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目的:规范化零件建模,这是机械的基本功夫。数据库
零件建模流程,以下:安全
注:这是国标《GB/T 26099-2010 机械产品三维建模通用规则》中的流程,具备必定的权威性,新手请严格按照流程来建模,老手能够查漏补缺。工具
在建模前应对软件系统的基本量纲进行设置,这些量纲一般包括模型的长度、质量、时间、力、温度等。如下是国标的设置方法:布局
①在3d图的主界面选择:工具-选项-文档属性-总绘图标准-GB;性能
在下一章 基础篇:4)工程图出图 中有详细介绍。优化
如流程图所示,如果工程图中有任何错误,都是在3d模型中修正,从而保证3d与2d图纸的一致性。spa
零件建模特征的使用应符合如下要求:.net
a)特征应全定位,不得欠定位或过定位,另有规定的除外,优先使用几何定位方法,例如平行、垂直或重合,其后才使用数值定位方法;a)草图应尽可能体现零件的剖面,且应按照设计意图命名;设计
b)草图对象通常不该欠约束(概念设计中的打样图和草图容许欠约束)和过约束。3d
//这两条在前一章已经详细描述了。
a)除非有特殊须要,倒角(或倒圆)特征不该经过草图的拉伸或扫描来建立;
b)倒角(或倒圆)特征通常放置在零件建模的最后阶段完成,除某些特殊状况,可将倒角(或倒圆)特征提早完成。
//如塑胶件建模,全部的边缘通常都须要倒圆角,这些倒角会在最后阶段一一添加(不能一次添加完毕),出错的概率才最少。
表达式的使用应符合如下要求:
a)表达式的命名应反映参数的含义;
b)表达式中变量的命名应符合应用软件的规定;
c)对于常用的表达式和参数可在模板文件中统一规定;
d)对于复杂表达式应增长相应的注释。
//做者尽可能不用表达式,由于修改的时候会出问题太多。
在评价模型的可视化效果时,为了提升模型的可读性和真实性,可对模型进行合理的着色处理。着色时,可参照零件实物的颜色或纹理进行。在进行渲染处理时,应包括如下内容:
a)灯光照明效果渲染;
b)材料及材料表面纹理效果渲染;
c)环境与背景的效果渲染。
//结构工程师不多干这事情。
在三维建模设计时,针对DFM应考虑如下因素:
a)外形曲面应光顺;
b)曲面片尽可能采用直纹曲面;
c)外形曲面片的划分应便于加工和成形。
在数控及其余加工零件的三维建模设计中,针对DFM应考虑如下因素:
a)模型数据应提供加工所需的基准面信息;
b)模型数据应提供零件加工和安装所需的工艺孔、定位孔等;
c)应提供全部实体定义中忽略标识的孔的中心线;
d)有特殊加工要求的零件应提供所要求的加工信息。
标准件模型应优先采用具备参数化特色的系列族表方法创建。对于没法参数化的零件,亦可创建非系列化的独立模型。为了知足快速显示和制图的须要,标准件应按GB/T 24734.11规定的方法采用
简化级表示。
//SolidWorks自带标准零件库,只用于参考,但不建议使用。因为软件问题,标准零件库的零件加载容易出错,不利于工程图出图,因此仍是建议自行创建(或从标准零件库复制出来使用)。
外购件产品的模型推荐由供应商提供。用户可根据须要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转换后的模型是否须要进一步修改,由用户根据使用场合自行肯定。转换后的初始模型应予以保留,并伴随装配模型一块儿进入审签流程。
对没法从供应商处得到外购件的三维模型,可由用户自行创建。容许根据使用要求对外购件模型进行简化,但简化模型应包括外购件的最大几何轮廓、安装接口、极限位置、质量属性等影响模型装配设计的基本信息。
球面半径、润滑槽、滚花、零件倒圆与倒角、砂轮越程槽等结构要素按GB/T 6403.1~GB/T 6403.5中的规定容许不建模,但必须采用注释对其进行说明。
//滚花能够不建模,但3d图外观中须要有表示,而后工程图中滚花须要按照标准标注和绘制。
为了缩短三维数字模型的建模时间,节省存储空间,提升三维数字模型的调用速度,三维数字模型的几何细节简化应遵循如下原则:
a) 三维数字模型的简化应便于识别和绘图;
b) 三维数字模型几何细节的简化不致引发误解或不会产生理解的多义性;
c) 三维数字模型几何细节的简化不能影响自身功能表达和基本外形结构,也不能影响模型装配或干涉检查;
d) 三维数字模型几何细节的简化要考虑三维模型投影为二维工程图时的状态;
e) 三维数字模型几何细节的简化要考虑设计人员的审图习惯。
//总的来讲,做者推荐尽量不要用简化!
