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Python中元类Metaclass(一):什么是元类

简单的讲,元类建立了Python中全部的对象。python

咱们说Python是一种动态语言,而动态语言和静态语言最大的不一样,就是函数和类不是编译时定义的,而是运行时动态建立的数据库

比方说咱们要定义一个HelloWorld的class,就写一个helloworld.py模块:app

class HelloWorld(object):
    def helloworld(self):
        print('Hello World!')

当Python解释器载入helloworld模块时,就会依次执行该模块的全部语句,执行结果就是动态建立出一个HelloWorld的class对象,测试以下:ide

>>> from helloworld import HelloWorld
>>> h = HelloWorld()
>>> h.helloworld()
Hello, world!
>>> print(type(HelloWorld))
<class 'type'>
>>> print(type(h))
<class 'helloworld.HelloWorld'>

type()函数用来查看一个类型或变量的类型,HelloWorld是一个class,它的类型就是type,而h是一个实例,它的类型就是class Helloworld函数

咱们说class的定义是运行时动态建立的,而建立class的方法就是使用type()函数工具

定义:type(类名, 父类的元组(针对继承的状况,能够为空),包含属性的字典(名称和值))测试

type()函数既能够返回一个对象的类型,又能够建立出新的类型,好比,咱们能够经过type()函数建立出HelloWorld类,而无需经过class HelloWorld(object)...的定义:spa

>>> def helloworld_outside(self): # 先定义函数
...     print('Hello World!')
...
>>> HelloWorld = type('HelloWorld', (object,), dict(helloworld=helloworld_outside)) # 建立HelloWorld class
>>> h = HelloWorld()
>>> h.helloworld()
Hello, world!
>>> print(type(HelloWorld))
<class 'type'>
>>> print(type(h))
<class '__main__.HelloWorld'>

那么要建立一个class对象,type()函数须要依次传入3个参数:code

  1. class的名称;
  2. 继承的父类集合,注意Python支持多重继承,若是只有一个父类,别忘了tuple的单元素写法;
  3. class的方法名称与函数绑定,这里咱们把函数helloworld_outside绑定到方法名helloworld上。

经过type()函数建立的类和直接写class是彻底同样的,由于Python解释器遇到class定义时,仅仅是扫描一下class定义的语法,而后调用type()函数建立出class。对象

正常状况下,咱们都用class Xxx...来定义类,可是,type()函数也容许咱们动态建立出类来,也就是说,动态语言自己支持运行期动态建立类,这和静态语言有很是大的不一样,要在静态语言运行期建立类,必须构造源代码字符串再调用编译器,或者借助一些工具生成字节码实现,本质上都是动态编译,会很是复杂。

metaclass

除了使用type()动态建立类之外,要控制类的建立行为,还可使用metaclass

metaclass,直译为元类,简单的解释就是:

当咱们定义了类之后,就能够根据这个类建立出实例,因此:先定义类,而后建立实例。

可是若是咱们想建立出类呢?那就必须根据metaclass建立出类,因此:先定义metaclass,而后建立类

因此,metaclass容许你建立类或者修改类。换句话说,你能够把类当作是metaclass建立出来的“实例”。

metaclass是Python面向对象里最难理解,也是最难使用的魔术代码。正常状况下,你不会碰到须要使用metaclass的状况,因此,如下内容看不懂也不要紧,由于基本上你不会用到。

咱们先看一个简单的例子,这个metaclass能够给咱们自定义的MyList增长一个add方法:

class ListMetaclass(type):
    def __new__(cls, name, bases, attrs):
        attrs['add'] = lambda self, value: self.append(value)
        return type.__new__(cls, name, bases, attrs)

class MyList(list, metaclass=ListMetaclass):
    pass

下面是运行结果,测试一下MyList是否能够调用add()方法:

>>> L = MyList()
>>> L.add(1)
>> L
[1]

经过这个例子咱们能够看到,自定义咱们的MyList分两步:

