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概述---笔记


1.链接网络的2种方式:路由器(基于网络层IP),应用层传输只考虑IP,不考虑源目IP是否在同一张网上;
交换机(桥接,基于链路层mac),使得多个局域网LAN链接在一块儿,这样看来就像1个大局域网。

2.以太网帧的封装模型:
以太网首部----IP首部----TCP首部----应用数据----以太网尾部
(14字节)    (20字节)(20字节)              (4字节)

3.协议域:因为TCP,UDP,ICMP和IGMP都要向IP传送数据,所以IP必须在生成的IP首部中加入某种标识,以代表数据属于哪一层。为此,IP在首部中存入一个长度为8bit的数值,称做协议域。1表示ICMP,2表示IGMP,6表示TCP,17表示UDP。------------(在wireshark中,打开网络层报文,查看Proocol字段)

4.类型域:网络接口分别要发送和接收 I P、ARP和RARP数据,所以也必须在以太网的帧首部中加入某种形式的标识,以指明生成数据的网络层协议。为此,以太网的帧首部也有一个 16 bit的帧类型域。(常见的0*0800----IPV4)

5.分用:数据就开始从协议栈中由底向上升,同时去掉各
层协议加上的报文首部。每层协议盒都要去检查报文首部中的协议标识,以肯定接收数据的上层协议。过程:《1》根据以太网首部中的帧类型进行分用;《2》根据IP首部中的协议值进行分用;《3》根据TCP或UDP首部中的端口号进行分用。

6.客户--服务器模型:讲解重复性服务器或并发型服务器的区别
正常的处理请求过程:
I1. 等待一个客户请求的到来。
I2. 处理客户请求。
I3. 发送响应给发送请求的客户。
I4. 返回I 1步。
重复性服务器主要问题发生在I2,当服务器处理I2时,不能为其余客户提供服务;
并发性服务器则不一样,处与I2时,将生成新的进程、任务或线程,来处理每一个客户的任务。当处理完毕,将终止原新起的资源。
通常来讲,TCP服务器是并发的,而UDP服务器是重复的,但也有例外。

7.端口号的分类:
知名端口号介于1-255之间,256-1023一般由Unix系统占用;1024--5000为临时分配端口区域,为实现大多数tcp/ip通讯;大于5000为其余服务器预留用。

8.使用TCP/IP协议的应用程序一般采用两种应用编程接口(API):socket和TLI

9.T C P / I P协议族分为四层: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和应用层,每一层各有不一样的责任。在T C P / I P中,网络层和运输层之间的区别是最为关键的:网络层( I P)提供点到点的服务,而运输层(T C P和U D P)提供端到端的服务。编程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