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浏览器内核。
浏览器最重要或者说核心的部分是“Rendering Engine”,可大概译为“解释引擎”,不过咱们通常习惯将之称为“浏览器内核”。负责对网页语法的解释(如HTML、JavaScript)并渲染(显示)网页。 因此,一般所谓的浏览器内核也就是浏览器所采用的渲染引擎,渲染引擎决定了浏览器如何显示网页的内容以及页面的格式信息。不一样的浏览器内核对网页编写语法的解释也有不一样,所以同一网页在不一样的内核的浏览器里的渲染(显示)效果也可能不一样,这也是网页编写者须要在不一样内核的浏览器中测试网页显示效果的缘由。php
Web页面运行在各类各样的浏览器当中,浏览器载入、渲染页面的速度直接影响着用户体验简单地说,页面渲染就是浏览器将html代码根据CSS定义的规则显示在浏览器窗口中的这个过程。先来大体了解一下浏览器都是怎么干活的:
1. 用户输入网址(假设是个html页面,而且是第一次访问),浏览器向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器返回html文件;
2. 浏览器开始载入html代码,发现<head>标签内有一个<link>标签引用外部CSS文件;
3. 浏览器又发出CSS文件的请求,服务器返回这个CSS文件;
4. 浏览器继续载入html中<body>部分的代码,而且CSS文件已经拿到手了,能够开始渲染页面了;
5. 浏览器在代码中发现一个<img>标签引用了一张图片,向服务器发出请求。此时浏览器不会等到图片下载完,而是继续渲染后面的代码;
6. 服务器返回图片文件,因为图片占用了必定面积,影响了后面段落的排布,所以浏览器须要回过头来从新渲染这部分代码;
7. 浏览器发现了一个包含一行Javascript代码的<script>标签,赶快运行它;
8. Javascript脚本执行了这条语句,它命令浏览器隐藏掉代码中的某个css
浏览器天天就这么来来回回跑着,要知道不一样的人写出来的html和css代码质量良莠不齐,说不定哪天跑着跑着就挂掉了。好在这个世界还有这么一群人——页面重构工程师,平时挺不起眼,也就帮视觉设计师们切切图啊改改字,其实背地里仍是干了很多实事的。html
说到页面为何会慢?那是由于浏览器要花时间、花精力去渲染,尤为是当它发现某个部分发生了点变化影响了布局,须要倒回去从新渲染,内行称这个回退的过程叫reflow。前端
reflow几乎是没法避免的。如今界面上流行的一些效果,好比树状目录的折叠、展开(实质上是元素的显示与隐藏)等,都将引发浏览器的 reflow。鼠标滑过、点击……只要这些行为引发了页面上某些元素的占位面积、定位方式、边距等属性的变化,都会引发它内部、周围甚至整个页面的从新渲染。一般咱们都没法预估浏览器到底会reflow哪一部分的代码,它们都彼此相互影响着。程序员
reflow问题是能够优化的,咱们能够尽可能减小没必要要的reflow。好比开头的例子中的<img>图片载入问题,这其实就是一个能够避免的reflow——给图片设置宽度和高度就能够了。这样浏览器就知道了图片的占位面积,在载入图片前就预留好了位置。web
另外,有个和reflow看上去差很少的术语:repaint,中文叫重绘。 若是只是改变某个元素的背景色、文字颜色、边框颜色等等不影响它周围或内部布局的属性,将只会引发浏览器repaint。repaint的速度明显快于 reflow(在IE下须要换一下说法,reflow要比repaint 更缓慢)。chrome
3、从浏览器的渲染原理讲CSS性能(http://hi.baidu.com/zhoumm1008/blog/item/03fa88f97fe5ddebfd037f4b.html)后端
平时咱们几乎天天都在和浏览器打交道,写出来的页面颇有可能在不一样的浏览器下显示的不同。苦逼的前端攻城师们为了兼容各个浏览器而不断地去测试和调试,还在脑子中记下各类遇到的BUG及解决方案,而咱们好像并无去主动地关注和了解下浏览器的工做原理。若是咱们对此作一点了解,我想在项目过程当中就能够根据它有效的避免一些问题以及对页面性能作出相应的改进。今天咱们主要根据浏览器的渲染原理对CSS的书写性能作一点改进(固然还有JS本篇文章暂不考虑,后面的文章会作介绍),下面让咱们一块儿来揭开浏览器的渲染原理这一神秘的面纱吧:浏览器
