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25个浏览器开发工具的秘密

开发

过去几年来,浏览器开发工具一直是 Web 开发者最得力的工具。它可以与Web浏览器和谐相处,容许咱们在当前窗口中实时地操做DOM元素、CSS样式和JavaScript,以及获取一些其余的有用信息。 php

之前开发者使用Firefox的一个名叫Firebug的扩展,来开发和调试他们的网站。可是最近,各个浏览器都开发了一套它们本身的工具,而且每个都有本身的优点和劣势。现在很难想像没有这些方便的工具,如何来构建一个网站。 html

激活开发工具一般是按下“F12”键( Mac 系统为 Cmd + Option + I ),或经过右键点击页面,选择弹出菜单中的“审查元素”。 chrome

浏览器 开发工具集 类型 文档
Chrome Developer Tools 集成 Documentation
Firefox Firebug 扩展 Documentation
Internet Explorer Developer Toolbar 集成 Documentation
Opera Dragonfly 集成 Documentation
Safari Developer Tools 集成 (默认关闭) Overview

你充分发挥了这些工具的潜力吗?开发工具最大的特色就是很容易使用,但结果就是开发者们经常错过了它们所提供的大部分功能。受到 Paul Irish 和 Pavel Feldman 视频谈话 的启发,我列出了一个有关开发控制台“秘密”的列表。我不期望它们中的每个都对你来讲是未知的,只但愿它们中的某一些可以有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Web开发者。 浏览器

若是你有更多的“秘密”,请自在地在文章末尾留言——一旦我确认了,我会及时更新这篇文章。我也很想知道你哪一个开发控制台是你首要的开发工具,也能够直接在下面留言。 缓存

控制台选项卡

引用当前元素

Chrome, Firefox, Opera, Safari – 若是在“元素”选项卡中,你有一个元素正被选中的话,你能够经过引用“$0”来你的代码中调用它。好比,为了看到你选中元素的内容,你能够输入“$0.innerHTML”。在Chrome和Safari中,你能够经过按下“Esc”键,当即从其余选项卡切换到控制台(开发工具打开了的状况下)。在Firebug中,控制台经过点击选项卡左侧的图标,或按下 Ctrl + Shift + L 来切换(Mac 下是 Cmd + Shift + L )。 服务器

Using $0 in the console

在Opera中,你能够用“$1”往前引用元素。在Chrome和Safari中,你能够用“$1~$4”往前引用元素。 网络

使用console.log同时输出多个值和对象

全部浏览器 - 咱们都知道,console.log() 方法用来输出调试信息到控制台时很是有用,尤为是与alert相比。可是当你想要输出一个字符串紧跟着一个对象时,它输出的形式会让人生烦。好比使用 console.log('message:' + $('#message')) 将仅仅告诉你消息是一个对象(*译注:可能输出结果是“message:[object Object]”),而且若是这个过程在一个循环体中的话,对象的表示让人困惑。 app

console.log()实际上能够接收多个参数,因此你能够同时输出字符串和对象:console.log('message:', $('#message')); 或者其余你能想到的JavaScript类型组合。 dom

Using console.log

你能够用 console.warn() 输出警告消息;用 console.error() 输出错误消息;用 console.info() 输出信息消息。 你也可使用 console.assert() 来检测表达式为 true 或 false。 编辑器

(感谢Masklinn提供了此项信息)

重用JavaScript命令

全部浏览器 - 若是你输入过一条命令到JavaScript控制台,而且你又想从新运行它,只要简单地按下方向键“↑”来回滚你调用过的命令就能够了。

保持

Chrome, Firefox – Firebug 控制台上方有一个很明显的 “保持”(Persist) 按钮,但 Chrome 中被稍微隐藏掉了——须要右键点击控制台,在弹出的右键菜单中选择 “Preserve Log upon Navigation” 选项。

* 译注:保持的做用是让控制台在刷新页面后仍然保留已输出的控制台信息。

查看对象源

Firefox – Firefox支持 toSource() 方法,这意味着在Firebug中能够直接调用这个方法来打印一个对象的字符串表示。

The toSource() command in action

改变 frame

Firefox – 从控制台直接运行JavaScript命令是颇有用的,可是若是你页面用了iframe内容的话,就变得麻烦了。幸运的是,用下面的“cd”命令可以进入到指定的iframe环境,得以从新运行你的命令:

cd(window.frames['frameName']);

* 译注:好比cd(window.frames[0]),它会进入第一个iframe的执行环境,并显示一条info消息:["Current window:", Window sample.com];同时,返回上层可使用:cd(parent)

Chrome – Chrome 容许你用一个不一样的方式来改变 frame ,点击控制台底部的下拉菜单进行切换:

Selecting frame

Opera – Opera中,控制台和文档选项卡都存在一个用来切换frame的下拉菜单——控制台中的那个下拉菜单仅在有 frame 可供选择时才显示:

Frame select in Opera

(感谢Paul Irish 和Daniel提供此项信息)

