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玉伯:从前端到体验,如何把格局作大

国内的前端行业,是一个群星璀璨,同时又有些纷纷扰扰的圈子。不少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怀着改变世界的梦想,谁也不服谁。不过,有一些为前端领域作出贡献的拓荒者几乎受到全部人的尊敬,玉伯就是这些拓荒者中的一员。前端

现在,他已是蚂蚁金服研究员,带领着体验技术部,打造出 Ant Design、AntV、Eggjs 等广受欢迎的开源项目,他所在的团队也成为国内前端开发者向往的地方。前端工程化

在同事眼中,玉伯是一个严谨的人,同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他曾以 lifesinger 为笔名写名为“岁月如歌”的博客、参与 GitHub 上的开源社区,到如今也常常在知乎上分享本身的知识和看法。前端框架

从中科院到支付宝

时间转回到 2006 年,当时在中科院物理所进行硕博连读的玉伯对前途产生了迷茫,是就这样继续深造,未来投身学术界,仍是出来干一番事业?前端工程师

当时,腾讯的 QQ 已经开始有所转机,在年轻人之间开始风靡,淘宝网已经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线上购物网站,互联网正风起云涌。这时,玉伯得知中科院软件所正在找人,一番思考以后,玉伯毅然放弃学业投身到软件行业。因为他当时年龄小,在软件所工做期间,常常闹出被误认为是学生的笑话。架构

中科院的生活单纯但缺少激情,2008 年,玉伯终于离开了象牙塔,南下杭州,加入了当时正在招兵买马的淘宝 UED。虽然并不是科班出身,但玉伯从 2002 年起就已经开始接触前端开发,今后与前端结下了不解之缘。框架

加入淘宝 UED 后,他与承玉等人一块儿研发了 Kissy,当时淘宝前台业务的标准前端技术栈,并将之开源,在 GitHub 上,Kissy 一度是阿里系开源项目 Star 数最多的项目。异步

在淘宝期间,玉伯还发起了 Sea.js,一个开源的 JavaScript 模块加载框架,它契合了前端工程化的演进趋势,也是现代大中型前端项目的基础。工具

2012 年,玉伯加入支付宝前端开发部,负责基础技术组。第二年,他遇到了职业生涯的另外一个重大选择:阿里宣布“ALL IN 无线”,支付宝前端解体,全部人都面临选择,要么转岗去作移动端开发,要么留下来作中后台的前端开发。玉伯选择留了下来。学习

虽然从过后来看,不管是走的仍是留的,结果都挺好的,但当时对于玉伯是一个痛苦的时刻,甚至对前端的价值产生了怀疑,他在《阿里前端的困局与突围》中写道:网站

一个事实:
把国内大部分公司的 UX 部门解散掉,也不会太影响产品的体验。在国内,UX 主要仍是起到美工的做用,虽然我不想认可。
前端依旧是美工,并且仅仅是实现工。 
在阿里,咱们不得不认可一个事实:前端的确有价值,但放在全局来看,前端产生的价值并不是核心价值。 在阿里,虽然前端的工做已经不可或缺,但对大公司而言,不可或缺的岗位多了去呢,不可或缺不表明有核心价值,我就不说了。

不过好在,他很快振做起来,从中后台业务中找到了前端的价值。

“后来咱们发现中后台业务也是有不少事情能够去作的,不管是业务仍是技术都值得深挖,只是之前前端只关注 C 端业务,但其实 To B 的业务对前端来讲是一片蓝海。”玉伯说。

玉伯发现中后台的业务量其实很是大,若是没有一套系统的规范来应对,研发效率和产品体验都将面临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前端技术部更名为体验技术部,玉伯和他的小伙伴们踏上了新的征程。

冰山之下的体验

意识到中后台方面前端体验的缺失,玉伯开始带领团队作这方面的工做,他还专门招募了设计师团队,和前端工程师一块儿工做,开始在体验方面深挖。

设计师的加入让前端团队发生了巨大变化,也让玉伯开始思考体验的更深层含义,他在《咱们是如何从前端技术进化到体验科技的》一文中表示:

前端技术再牛,都很难直接解决产品层的用户体验。对中后台产品来讲,设计的价值也远远不止于让产品的颜值提高,设计的更多价值,在于深刻到产品的业务逻辑里去,去帮助业务梳理产品信息架构与任务流程。用户体验是一个很是综合的事,须要各类专业人士在同一个产品上聚焦发力,一块儿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提高产品体验。

他还引用乔布斯的话说:设计不止于好看,更关乎好用。

为了让前端工程师和设计师更好的协做,玉伯说,团队曾经开展过一个活动:任何设计师的要求都是合理的,只要设计师提出的要求都尽量的去实现,除非技术上的确实现不了。这个活动让设计师感受到前端工程师的尊重,增进了双方的互相了解。并且前端工程师和设计师都是视觉型动物,都关注人机交互的细节,因此相处下来很融洽。

