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低代码平台核心能力与国内外典型低代码开发平台对比

转载自:https://www.jianshu.com/p/665...前端

近期,Gartner、Forrester等行研机构陆续更新了低代码相关的报告,报告中对低代码的能力模型进行了调整。从总体方向上看,上述行研机构在评估低代码开发平台产品时,提高了数据模型/模型驱动的重要性,而且细化了开发管制(governance)相关的要求。数据库

事实上,随着低代码应用场景的泛化和深化,国际上的主流行研机构已经明确了“低代码开发和传统开发方式在应用场景上一致”的大方向,而且按照开发复杂系统、大规模系统的标准,衡量低代码开发工具。编程

核心能力体系

在此背景之下,我根据对低代码行业的观察和理解,再考虑上中国特有的需求,整理出一份低代码开发平台核心能力,分为开发、扩展、体验和管制四个方面,供技术选型参考。后端

1. 开发

1.1 模型驱动开发安全

模型驱动是软件开发的成熟方法论,是企业级系统开发的通行作法。模型驱动开发大体能够分为三个阶段:微信

数据模型:根据数据库设计范式,制做出由数据表、关系、约束等构成的数据模型
业务模型:将业务逻辑构建在数据模型之上,造成完整的业务模型(也称领域模型)
交互界面:基于业务模型开发交互页面,编排业务模型以实现业务操做app

1.2 可视化:UI设计运维

使用可视化的方式构建前端界面和前端交互行为。若是您的项目须要保持统一的VI,那么是否支持引入CSS文件也须要归入考察项目。数据库设计

1.3 可视化:逻辑处理开发工具

使用可视化的方式,在前端或者后端构建业务处理逻辑。对于有事务性要求的企业级应用项目,如ERP、WMS或财务,须要重点关注后端业务逻辑处理的开发方式。

1.4 可视化:系统运维

低代码开发平台应关注软件开发的全生命周期,部署、迭代、监控等环节的可视化,一样能够大幅下降软件的总体成本。

2. 扩展

2.1 数据库集成

数据库集成能力是打通“数据孤岛”的必备条件,也是成本最低的方案之一。是否可以链接外部的数据库,是否可以调用该数据库上存储过程等编程能力,对大企业的软件开发项目来讲相当重要。

2.2 WebAPI集成

现代的软件系统和SaaS服务均以Web API的形式对外提供接口,用于集成。经过调用Web API可让低代码开发平台具有更强大的开发能力和更普遍的应用场景。

2.3 编程接口

软件需求和IT环境的变化一般会超过开发平台的迭代,编程接口即是避免“卡在最后一千米”的最后一道防线。

2.4可扩展的组件生态

在编程接口的基础上,若是可以存在一个组件生态,让用户能快速找到本身所需的开发功能,避免“重复造轮子”,何乐为不为呢。

3. 体验

3.1 响应式页面支持

响应式页面能够分为流式布局和网格布局两种。支持响应式页面意味着用户无需针对特定的屏幕尺寸作专门的设计,能够大幅提高UI的开发效率。

3.2 定制化的原生APP支持

为了充分利用硬件的特性,针对iOS或Android开发原生APP依然没有被抛弃。是否能构建从Logo到功能,全定制化的原生APP对于某些项目来讲,依然是必须项目。

3.3 本土化移动端支持

移动办公在国内基本上等同于钉钉和微信,因此,低代码开发平台须要具有与这两个IM软件无缝对接的能力,从页面嵌入到用户集成,不容忽视。

4. 管制

4.1 Web版IDE

相比于桌面版的IDE,Web版具有更快速的部署、更统一的版本等优点,对于大型项目开发团队而言,为此牺牲必定的开发效率均可以接受。

4.2 版本管理

企业级应用的高复杂度和频繁的需求变动决定了版本管理的重要性。事实上,在专业开发领域,版本管理已经成了标配,并基于此衍生出了完整的项目管理方法论。

4.3 代码仓库管理

与代码相似,用户使用低代码工具开发的资产也是公司或团队的财富,如何安全可靠的保存这些资产,将其存放在位于局域网或互联网的Git等代码库,配置访问权限是个好思路。

4.4 局域网部署

在中国,依然有不少企业对数据和应用程序的可控性提出很是严苛的要求,若是用户须要为他们开发核心业务系统,支持局域网部署,在彻底没有互联网的状况下也能够开发、部署和使用就成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国内外典型产品横评

为了直观的展现核心能力体系,我选取了国内外几个典型的低代码开发平台产品(outsystemspowerapps活字格钉钉宜搭)进行横评。这里的评价仅为定性,不涉及定量。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国内外典型低代码开发平台对比

若是你在实际项目中使用过某个低代码平台,欢迎使用这套体系对该产品进行评价,回复到评论中,供你们参考。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