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缓存
http://wiki.deliberant.com/faq/wireless-bridge-routing-arpnat/网络
https://wiki.openwrt.org/doc/howto/clientmodeless
MAT(MAC Address Translation)也叫作ARP-NAT,和IP网络中的NAT原理是差很少的。下面简称MAT。spa
NAT的存在就是为了让内网的多台机器共享一个公网的IP地址。相似的,MAT可让Ethernet中多台机器共享一个MAC地址。可是这个共享是一个结果,而不是目的。设计
这是WiFi网络中仅有的现象。WiFi网络最多见的AP的设计就是为了透传Ethernet包。它在Ethernet的(DA,SA)基础上加入了WiFi专用的MAC地址,也就是WiFi的MAC地址包裹在Ethernet地址以外。3d
对于AP来讲,包裹了AP的MAC地址BSSID,也就是在无线网络中的AP收发的802.11包是(DA,SA,BSSID)的形式。blog
对于WDS来讲,包裹了两个WDS设备的MAC地址(TA,RA),也就是造成了(DA,SA,TA,RA)的形式。接口
那么对于WiFi网络中STA的包,只是加入了BSSID而已,并无加入它自身的WiFi设备地址,最终结果来看它并无WiFi的MAC地址,而是将本身的Ethernet地址拿来使用作为WiFi的地址了。图片
因此为了透传Ethernet包,在仅有链路层工做的状况下(不使用NAT),下面的组网方式就行不通了,而须要MAT的帮助。get
MAT的基本原理:
l 不影响IP层,也就是数据包的IP地址不会变化
l MAT对于内部设备在MAC层上的通信是透明的。也就是是否有MAT设备存在,内部设备所收发的数据包的地址没有什么不一样。
l MAT对于外部设备来讲,屏蔽了全部内部设备,以它自身来替代。也就是内部设备发出的包的源MAC会被替代成MAT设备的MAC。随之而来的,就是MAT收到的数据包的目标MAC会被替换成对应内部设备的MAC。
MAT的主要问题:
l ARP-NAT缓存可能超时,这样会致使网络链接马上被中断
l ARP-NAT缓存可能会溢出,这样会致使网络链接出现问题
l 其余未知问题
如图设备A做为STA,链接到AP,电脑链接到设备A。设备A内部对STA接口Ethernet接口作驱动级别的处理转发。实际上若是设备A再放出一个WiFi AP,电脑的无线网卡连上它,原理也是同样的。
电脑发出DHCP discover,设备A更改SA,AP返回offer包以后,设备A更改DA返回给电脑。这里MAT可能要在DHCP包出去以前将broadcast flag给置上,否则AP可能会根据帧体的MAC地址直接单播数据包给电脑,这样会行不通,由于电脑没有和AP链接。因此这里AP回复的是广播的DHCP offer,MAT只要转发广播,没有必要修改DA。
由于DHCP流程中电脑尚未IP地址,因此在设备A端的MAT依据是DHCP包内部的MAC地址信息来转发。MAT不会修改DHCP包帧体里面的数据。
DHCP结束以后,MAT的驱动应该已经记住了IP-MAC的对应关系。
ARP的包体里面会携带IP地址和MAC地址,MAT除了在发送的时候改变SA,接收的时候改变DA以外,
它同时会在发送的时候改变ARP帧体的SA,接收的时候改变ARP帧体的DA。对于MAT设备来讲,根据ARP帧体的IP地址来判断哪一个设备就能够了。
另外抓包发现电脑还会广播“免费”ARP,告诉别人本身的MAC地址和IP地址的对应关系。MAT也坚决果断地将它的SA和帧体的SA替换成本身的MAC地址。
因此这最终的效果就是MAT设备拥有多个IP地址,虽然这不是真的。
数据包的流程很简单,就是MAT设备修改电脑数据包包的SA发出去给AP,AP回来的发修改DA再转发给电脑。
基本流程以下图所示,其中MAT将SA替换成SA1,将DA替换回D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