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极差的人如何自救?

表现的症状或后果包括但不限于:less

一、没法长时间作同一件事情
二、注意力很容易被转移
三、情绪管理存在问题,遇到外部影响,情绪波动较大
四、常年没有完整阅读过任何一本读物
五、因为浅阅读及情绪波动,致使语言表达能力退化,没法将文字顺畅转化为口语进行表达
六、精神状态起伏,以至影响身体协调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的起伏
七、短时记忆存在问题,在几秒钟以内会忘记以前所要作的事情,想说的话dom

 

  不少人以为本身计划完不成,拖延,生活中养成种种恶习的根源在于自制力不强,觉得加强了自制力,一切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这个想法是错的,自制力并非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学习

  那什么才是呢?诸位稍安勿燥,这个后面天然会讲到,但在此以前,且听我讲一个哈佛学霸的故事。spa

一. 75%真实的故事

  故事主人公叫 Tal ,是哈佛大学心理系大三的学生,同时也是学校壁球队的主力。他天天很早起床去跑步,而后去学校,一天的课程结束后,他会去球场和教练进行常规训练、打比赛,在此以后,他会去健身房健身,而后回家,作做业,看书学习,睡觉。日复一日,从不间断。3d

  因而你们纷纷认为 Tal 童鞋是一个高度自律的学霸。Tal 童鞋也是这么看待本身的,直到寒假到来。视频

  做为学霸,寒假固然不会知足于过过圣诞节,看看以前很火的天朝剧《Nirvana in Fire》(琅琊榜),Tal 打算预学两门下学期的课,完成一个 Research Project,而且平均天天保持1小时以上的锻炼。blog

  看到这里我知道有人要跳出来讲:“不!这不是真的!学霸辣么自律,寒假计划怎么会失败?!必定是你瞎编的!”游戏

  对,如你所见,我瞎编了25%的部分,但那仅仅是具体的失败细节,事实仍然没有变化——Tal童鞋的计划的的确确泡汤了。不信你看,下面是他的原话,还有视频截图为证。ip

I can't wait to have the freedom without squash and just focus on my classes. Catch up on all the readings and writings and stuff. Winter holiday came. I stopped playing completely. And instead of becoming more productive, I became far less productive.
我等不及没有壁球的自由,以专一于个人学习,追上阅读、写做的进度。寒假来了,我不用再进行(壁球)训练了,但与高效学习相反,我反而效率变低不少。

  有些读者已经认出 Tal 了,没错,他如今是哈佛的 Tal 教授,这张图来自于他广为流传的《积极心理学》课程的第11集的39分47秒。(借机安利下,做为哈佛当年最受欢迎的选修课没有之一,这门课于2010年被网易公开课收录,并取了个很鸡汤的名字,叫《哈佛幸福课》,此后长期霸占排行榜第一,累计观看数早已破千万。)ci

二.学霸们的困扰

  Tal 教授用亲身经历证实了,在寒假计划这种事上,学霸和普通人其实有着一样的困扰。有人会说Tal 是个例,但不是的,个人不少朋友都是学霸,即便是在 MIT 念 Phd 的哥们,也会面临在家睡到中午起不来,学习计划迟迟没法落实的问题。

  固然,仍是有人会举手,说不对啊,我就认识那种寒假计划很充实,还全都落实了的学霸!对,没错,咱们姑且把这样的人称之为“成熟体学霸",把前面那些计划泡汤了的称为“幼年体学霸”。在大家见到的那些学霸里,至关一部分仍处于“幼年体”,仍会和普通人同样,受到自控力和拖延症的困扰。

  那么问题来了,“幼年体学霸”是如何成长为“成熟体学霸“的呢?

(上面这张图好暴露年龄啊!)


  虽然计划泡汤了,学霸毕竟是学霸,很快展示出了他与普通人的区别:

  普通人是这样的:计划失败 -> 沮丧 -> 骂本身一顿 -> 制订新计划 -> 继续失败

  学霸是这样的:计划失败 -> 沮丧 -> 骂本身一顿 -> 深度思考计划为啥失败 -> 改善问题 -> 制订新计划

  固然新计划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失败以后,学霸会重复上述流程。长此以往,新计划中失败的愈来愈少,成功的愈来愈多,学霸也实现了幼年期到成熟期的进化。

  那么为啥计划会失败呢?明明学霸们平时是拥有高度自控力的,难道到了寒假自控力会失效?