1. 建立Metaclass,用来建立/修改类

2. 建立实际的MyList Class

首先咱们来看第一步,建立Metaclass:

class ListMetaclass(type):
    def __new__(cls, name, bases, attrs):
        attrs['add'] = lambda self, value: self.append(value)
        return type.__new__(cls, name, bases, attrs)

  • 类名的定义:定义ListMetaclass,按照默认习惯,metaclass的类名老是以Metaclass结尾,以便清楚地表示这是一个metaclass
  • Metaclass的父类:Metaclass是类的模板,因此必须从`type`类型派生:
  • 选择__new__函数做为实现"修改类"的函数
    • 函数__new__(cls, name,bases,attrs)中,"cls"相似于类中其余函数的self参数,例如__init__(self),只不过self表明建立的对象,而cls表明类自己(__init__做为实例初始化的函数,须要把实例自己做为参数传进去,这样咱们才能保证被修改的是实例;同理,__new__函数须要把类自己做为参数传进去,才能保证被初始化的是当前类); name表明类的名称;bases表明当前类的父类集合;attrs表明当前类的属性,是狭义上属性和方法的集合,能够用字典dict的方式传入
    • 对__new__的定义def __new__(cls, name,bases,attrs),实际上,“new”方法在Python中是真正的构造方法(建立并返回实例),经过这个方法能够产生一个”cls”对应的实例对象因此说”new”方法必定要有返回,要把建立的实例对象返回回去。在此,咱们把对类的修改放到__new__方法中,而后返回修改事后的实例对象。另外,很简单的道理,选择type.__new__函数做为return的值,是由于咱们的ListMetaclass继承自type,所以应该返回class type的__new__函数建立的对象。
class MyList(list, metaclass=ListMetaclass):
    pass

有了ListMetaclass,下一个问题是如何使用ListMetaclass?

首先咱们须要先谈一谈Python建立class的机制:

当建立class的时候,python会先检查当前类中有没有__metaclass__,若是有,就用此方法建立对象;若是没有,则会一级一级的检查父类中有没有__metaclass__,用来建立对象。建立的这个“对象”,就是当前的这个类。若是当前类和父类都没有,则会在当前package中寻找__metaclass__方法,若是尚未,则会调用本身隐藏的的type函数来建立对象

值得注意的是,若是咱们在作类的定义时,在class声明处传入关键字metaclass=ListMetaclass,那么若是传入的这个metaclass有__call__函数,这个__call__函数将会覆盖掉MyList class的__new__函数。这是为何呢?请你们回想一下,当咱们实例化MyList的时候,用的语句是L1=MyList(),而咱们知道,__call__函数的做用是能让类实例化后的对象可以像函数同样被调用。也就是说MyList是ListMetaclass实例化后的对象,而MyList()调用的就是ListMetaclass的__call__函数。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若是class声明处,咱们是让MyList继承ListMetaclass,那么ListMetaclass的__call__函数将不会覆盖掉MyList的__new__函数。

所以,咱们在定义类的时候还要指示使用ListMetaclass来定制类(即在MyList class定义时,在class声明处传入关键字参数metaclass=ListMetaclass):咱们传入关键字参数metaclass后,python会在当前class里建立属性__metaclass__,所以它指示Python解释器在建立MyList时,要经过ListMetaclass.__new__()来建立,在ListMetaclass.__new__()中,咱们能够修改类的定义,好比,加上新的方法,而后,返回修改后的定义。

Ok,下面测试一下MyList是否能够调用add()方法:

>>> L = MyList()
>>> L.add(1)
>> L
[1]

而普通的list没有add()方法:

>>> L2 = list()
>>> L2.add(1)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AttributeError: 'list'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add'

动态修改有什么意义?直接在MyList定义中写上add()方法不是更简单吗?正常状况下,确实应该直接写,经过metaclass修改纯属变态。

可是,总会遇到须要经过metaclass修改类定义的。ORM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ORM全称“Object Relational Mapping”,即对象-关系映射,就是把关系数据库的一行映射为一个对象,也就是一个类对应一个表,这样,写代码更简单,不用直接操做SQL语句。

我将会在下一次文章中详细讲讲ORM是怎么工做的。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