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HTTP协议已经很难知足Web应用日益复杂的需求了。近年来,随着HTML5的诞生,WebSocket协议被提出,它实现了浏览器与服务器的全双工通讯,扩展了浏览器与服务端的通讯功能,使服务端也能主动向客户端发送数据。javascript
咱们知道,传统的HTTP协议是无状态的,每次请求(request)都要由客户端(如 浏览器)主动发起,服务端进行处理后返回response结果,而服务端很难主动向客户端发送数据;这种客户端是主动方,服务端是被动方的传统Web模式 对于信息变化不频繁的Web应用来讲形成的麻烦较小,而对于涉及实时信息的Web应用却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如带有即时通讯、实时数据、订阅推送等功能的应 用。在WebSocket规范提出以前,开发人员若要实现这些实时性较强的功能,常常会使用折衷的解决方法:轮询(polling)和Comet技术。其实后者本质上也是一种轮询,只不过有所改进。html
轮询是最原始的实现实时Web应用的解决方案。轮询技术要求客户端以设定的时间间隔周期性地向服务端发送请求,频繁地查询是否有新的数据改动。明显地,这种方法会致使过多没必要要的请求,浪费流量和服务器资源。java
Comet技术又能够分为长轮询和流技术。长轮询改进了上述的轮询技术,减少了无用的请求。它会为某些数据设定过时时间,当数据过时后才会向服务端发送请求;这种机制适合数据的改动不是特别频繁的状况。流技术一般是指客户端使用一个隐藏的窗口与服务端创建一个HTTP长链接,服务端会不断更新链接状态以保持HTTP长链接存活;这样的话,服务端就能够经过这条长链接主动将数据发送给客户端;流技术在大并发环境下,可能会考验到服务端的性能。web
这两种技术都是基于请求-应答模式,都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实时技术;它们的每一次请求、应答,都浪费了必定流量在相同的头部信息上,而且开发复杂度也较大。后端
伴 随着HTML5推出的WebSocket,真正实现了Web的实时通讯,使B/S模式具有了C/S模式的实时通讯能力。WebSocket的工做流程是这 样的:浏览器经过JavaScript向服务端发出创建WebSocket链接的请求,在WebSocket链接创建成功后,客户端和服务端就能够经过 TCP链接传输数据。由于WebSocket链接本质上是TCP链接,不须要每次传输都带上重复的头部数据,因此它的数据传输量比轮询和Comet技术小 了不少。本文不详细地介绍WebSocket规范,主要介绍下WebSocket在Java Web中的实现。浏览器
JavaEE 7中出了JSR-356:Java API for WebSocket规范。很多Web容器,如Tomcat,Nginx,Jetty等都支持WebSocket。Tomcat从7.0.27开始支持 WebSocket,从7.0.47开始支持JSR-356,下面的Demo代码也是须要部署在Tomcat7.0.47上才能运行。安全
新建一个dynamic web项目:服务器
客户端(Web主页)代码:websocket
|
Java Web后端代码
|
该Demo在如下环境测试过:
1.Jdk7+Tomcat7.0.47
2.Jdk7+Tomcat7.0.52
3.Jdk7+Tomcat8.0.3
4.Jdk7+Glassfish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