  这就要说到自控力的假象了。

三.自控力的假象与真相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一种感受:高考前是本身学习力和自控力的巅峰,那时候天天都要作好多题,学到很晚,但次日仍是精神抖擞,继续奋战;上了大学以后,时间宽裕了,反而变得懒散了,没有以前学习的劲头和毅力了,到了假期更是懒得一发不可收拾,熬夜看剧、晚睡晚起、暴饮暴食那都是屡见不鲜。

  为何会这样呢?难道时间越宽裕,自控力就越薄弱?这显然不科学。那就是由于时间越宽裕,咱们越容易懈怠和堕落?但这是结果,并非缘由。咱们觉得本身的自控力曾经很强,上大学后变弱了,放假后则由于懈怠愈发孱弱——这其实这个假象。那真相是什么?

  Tal老师为咱们揭示了两个真相:

1.保证咱们高效运转的实际上是习惯,而不是自控力。

  想一想在高考以前的那种紧张的学习氛围里,咱们被动的养成了不少习惯——天天规律的上课、自习、吃饭和睡觉,咱们目标明确——每月、每一个星期乃至天天复习什么,老师们都替咱们安排好了。这些咱们习觉得常,就像你天天早上起床都会自动去刷牙同样天然(说不刷牙的你走开!)

  你想一想想你起床后刷牙的过程:穿衣服(好吧我知道有人不穿),拿起杯子和牙刷,走到卫生间,接水,挤牙膏,开始刷。即便你可能还睡眼惺忪,但这一套流程你仍然能精确无比、绝不费力的执行下来。这个过程须要一丢丢的自控力吗?基本不须要对不对?

  因此高中的那些学习,其实并不须要太多自控力而当你进了大学,课程安排变得自由了,你丧失了那些被动习惯,开始本身规划学习和生活时,才是须要自控力的时候。而此时,不少人不得不面对第二个真相:

2.人的自控力是有限的

  不少人不知道,自控力和肌肉力量同样是有限的。这个结论被大量的心理学实验证实,你们上网搜索一下就能看到,我这里不作赘述,我只打个比方,相信能帮你更好的理解这个结论:

  想象下,当你搬宿舍、或是换教室时,你把一摞又一摞沉重的书本,吃力的从这个屋子搬到那个屋子以后,你双臂酸软,腰酸背疼,严重者可能连一杯水都举不起来——由于你的肌肉力量耗尽了。

  自控力也同样,咱们在平常生活中要面对各类各样的诱惑:桌上昨天新买的一大堆零食,双十一淘宝主页玲琅满目的商品,男神胡歌的新剧又开播了……咱们要反复抵抗这些诱惑才能专一于那些重要的目标,好比学习和减肥。每拒绝一次诱惑,你的自制力就消耗一分,若是面临的诱惑太多,总会有一个时刻,咱们会累到无力抵抗,任由暴饮暴食、刷爆淘宝、熬夜看剧这些行为支配咱们的生活。

  固然现实没有那么可怕,肌肉酸痛过两天会恢复,自制力嘛,你睡个好觉也能回归正常。有意思的是,不一样人天生力气不同,自制力强弱也不同,自制力超群或是弱到掉渣的,在人群中都占很小的比例,大多数人都处在中间那个状态——很差也不坏。

  因此咱们得出的结论是:学霸就是那群天生自制力超群的人?若是是这样,那我写这篇文章也太没意思了。

  有机智的童鞋立刻反应过来了:哦!既然咱们能够锻炼肌肉,自制力也是能够锻炼的,对吧!咱们只要把自制力锻炼到很强就能够了!

  这话没错,然而肌肉力量有极限,自制力也是有极限的。生活中,咱们面临的诱惑如此之多,靠后天锻炼出来的自制力依然会不够用。另外一方面,就像上面讲到的第一点:不管是校园里的“成熟期学霸”,仍是社会里的精英人士,其高效的学习和生活,并不像咱们往常觉得的那样,依赖于强大的自制力,而是得益于后天构建起来的习惯体系。

  如何利用咱们有限的自制力,去构建这样一套体系,才是我最想说的东西,当年的Tal童鞋,也是在乎识到这个问题以后,才开始了他的翻盘之旅,成功进化为成熟体学霸,最后成为哈佛教授,走上人生巅峰的。(好吧别打我,我认可后面这段是我瞎编的。)

