采用app上运行的方式来测试这些功能和设计是否正常;
(2)而其余的好比车辆索引查找,断定游戏失败这些能够经过代码测试的方法类能够直接在Android Studio配置后进行单元测试。最开始我觉得这些在android studio上作不了,后来查了资料以后发现android studio自己也有单元测试,不用把相关抽到IDEA上进行测试,虽然还没开始作可是想必是会简单不少。
关于各类测试类别在测试规范中已给出。
刘诚昊:
开始进行测试。
莫礼钟:
继续交互以及收集成员进展任务,在此基础上增长修改、完善说明书的任务。以及一些“符合”我水平的代码任务。
本版本的新功能:
软件对运行环境的要求:
安卓系统要在4.0以上。
系统已知的问题和限制:
软件的发布方式以及发布地址:
Gitee v1.0-alpha-release:https://gitee.com/JavaDeduction_Game/AndroidGame/releases/v1.0-alpha
【码云】项目连接:https://gitee.com/JavaDeduction_Game/AndroidGame/tree/master/
【码云】说明书及编码规范:https://gitee.com/JavaDeduction_Game/AndroidGame/tree/master/Do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