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 一名 iOS 开发者的 React Native 开发经历

一名 iOS 开发者的 React Native 开发经历

若是你是一名 iOS 开发者,你应该据说过 React Native。它给出了简单而吸引人的承诺:一次编写,两处部署,同时搞定 iOS 与安卓版本的 app。我是一名资深的 iOS 开发者(仍是一名更资深的 macOS 开发者),我想分享我应用这门神奇技术的经历。前端

去年,咱们和一个客户进行过交谈。他们来找咱们是由于他们想尽快完成他们的 iOS app。在讨论的过程当中,他们提到了这个叫作 React Native 的东西。他们有个善于使用 Javascript 的 web 开发人员,那我的指出使用 RN 可让开发速度快不少。这场谈判最终咱们没有达成共识而是以失败了结,但这件事也让我开始思考是否应该将 RN 归入咱们的技术栈中react

几周后一位老友来访,让我为他出版的一本书制做一个 app 做为补充参考资料。由于这个工做我找到了一线机会:这是一个很棒的时机来试一试 React Native。因为他的读者大多数使用安卓系统,所以「一次编写,两处部署」的理念在此深得我心。android

我不会带你亲历一遍个人各类尝试和遇到的问题。但我要说的是,就这么一个简单的 app,并不能使用 RN 很好的进行开发。如下是缘由。ios

首先,我必须说一下除开「一次编写,两处部署」的承诺,我喜欢 React Native 的地方。git

  • React.js,RN 由它而生。它是一种描述与更新 UI 的优雅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组件使用一组传递给它的属性由上到下渲染其 UI。感谢 React 的虚拟 DOM,当属性变化时 UI 会当即更新,使得 model 与 view 可以自动且无缝地同步。我多么但愿 iOS 的 UIKit 也这样设计啊!
  • 更新 JSX 代码就能够在模拟器中更新 app 而不须要从新编译与从新运行,这点真的很棒。
  • 蓬勃发展的 RN 社区提供了数以百计的预制组件,你能够在你的 app 中使用它们。(实际上我很是讨厌这种看似专业的「脚本小子」的编程方法。构建一个大部分都不是你本身写的,而且弄不明白的 app,将会致使以后的维护如同陷入泥潭通常困难)
  • 我很担忧 RN 的性能,可是在个人经历中它并无出现问题。滚动和动画都很流畅。毕竟 RN app 大部分使用的是平台原生的 UI 控件,RN 的工程师们也对它们进行了很好的优化。

那么为何我不喜欢它呢?老实说,我并非 React Native 的目标用户。我熟悉 Javascript 但我并不精通它,我精通的是 Swift/Objective-C。我很快就意识到,若是我使用 RN 来完成这个 app,将会比我用 Swift 慢 10-20 倍。固然,安卓版本还要单独写,可是考虑到我学习 RN 的学习曲线,我还不如去学习 Java。程序员

除此以外,我认为采用 RN 的解决方案还有一些严重的问题。github

脆弱的依赖链

React Native 并非一个一站式解决方案。我制做了一个粗略的必要组件依赖图:web


上图为React Native 的依赖链

若是你来自 web 开发的世界,这可能对你来讲很正常;可是对我来讲,这很不正常。个人世界中有 Xcode,任何建立 Swift/Obj-C/iOS/Mac/Apple TV 等 app 所须要的东西都已经封装好并由 Xcode 管理。依赖链和前面的图同样(甚至更长),可是依赖链中的东西都保证是同步且兼容的。编程

我如今确定 RN 依赖链中的大多数组件都是互相兼容的。但我遇到了四五个须要在 StackOverflow 上花几小时寻求解决方案的问题。在我心中更重要的是以后会发生的事情。例如,升级 Nuclide(IDE 的 RN 拓展)可能须要新版的 Atom。我系统中的另外一个工具须要新版的 winston,若是那个版本不兼容 RN 怎么办?后果可想而知。json

被打破的承诺

事实证实「一次编写,两处部署」的承诺只有部分实现了。我遇到了必需要把个人 RN app 根据目标平台(iOS 或安卓)进行「分支」的问题。例如 tab bar,你可能认为像它这么随处可见的组件会被 RN 列为「一等公民」,但事实不是这样的。RN 为 iOS 收录了 TabBarIOS 组件,可是由于某些缘由它在安卓上并不相同。相反,在 GitHub 上有一堆的教程和解决方案教你如何从头作起。又例如 nav bar,iOS 的 NavigatorIOS 与安卓的 Navigator 工做方式差异巨大。这些核心的导航功能结构在两个平台上的差别会致使要为每一个平台分别编写大量的不一样的文件与组件。我开始感受到,尽管承诺很神奇,尽管我在用同一种语言,但其实我仍然在写两个不一样的 app。

  • 实际上,这个「承诺」实际上是别人推断的,并非官方宣称的(至少 Facebook/RN 的人没有这么宣称过)。官方宣传的是「一次学习,随处编写」。

使人惊讶的技术限制

我在作的这个项目实际上是一个层级化的参考指南。书做者和我为目录与文章用咱们设计的 UI 范式规划了一套挺合理的布局。根据咱们的想法,咱们能够经过连接或导航跳转到数百个使用静态内容的详情页中。我写好了代码,但奇怪的是我调用 require() 一直不成功。我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了解到 RN 限制您没法从任意路径读取文件。显然你的 RN app 在编译时收集了全部可能用到的路径,任何编译器没法找到的路径都将不能读取。因此你能够用 require(‘../file1.json’) 但不能用 require(‘../file’ + ‘1’ + ‘.json’)。这个让人惊讶的限制使得咱们的架构没法实现。

冒牌货般的 UI

你最终完成的 RN app 可能既不像原生的 iOS app 也不像原生的安卓 app。大多数用户可能不会察觉这个问题,但有些人会发现更大的问题。你有可能会丢失一些用户会注意到的平台特有的细节,例如不能从左侧右滑来返回。(当你用 NavigatorIOS 完成两个平台的导航时会出现这个问题)

总而言之,iOS 开发者不该该将 React Native 视为两个平台的跨平台解决方案。写一个原生的 iOS app 将会花费更少的时间并可能获得更棒的 UX。对于安卓 app 也同样,因此我认为你们应该更多的去专一于平台原生解决方案。

何时用 RN 才是正确的呢?若是你是一个专业的 Javascript 程序员或者你有这么一个员工,而且你不打算配置 iOS 开发或安卓开发人员,那么你可能会从中获益。还记得那个想要尽快作好跨平台 app 的那个客户吗?他们有一名 Javascript 工程师,他们 app 的 v1.0 版本最近才出如今应用商店中。此时,距他们联系咱们已通过去了 8 个月。

最后是无耻的广告时间!若是你须要人帮你开发 iOS app,请点这里

掘金翻译计划 是一个翻译优质互联网技术文章的社区,文章来源为 掘金 上的英文分享文章。内容覆盖 AndroidiOSReact前端后端产品设计 等领域,想要查看更多优质译文请持续关注 掘金翻译计划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