  可是构建习惯体系,并非一件轻松的事情,缘由有两个:

1.不少人没有意识到,有一个看不见的敌人在阻挠咱们的行动,

2.不少人不知道,习惯背后的原理。

四. 看不见的敌人

  不少人都想要减肥,想要健身,但大多数人的情况是:决定要减肥或健身后,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买了一堆装备,办了几千块的健身卡,却在去了不到三次后,将这些东西都束之高阁。

  为何创建一个锻炼的习惯这么难呢?由于太多人不了解习惯背后的原理,更重要的缘由是,太多人太急了,太想在短时间内看到显著的改变。

  是的,咱们都但愿一晚上暴富,一朝成名,都喜欢看“穷小子白手起家创业成功,一年变身亿万富翁”、“胖女孩半年瘦身八十斤俘获男神芳心”的故事。但这些不是咱们的错,咱们之因此天生短视,喜欢即时的反馈和知足感,是由于大脑里,住着一个看不见的敌人在捣乱。首先你得意识到它的存在,而后才能打败它。

  在几百万年前,咱们的祖先还茹毛饮血的时候,资源稀缺,吃了上顿没下顿,大脑须要持续的分泌化学物质,它们促令人们去寻找并摄入食物,热量越高越好,把自身的脂肪储存的越多越好;若是不是这种机制,人类极可能存活不到今天。

  可咱们不是原始人,咱们进化出了更高级的控制单元,因此咱们学会了计划,学会了为达成长期目标放弃短时间利益。但原始的那部分大脑并无消亡,它依然在时刻争夺着身体的控制权,促使咱们孜孜不倦的寻求即时的知足感。

  因此你明白了吗?为何在认真学习时,突然会冒出“学这么久了,看一集美剧吧!”的念头;为何晚饭吃了很多,睡前仍是管不住本身伸向零食的手;为何你打开手机想要背单词,却鬼使神差的戳开了微博;这些的本质都是原始大脑在做怪。

  好了,看到这里,你意识到敌人的存在了,即大脑的原始部分;你也意识到它惯用的伎俩——即时知足感。但这还不够,要战胜它,你得掌握科学的武器,也就是习惯的原理。

五.习惯的原理

  习惯的养成,依赖于四个部分:触机(cue)、惯性行为(routine)、奖励(reward)和信念(belief):

触机:即触发习惯的缘由,你能够想象成手枪的扳机,按下扳机,子弹就打出去了。习惯的触机有不少,多是时间、地点或场景。你早上刷牙的触机是起床这个动做;去吃午餐是由于时间到了(额,好吧,还有肚子饿了);有人习惯睡前刷微博,那么触机多是你躺下来盖上被子。触机自己没有好坏之分,决定习惯好坏的,是它引起的惯性行为。
惯性行为:之因此叫惯性,是由于它是无心识的,好比一打开电脑就先上网看看娱乐新闻;好比睡前必定要刷一下朋友圈。在创建新习惯的过程当中, 咱们的自制力,就用于修正那些引发拖延的旧行为,将其替换为新的惯性。在更正坏习惯时,你须要格外留意引起它的触机,同时关注本身的行为,不断提醒本身不要重蹈覆辙。这一步是最消耗时间和精力的过程,可能要与旧习惯反复拉锯,由于良好惯性行为的创建不只须要有自制力去克服旧的行为,还须要在行为结束时得到正向的反馈,也就是下面要说的“奖励”。
奖励:这是习惯养成中相当重要的一环,它每每被人们忽略。为何坏习惯容易养成且难以改变?由于它们的奖励每每即时而明显:打游戏、刷网页、吃零食这些哪一个不是这样?好习惯难以造成,也偏偏由于短时间的奖励不够明显。背单词、健身、练书法这些行为每每须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效果,有些人天生能从过程当中得到精神激励,但不少人不行,那咱们须要人为的赋予本身奖励:好比记录本身的成长和进步、时不时发个微博鼓励下本身、达成一些小目标时吃顿好的庆祝下等等(啊喂也不要暴饮暴食啊!)
关于奖励,稍稍多说几句。诸如学习、健身这种事自己是有点反人性的,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快速创建正向奖励机制呢?这个展开能写两本书...知乎上有不少学习、健身相关的优质答案了,我这里不赘述。我想提供一种思惟: 积极的、开放性的、成长性的思惟。即多去看看那些享受学习、享受健身的人是怎么作到这些事情的,尝试去学习他们的方法,把目光放在积极面上,而不是怀疑本身能力不行,以为本身作很差。 此外,强化你的“信念”有助于你得到精神上的正反馈。 信念: 这是支撑你创建习惯的内在动力:你想要天天背单词,是为了干掉英语考试;你想要学会弹吉他,是为了能在各类晚会上一显身手;你想要规律饮食、早睡早起,是为了身体健康;你想要健身减肥,多是想俘获女神/男神的芳心。总之,你是想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信念能让你你在养成好的习惯时得到精神上的正向反馈,同时,你的信念越强烈,就越能忍受改变过程当中的痛苦与反复。