最终决定浏览器表现出来的页面效果的差别是:渲染引擎 Rendering Engine(也叫作排版引擎),也就是咱们一般所说的“浏览器内核”,负责解析网页语法(如HTML、JavaScript)并渲染、展现网页。相同的代码在不一样的浏览器呈现出来的效果不同,那么就颇有多是不一样的浏览器内核致使的。安全
一、解析HTML以重建DOM树(Parsing HTML to construct the DOM tree ):渲染引擎开始解析HTML文档,转换树中的标签到DOM节点,它被称为“内容树”。
二、构建渲染树(Render tree construction):解析CSS(包括外部CSS文件和样式元素),根据CSS选择器计算出节点的样式,建立另外一个树 —- 渲染树。
三、布局渲染树(Layout of the render tree): 从根节点递归调用,计算每个元素的大小、位置等,给每一个节点所应该出如今屏幕上的精确坐标。
四、绘制渲染树(Painting the render tree) : 遍历渲染树,每一个节点将使用UI后端层来绘制。
主要的流程就是:构建一个dom树,页面要显示的各元素都会建立到这个dom树当中,每当一个新元素加入到这个dom树当中,浏览器便会经过css引擎查遍css样式表,找到符合该元素的样式规则应用到这个元素上。
注意了:css引擎查找样式表,对每条规则都按从右到左的顺序去匹配。 看以下规则:
1 | #nav li {} |
看起来很快,实际上很慢,尽管这让人有点费解#_#。咱们中的大多数人,尤为是那些从左到右阅读的人,可能猜测浏览器也是执行从左到右匹配规则的,所以会推测这条规则的开销并不高。在脑海中,咱们想象浏览器会像这样工做:找到惟一的ID为nav的元素,而后把这个样式应用到直系子元素的li元素上。咱们知道有一个ID为nav的元素,而且它只有几个Li子元素,因此这个CSS选择符应该至关高效。
事实上,CSS选择符是从右到左进行匹配的。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后,咱们知道这个以前看似高效地规则实际开销至关高,浏览器必须遍历页面上每一个li元素并肯定其父元素的id是否为nav。
1 | *{} |
额,这种方法我刚写CSS的也写过,却不知这种效率是差到极点的作法,由于*通配符将匹配全部元素,因此浏览器必须去遍历每个元素,这样的计算次数多是上万次!
1 | ul#nav{} ul.nav{} |
在页面中一个指定的ID只能对应一个元素,因此没有必要添加额外的限定符,并且这会使它更低效。同时也不要用具体的标签限定类选择符,而是要根据实际的状况对类名进行扩展。例如把ul.nav改为.main_nav更好。
1 | ul li li li .nav_item{} |
对于这样的选择器,以前也写过,最后本身也数不过来有多少后代选择器了,何不用一个类来关联最后的标签元素,如.extra_navitem,这样只须要匹配class为extra_navitem的元素,效率明显提高了
对此,在CSS书写过程当中,总结出以下性能提高的方案:
选用高效的选择符,能够减小页面的渲染时间,从而有效的提高用户体验(页面越快,用户固然越喜欢^_^),你能够看一下CSS selectors Test,这个实验的重点是评估复杂选择符和简单选择符的开销。也许当你想让渲染速度最高效时,你可能会给每一个独立的标签配置一个ID,而后用这些ID写样式。那的确会超级快,也超级荒唐!这样的结果是语义极差,后期的维护难到了极点。
但说到底,CSS性能这东西对于小的项目来说可能真的是微乎其微的东西,提高可能也不是很明显,但对于大型的项目确定是有帮助的。并且一个好的CSS书写习惯和方式可以帮助咱们更加严谨的要求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