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心理学

1.心理账户 花钱有很多目的,对于不同的目的,愿意花的钱不同。这就是理查德·塞勒的“心理账户”理论。   2.比例偏见 针对低价品,商家喜欢标出折扣;针对高价品就标降价。这两种策略都是为了让你觉得划算。   3.价格锚点 购物时,会先找差不多的货比一比,一般不会选高价和低价,而是选中间价   4.损失规避 我们得到一件东西会开心,失去会难过,这种难过是开心的很多倍。   5.沉没成本 事实上,交了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