a) 与制造有关的一些几何图形,如内螺纹、外螺纹、退刀槽等,容许省略或者使用简化表达。但简化后的模型在用于投影工程图时,应知足机械制图的相关规定;
//内螺纹、外螺纹SolidWorks有简化方式,做者也推荐运用。但退刀槽通常建议画上,不然有些制造商真的会忽略。
b) 若干直径相同且成必定规律分布的孔组,可所有绘出,也可采用中心线简化表示;
c) 模型中的印字、刻字、滚花等特征容许采用贴图形式简化表达,必要时,亦可配合文字说明;
//贴图是简化的好方式。
d) 在对标准件、外购件建模时,容许简化其内部结构和与安装无关的结构,但必须包含正确的装配信息。
在对模型提交和发布前,应对模型完成以下检查:
a) 模型是稳定的且可以成功更新;
b) 具备完整的特征树信息;
c) 全部元素是惟一的,没有冗余元素存在;
d) 零件比例为全尺寸的1:1三维模型;
e) 自身对称的零件应创建起完整的零件,并明确标识对称面;
f) 左、右对称的一对零件应分别创建各自的零件模型,并用不一样的零件编号进行标识,建模时容许利用参照方法简化建模;
g) 模型应包含供分析、制造所需的工程要素。
完成后的模型须要提供给相关用户使用时,必须经由发布流程进行发放,相关用户通常包括:分析工程师、工艺工程师和制造工程师等。
三维数字模型的发布应遵循如下原则:
a)模型在发布前应进行必要的清理,须要时,可去除与下游相关用户使用无关的信息;
b)模型发布时,应根据不一样应用场合肯定其所包含的几何要素、约束要素和工程要素信息的构成,例如:将原始模型发布为轻量化模型,以知足对模型调用速度要求较高的场合;
c)模型发布时,可根据企业或行业的规定对模型的视角、颜色、零部件状态(如:自由状态或装配状态)等进行统一规定;
d)下游相关用户应以发布模型做为设计输入;
e)一旦进入发布阶段,模型就处于“锁定”状态,不得在未经变动审批状况下对其进行修改;
f)如需对模型进行修订,须由模型的建立人或受权人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修订;
g)修订后的模型新版本从新发布时,应通知相关用户,以保持发布模型的及时更新。
已发布的模型可根据须要用于不一样应用场合,这些应用一般包括:工程分析与优化、投影工程图、装配建模、变型设计、宣传与培训等。
为了知足不一样应用环境,发布的数字模型应至少包含如下内容:
a) 对于工程分析类应用,发布的模型应包括几何信息、材料信息(例如名称、密度、弹性模量、屈服极限、强度极限、泊松比等)、优化变量等;
//材料定义通常在分析软件中定义,工程师须要提供材料物性表。如果在建模软件中定义,会由于软件对接问题而出错。
b) 对于二维工程图应用,发布的模型应包括几何信息、技术要求、尺寸公差、形位公差、粗糙度、剖面信息等;
//工程图出图通常是和建模是同一我的,否则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等问题,除非这家公司的流程真的很是成熟了。因此模型中不须要技术要求、尺寸公差、形位公差、粗糙度等;
c)对于加工制造应用发布的模型应包括几何信息、尺寸公差、几何公差、表面结构、制造要求等;
//通常建模中只包括零件的理论尺寸,而做者为了提升合格率,屡次建议你们建模的理论尺寸在公差的中心。
d) 对于装配建模的应用,发布的模型应包括几何信息、装配形式、配合公差、摩擦系数等;
//同理,模型中不须要配合公差、摩擦系数等
e) 对于宣传与培训的应用,发布模型应包含几何信息、材质与纹理、光源信息、环境信息等。
机加零件设计需考虑零件刚、强度要求、工艺性要求、制形成本等方面,应考虑零件的装配、拆卸和维修。
机加零件建模时应考虑如下整体原则
a)零件的建模顺序应尽量与机械加工顺序一致;