2015 年,体验技术部推出了 Ant Design,它有别于 UI 组件库,是一种全新的设计系统,随着 Ant Design 不断的证实本身,它受到了阿里内外的普遍赞誉,也在必定程度上引领了国内业界关注中后台体验的风潮。

发展到如今,体验技术部的格局也远远超出了以前的设想,玉伯介绍,如今他们除了支持业务以外,还会关注四大块:

  • 企业级的中台设计体系,包括 Ant Design 等,随着前端技术的发展继续打磨。
  • 前端基础技术栈,包括上面的 Ant Design,以及数据可视化、图形技术等。
  • 工程产品方向,包括 Basement、云凤蝶、九色鹿等。
  • 创新业务,好比语雀等。

玉伯认为,好的技术都是源自于好的业务土壤,正是由于有业务须要,因此能逼着他们研究技术,提高效能。

硅谷知名分析师 Ben Thompson 在《神圣的不满:颠覆者之利器》中说过:“若是你的公司专一于为用户创造最好的体验,那么意味着,你的发展空间上不封顶!”这是由于,用户的期待不是静止的,当你知足用户现有的体验时,他们又会产生新的需求,这可能为公司带来新的商机。

这段话也正是体验技术部成长的最佳注解。

在这个过程当中,体验技术部愈来愈大,玉伯的角色也更多的考虑人员和团队管理上的问题。

以开源的方式作管理

“我更多的仍是用一种直觉来作管理,若是要总结的话就是两点,找到对的事,找到对的人。”玉伯说。他还指出,究竟是不是对的事有时候不是那么好判断,要去不断的试错,快速花 1-3 个月尝试,若是是对的就加大投入;找到对的人,一方面是知足业务对人员的需求,一方面是找到符合技术发展的人才,须要靠积累的人脉去挖人。

前段时间,在社区知名的 Node 大牛死月被发如今蚂蚁金服的职级只有 P6,引发了你们的一些讨论,死月本人已作过回复,玉伯也发表了他对前端人才的见解:

在体验技术部,咱们看一我的的成长,至少会看三个方面:能力、热情、思惟模式。
......
还有一个考量维度是一我的的思惟模式。具体到技术岗,很重要的一点,是去看一个同窗会不会去思考事情背后的 WHY,会不会去深刻了解 WHY 所处的大环境,会不会在想清楚 WHY 后,去分析思考解决路径,在有多条路可选的时候,敢不敢去作取舍权衡,能不能去找到最佳路径和实现策略。WHY - HOW - WHAT - DO 的思惟框架下,DO 是最后一步,很关键,但前面三步若是思考不清,光有 DO 是很难拿到优秀结果的

体验技术部的团队文化是“简单、自由、有爱”,玉伯更愿意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个性和聪明才智,并反映到产品中。

在团队管理上,玉伯是那种有点反流程的管理方法,他更愿意使用异步的沟通方式,经过内部语雀或者 Gitlab 的 issue 来交流,由于他认为多数人在当面沟通中难以表达复杂的思惟过程,倾听者不集中精神也难以理解。

这其实是开源社区通行的沟通方式,开源的精神和作法贯穿了玉伯的职业生涯。在他刚加入支付宝,在尚未写一行代码的时候就宣布要用开源的方式打造支付宝下一代的前端框架。后来更是带领团队一手打造出 Ant Design 这样的广受欢迎的项目。

“开源对我的的代码能力还有软技能都有很是大的帮助,在公司里可能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去写核心代码,但作开源项目你是自由的。”玉伯表示。开源也正是让体验技术部保持活力,提高对技术追求的重要手段。

开源也是体验技术部对外重要的品牌形象,正是由于有这些开源项目,你们才会对体验技术部承认,而且但愿来和心目中的大牛一块儿工做。

最后,针对目前前端领域比较浮躁的风气,玉伯认为仍是应该安下心来,脚踏实地的作些实事,才能取得真正的进步。

体验技术部仍在招兵买马中,今年是体验技术部技术产品发展的关键之年,欢迎意气相投的技术、设计、产品、运营、商业化的人才加入。简历投递邮箱为:afx-platform-talent@list.alibaba-inc.com

最后,想关注玉伯及其团队同窗最新动态的朋友,可经过语雀直接找到他们。语雀(https://yuque.com/)是一个好用的知识管理工具,不只适合我的记录笔记学习交流,也很是适合企业作文档协同和知识沉淀。



本文做者:生平栗子

阅读原文

本文为云栖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容许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