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目的:明确3d绘图也有相应的准则,遵照者方有相应的进阶之路。安全
学习完成3d制图,最直接的评价标准就是--拥有本身的建模思想。微信
其表现为:工具
1)建模思路明确,能独立创建任何3d模型;(能达到无所不建的标准)学习
2)建模简练,易读;(换我的也能明白建模过程)优化
3)能更换建模工具而不影响制图水平。(SolidWorks、UG、Pro/e、CATIA怎么变都行,不过我的感受CATIA实在不人性化,界面不友好)ui
注:以做者的经验,通常来讲达到这种程度建模水平须要一年以上的实战经验,那些刚摸软件3个星期就号称会的,哥也只能╮(╯▽╰)╭。spa
至于建模水平如何达到这种水平,只有平时按标准多画多练,这天然不用多说。(技术行业都是一回事,只说不练者是永远不会的。)设计
1)3d图纸也是正式的工程图纸3d
也许不少工程师都会说,3d图纸只是一种参考性图纸,正式的工程图仍是要依据2d图来。这是话不能算彻底错,毕竟有历史缘由放在那里。详见基础篇第一章:3d与2d的设计变迁。对象
但做者能够负责任地说,在如今这个时代,3d图纸绝对是正式的工程图纸。
缘由在于:
①3d建模也有正式的国标要求:《GB/T 26099-2010 机械产品三维建模通用规则》。
②样机制造、开模、检测等不少量产程序上依赖3d图纸的(依赖程度甚至大于2d工程图);3d图纸出错,这些过程也会出错。
基于这些缘由,做者但愿同行业工程师能正视3d图纸,为了制做更好的产品。
2)做者后来在标题上加了规范化,就是但愿同行业工程师能放弃各类随意绘图的习惯,为产品质量的优化打下基础。不如说这是最早开始作的,若是没有好的3d图,就想作出好的产品,很难。
建议从SolidWorks学起,缘由是这门软件最人性化,因此入门最容易。并且它自带的帮助教程是很不错的,很是适合初学者。固然,想学其余软件的也ok。
网上有各类3d软件的好坏讨论,做者以为没什么太大的意义。由于真正精通一门3d软件的人都知道,转别的软件其实是很简单的事情。关键在于建模思想和建模规范。
有些公司的招聘时指明要求非哪一门软件不用,不用太过于理会,缘由在于写这些的HR确定不懂行!或这家公司真的急于求成,连转软件的时间也没有。
在建模前应对软件系统的基本量纲进行设置,这些量纲一般包括模型的长度、质量、时间、力、温度等。其他的量纲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推算,例如当长度单位为毫米(mm)、时间单位为秒(s)、力的单位为牛顿(N)时,能够推算出速度的单位为毫米每秒(mm/s)、弹性模量单位为兆帕(MPa)。
此外还应对建模环境进行设置,这一般包括公差设置、缺省层设置、缺省路径设置、辅助面设置、工程图设置等。
//建模环境的设置在SolidWorks中为:工具→选项 中设置。但如今究竟是没有到纯3d时代,各个软件之间也没有办法无缝衔接,因此能够暂时不用管它。
模型与零部件实物通常应保持1:1的比例关系。在某些特殊应用场合(例如采用微缩模型进行快速原型制造时),可以使用其余比例。
//在3d建模中,做者就没有用过1:1之外的比例。说到底,是没有必要。
坐标系的使用应遵循如下原则:
a) 三维数字模型应含有绝对坐标系信息;
b)可根据不一样产品的建模和装配特色使用相对坐标系和绝对坐标系,坐标系的使用可在产品设计前进行统一的定义;
c)坐标系应给出标识,且其标识应简明易读。
//相对坐标系的运用在汽车零部件装配中有不少,所谓的坐标系装配,其实使用的就是相对坐标系。特别是将step文件转为CATIA的相对坐标系很麻烦。但在家电等领域运用较少,缘由在于及家电零件较少,自动化水平也较低,且非坐标系装配更能体现装配的关系。
为了适应三维数字模型的建模、文件管理、存储、发放、传递和更改等方面要求,模型文件应按GB/T 24734.2-2009中第4章的规定,采用统一规则进行命名。
三维数字模型文件的命名应遵循如下原则:
a)使模型文件获得惟一的存储标识,例如,能够采用文件名使之惟一,亦可经过其余属性使之难一;
b)文件名应尽量精简、易读,便于文件的共享、识别和使用;
c)文件名应便于追溯和版本(版次)的有效控制;
d)同一零部件的不一样类型文件名称应具备相关性,例如同一零部件的三维模型文件与其工程图文件之间应具备相关性;
e)文件命名规则亦可参照行业或企业规范进行统一约定。
//这里注意一下软件的要求,好比UG零件就须要统一的英文命名。因此做者比较喜欢SolidWorks,国标化作的很好。
在将三维数字模型发放给设计团队或相关用户前,必须进行模型检查。模型检查的基本原则是
a) 以产品规范及相关建模标准等为技术依据;
b)以模型的有效性和规范性检查为重点;
c)在设计的关键环节进行,一般应在数据交换或数据发放以前完成。
模型检查按GB/T 18784和GB/T 18784.2进行,其基本内容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a)模型中几何信息的完整性、正确性和可更新性;
b)工程属性信息描述的完整性(包括零件的材料、技术要求和互换性等);
c) 三维模型与其投影生成二维工程图的信息应一致、无歧义。
// c)条特别重要,三维模型与其投影生成二维工程图的信息应一致,后面章节会叙述缘由,这里先注意。
可根据模型的不一样应用要求发布不一样的模型信息。
//好比做为供应商,给客户的模型就不能有内部的信息,最好模型保留接口尺寸下填充为实体。反之,给制做方就须要详细信息,否则容易作错。
模型发布应符合如下原则:
a)发布模型是下游相关用户得到有效模型的合法途径;
b)发布模型应处于锁定状态,任何人和部门在没有得到更改权力前不得对其进行修改;
c) 根据发布用途,肯定发布模型的性质、对象和应用场合。
发布数据的使用应符合如下原则:
a) 下游的设计活动必须以上游正式发布的数据为设计输入;
b) 发布数据应具备惟一的数据源,可以有效的控制版本和版次;
c) 发布数据的信息应可以知足本设计环节所需的设计信息。
三维数字模型数据的管理应按GB/T 16722. 1~16722. 4中的规定,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中,都能提供必要的信息,以保证对数据的管理和跟踪。数据管理还应考虑到如下内容:
a) 建议将模型数据放在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中进行管理;
//做者没有见过三维的PDM管理系统,说到底仍是要看公司的实力。还有不少公司不把三维图当工程图,没有这个的基本意识。
b) 应创建数据安全权限管理机制,定时对数据进行备份。对于全部涉及三维数字模型平常工做进程的数据、文档资料,都应当实行多机存档、多种存储介质(至少两种)备份,以免因天然或人为因素而形成的灾难性数据、资料损失。
三维数字模型技术状态更改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全部更改需按程序提出更改申请;
b) 重大更改应由受权部门(例如技术状态控制委员会)审查后才能实施更改;
c) 应保证全部相关的部门都及时得到最新的更改信息,确保数据的协调一致性;
d) 具体的更改要求亦可参照行业或企业有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