  明白了这些,能够更好的帮你创建习惯,而关于如何创建习惯,有太多的技巧,诸如远离诱惑、分解目标、创建记录和反馈机制……多的能写出一本书(事实上有不少关于习惯的书了,后面我会推荐一本),我这里想说点心态上的东西,也是我在踩了无数坑后,用斑斑血泪换到的重要经验:

六. 三点心态

1.接受本身是个普通人

  真的,你们都是普通人,认可这一点没啥可耻的。拿我最喜欢的肌肉模型举例子吧,我始终以为,创建习惯也好,培养能力也好,都跟锻炼肌肉是一码事:你今天只能举30斤的哑铃,下周你最多举35斤,你不能说明天我就要举60斤。一样的,若是你以前从没去过健身房,不要期望刚开始一周能去三次,更科学的计划,是从一周去一次作起;若是你以前沉迷游戏,一周打七天,不要期望明天就能戒掉它,科学一点的目标,是下周只打六天。

  认可本身一口气吃不成个胖子,勇于面对现实,也是成熟的标志之一,不是吗?《积极心理学》中的建议是:对于通常人,一个月能创建一到两个习惯就很不错了。不要太贪心,你真能作到,一年下来至少养成12个习惯,你可以爆掉大多数人了。

  容许本身失败,容许本身休息,在此之上,我特别想强调的是:对本身少一些苛责,多一些鼓励。

2.少一些苛责,多一些鼓励

  咱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太过于强调严格自律和自我批评,却不多教咱们如何鼓励本身。太多人放弃改变,是由于在反复的失败后,用批评和苛责扑灭了本身心里的火种。

  我大学最堕落的两年,深受这种思想所害,最后让我走出来的,不止是不甘堕落,更是每次失败后,像对待朋友,有时甚至是像对待小孩子同样,鼓励本身,哄本身:“这周计划锻炼三次,只锻炼了一次?没事,也比不锻炼强吧,是否是计划不合理?下周试试两次吧!”“今天计划要学的又没学完,下午还刷了两个小时网页……不要紧,比昨天好啦!昨天刷了大半天好嘛!”。

  计划失败了,大多数人会羞愧,会痛苦,会责骂本身。但少有人去安慰本身,告诉本身“不要紧,你是个普通人,你总会有脆弱的时候”;少有人像鼓励朋友同样鼓励本身,跟本身说“加油,还有机会,来!想想下次怎么能够作得更好”。

  真的,在与欲望和弱点搏斗的过程当中,咱们大多数时候是没有队友的,你只有本身给本身打气。

  嗯,有人担忧过多的自我安慰会让本身松懈,因此我要强调的最后一点,是行动。

3.行动起来,从如今开始

  不管你苛责仍是鼓励本身,最后引起改变的,是行动。想作什么,如今就开始作吧,不要等到之后。在个人认知中,90%的“明天再说”等于“明天就忘” 。想看书的,今晚睡前就拿起来,哪怕只看一页;想锻炼的,今天就蹦跶起来,哪怕只是一组4分钟的燃脂训练;想学画画的,今天就画起来,哪怕就画一个水杯。

  只要你作了,不管多少,你都是在行动,都是改变,而如上一点所说:再微小的改变,都值得褒奖。

  就像虽然90%的人看了这篇回答,过两天仍是会忘记。但我以为吧,没关系啦,你们都是普通人嘛,别苛责本身,至少这么长的文章,你都快看完了,对不对?你仍是很棒哒!并且看了这篇文章自己,就是“从如今作起”的体现啊!