//只要作到这一条,机械加工工艺的零件设计上就能够称为独挡一面的工程师了。但这一点十分困难,由于机械加工刀具和顺序繁杂,并且实时进步,做者就吃过亏,不敢说本身精通机械加工。
b)在保证零件的设计强度和刚度要求的前提下,应根据载荷分布状况合理选择零件截面尺寸和形状;
c)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零件抗疲劳性能,尽可能使零件截面均匀过渡,尽可能采用合理的倒圆,以下降应力集中;
d)机加零件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工艺性(包括刀具尺寸和可达性),避免零件上出现没法加工的区域;
e)铣削加工的零件应设计相对统一的圆角半径,以减小刀具种类和加工工序。
机加零件建模时应知足如下整体要求
a)采用自顶向下设计零件时,零件关键尺寸(例如主轴孔、定位孔的关键尺寸等)应符合上一级装配的布局要求;
b)对零件进行详细建模时,能够把零件装配在上级装配件中,利用装配件中相对位置,对零件进行详细建模,也能够在零件建模环境下直接建构;
c)为了得到较高的加工精度和较好的零件互换性,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应尽可能统一,避免加工过程复杂化
d)钻孔零件应充分考虑孔加工的可操做性和可达性,对于方孔、长方孔等通常不该设计成盲孔;
e)选用合理的配合公差、几何公差和表面结构。
锻件通常包括自由锻件和模锻件,铸件通常包括砂型铸件和特种铸件。铸锻零件建模应符合如下
整体原则:
a)采用铸造工艺成形的零件,应考虑流道、浇口纤维方向、流动性等要素;
b)采用锻造工艺成形的零件,应考虑纤维方向、流动性、应力集中等要素;
c)铸锻成形的零件建模时应考虑材料的收缩率。
铸锻零件建模时应知足如下整体要求:
a)模锻件建模时可采用注释给出零件的纤维方向信息;
b)铸锻零件模型上的起模特征通常应建出;
c)铸锻零件模型上的圆角特征一般应建出,如确实须要简化,应在注释中给出说明;
d)铸锻零件中的机加特征应符合机加零件的建模要求。
可展开的钣金零件模型至少应包含如下内容
a)准确的折弯系数表;
b)成形曲面;
c)以成形曲面上直线和曲线定义的零件边界
d)弯折线和下陷线;
e)紧固件的安装孔位;
f)零件厚度、弯曲半径等信息。
钣金零件建模的基本流程以下
a)设置环境参数;
b)选取或建立坐标系、基本目标点、基准线、基准面
c)构造零件待征轮廓线;
d)几何待征设计,生成三维模型;
e)模型检查与修改。
管路零件材料的肯定,一方面应根据系统的工做压力和工做温度范围,另外一方面应考虑导管中介质的特性,以及知足耐油性和耐腐蚀性的要求。
管路零件建模通常应遵循下列原则:
a)肯定合理的直径保证油泵液压马达等附件所需的流量和压力要求;
b)根据系统设计要求,选择适当的导管链接形式,保证管路组件具备良好的密封性、抗振性和耐疲劳性
c)在知足导管安装协调的状况下,一根导管应采用一个相同弯曲半径值,以简化制造工艺;
d)管路敷设的层次应考虑安全性和维修性,走向避免迂回曲折,减小复杂形状,减少流体阻力;
e)导管的支承、固定应合理而可靠。
管路零件建模基本流程以下
a)管路参数的设定;
b)管线的设计;
c)管线的修改
d)管路构建;
e)管路修改。
线缆数设应至少知足如下原则:
a)安全可靠性要求;
b)电磁兼容性要求;
c)便于检查和维修
d)防止机械磨损和损坏;
e)便于拆卸和完整地更换线缆。
线缆建模的基本流程以下:
a)系统环境设置;
b)接线图设计;
c)电器零件模型创建;
d)进行线缆敷设,根据须要可输出敷设二维图;
e)定义电线路经,根据须要可输出接线图;
f)输出展开的线缆二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