  你看,学以至用嘛,我就是这么看得开 ╮( ̄▽ ̄")╭

  最后,送一句我爱极了的话给你们:

Incremental change is better than ambitious failure.
逐步的改善好过雄心勃勃的失败。

End. 后记-为何要写这篇文字

  我曾是一个学渣,很渣很渣的那种:我背着笔记本去图书馆,却刷了半天的网页,又看了半天的电影,晚上我把本身骂一顿,决定明天好好学习,结果次日又故态复萌;我曾成天翘课打游戏,晚上通宵到早上7点,睡到中午1点,起来吃碗泡面,下午继续打,这样循环了一个多学期。我不是没有想过改变,但每一次下定决心后的热血,都持续不到三天,很快就会陷入计划失败-> 自责 -> 从新计划-> 计划失败的恶性循环。

  在至关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觉得自控力是限制本身进步的最大阻碍,我痛恨没有毅力的本身,以为这辈子没啥出息了。直到后来,见了不少不少人,读了不少不少书,我才明白之前不少对于自控、习惯和效率的理解都是错的。在那之后,我慢慢摆脱了诸如自控失败、拖延症这类问题的困扰,变成了别人眼中的“学霸”;我找到了本身喜欢作的事情,天天过得忙碌而有意义。

  而为了达到今天的状态,我走了太多太多的弯路,我也看到太多人,跟我掉进一样的坑里,想要爬出来,却由于力气用错了地方而徒劳无功。即便是寒假计划失败这样一件看上去很小的事,背后却隐藏着太多的学问,它们分散在不一样的书与课程里,没有足够经历的人,难以一窥全貌,结果就是反复的掉进坑里,在爬坡的过程当中耗尽了心力,最终放弃了本身。

  我经常想,若是当年有人告诉我正确的道理和方法,个人人生会不会顺遂不少?

  因此我啰啰嗦嗦的写这么多,哪怕只对一个读者有用,就不枉我花二十多个小时,去琢磨和修改这篇东西。

  最后的最后,再送两段话给你们:

“在生活的过程当中,会有不少次机会,让你不得不面对本身身上的缺陷和弱点,事实会一次又一次提醒你,你是一个不完美的人,须要改变。可人的本性是懒惰又脆弱的,大部分人选择麻痹本身,转向短时间的即时刺激(上网购物打游戏,暴食社交一晚上 情等),少数人选择改变本身,因而就会有痛苦,有反复,有成功和放弃。”
“没有人生来完美,每个趋近于优秀的人格,都是通过了屡次自我改造的结果。没有试图去改变的人,继续重复着本身日复一日的生活,看着那些早已看过的烂熟于心的风景,而对于正在改变的人来讲,每一天都是新的。”

  这两段话来自知友@陈诺,我稍有改动,基本没有曲解原意,推荐你们看看她的回答,不少答案对我帮助很大。

  在改变的路上没有捷径,只有不懈的坚持和科学的方法,祝大家每一天都和以前不同,每一天都是新的,你们共勉。

Ref.推荐阅读 & 参考文献

一篇回答没法解决全部的问题,但愿能给你们一些启发。这篇回答的全部重要观点,几乎都来自于下面这些书和课程,推荐给你们:

  1. 自控力 (豆瓣)
  2. 习惯的力量 (豆瓣)
  3. 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课

另附一篇回答,为何指望短时间内得到大幅改变的想法不切实际并且有害:

真·后记(2016.3.18更新)

  这篇回答短期内得到了大量的赞,这令我始料未及。我想强调一点,这篇文章的初衷,是给你们一些启发,让你们对习惯和自控有一些正确的认知。更全面科学的解答,我仍是极力推荐你们学一学上面的书和课程。

  此外,一晚上顿悟从而扭转人生这样的事极少发生。真正的顿悟(例如王阳明龙场悟道)之因此能发生,源于以前长期的实践和思考,是量变的积累遇到了合适的契机,从而引起了质变。

  改变没有捷径,它是漫长的过程,它始于你的意愿,在正确的行动下获得积极的结果。《自控力》这本书不少人买了,有多少真的看完了?又有多少人长期对照本身的问题回去翻阅过三遍以上?又有多少人按它讲的方法去冥想、去运动、去观察记录本身的行为?《幸福课》也有不少人看过,又有多少人认真的作笔记,按课里的方法去设定目标、去挑战风险、去写感恩记录、去关注事物的积极面?

  懂得不少道理只是前提,决定你能不能过好这一辈子的,是你的选择和行动。

 

做者:秋霜色连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368231/answer/90497581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