直接复制你的代码到剪贴板

Chrome, Firefox, Safari – 在控制台中使用copy()命令,之内容做参数,将直接复制内容到剪贴板。

让浏览器作计算

全部浏览器 – 这个技巧颇有意义,但使人惊讶的是会有多少人不这么去用它。当你想快速知道一个数学计算的答案(好比,一个456像素宽度的容器分三栏,每栏有多宽?),你不须要打开一个计算器,直接在控制台输入就能当即返回答案。顺便说一下,答案是152。

* 译注:这又不是Bot, O_O 做者应该是指直接在控制台输入表达式:456/3

脚本选项卡

页面全部运行脚本安身的地方,这个选项卡包含了一个下拉菜单,让你能够选择你想要调试的脚本。

处理压缩过的脚本

Chrome, Internet Explorer, Safari – 放置一个断点在代码中会让调试更简单。若是脚本是已经投入生产环境了的话,它就极可能已经被压缩过了。这时怎么你怎么调试压缩过的代码呢?幸亏,部分浏览器有个选项能够解压你的JavaScript代码。

Chrome和Safari中,简单地选择脚本选项卡,经过下拉菜单选择相关的脚本,而后点击底部面板的"{}"(pretty print)图标:

The Pretty Print option

在 IE9 中,点击选中脚本旁边的工具图标来格式化JavaScript代码:

Formatting the JavaScript in IE9.

监视变量

全部浏览器 – .NET开发中的一个经常使用工具,“监视”容许经过脚本选项卡右上栏的方便的区域来观察一组变量。要观察一个变量很简单,只要输入它的名字,“监视”将保持它最新的值。

Watching a variable

实时编辑和执行JavaScript代码

Chrome – 在Chrome中,你能够直接在页面中进行编辑,并不须要使用单独的编辑器或者从新加载页面。简单地双击你想要改变代码,而后输入新的代码!按Ctrl + S (Mac,Cmd + S)保存。

当错误发生时建立一个断点

全部浏览器 – 当第一个脚本错误发生时,简单地点击脚本选项卡中的暂停图标,出错行将会高亮以便查看。

当DOM改变时建立一个断点

Chrome, Firefox – 若是你知道当某个特定部分的DOM改变时页面崩溃了,或者你仅仅想找出是哪段脚本改变了某个元素的属性,Chrome和Firefox都提供了有效设置断点的方式来找出这个元凶。简单地选中你要监视的元素,右键点击它,选择中断条件:

Right click for the options to break on a DOM change

(感谢Jason Wilson提供此项信息)

元素选项卡

Firefox中叫作“HTML”选项卡,Opera中叫作“文档”(Documents)选项卡。元素(Elements)选项卡显示的是当前状态的DOM。在IE中,你须要点击“刷新”按钮才能查看当前的DOM。

获取一个容器尺寸的简易办法

Chrome, Safari – 我是个在包含浮动元素的容器上使用 overflow:auto 样式的大粉丝——旧版本的IE这样作会引发麻烦,除非你给元素指定了实际宽度(auto 和 100% 都不够)。虽然元素的实际尺寸能够在元素选项卡右上角的“Computed Style”栏看到,但仍然须要点击好几回。在Chrome 或 Safari中更好办法是,鼠标悬停到元素选项卡里HTML源代码的特定元素上,或者点击底部工具栏上的放大镜后再悬停到页面特定元素上:

Hovering over the element to get the dimensions

Firebug, Internet Explorer, Opera – 你须要选择开发工具右手侧面板中的“布局”(Layout)选项卡,或在右侧边栏中的“计算样式”(computed styles)中查看。

(感谢Masklinn分享此项信息)

展开全部元素视图

Firefox, Opera – 在Firebug的HTML选项卡中,按下小键盘上的星号(*)键就能够展开选定的全部元素。默认不会展开脚本标记和样式标记,除非你同时按下 Shift + * 键。

Opera – Opera“文档”(Documents)选项卡下边直接有个按钮能够作这件事:

The Expand DOM button in Dragonfly

增长边距、间距、高度、宽度、边框——甚至是颜色

全部浏览器 – 若是你想改变某元素的边距、间距、高度或者,你能够用光标键(即方向键)来增长/减少大小:

  • 按上(↑)或下(↓)键将增长或减少单位1。
  • 在Chrome, Firebug 和 Safari中,按住Shift键的同时,再按上或下键将增长或减少单位10。(* 译注:Page-Up 和 Page-Down 键有一样的效果)
  • 在Chrome 和 Safari中,按住 Alt 键的同时,再按上或下键将增长或减少单位0. 1。
  • 在Chrome 和 Safari中,按住 Shift 键的同时,再按 Page-Up 或 Page-Down 键将增长或减少单位100。

这些快捷键在你不肯定用哪一种使用的尺寸作样式时特别有用。另外,Chrome, Firebug 和 Opera 中,你同时能够用这些快捷键来修改颜色值。

* 译注:须要双击元素选项卡右侧的具体样式,使其进入编辑状态。

(感谢mikkelrom分享此项信息)

为 :active, :hover, :focus, :visited 状态设置样式

Chrome, Firefox, Opera – 在控制台操做样式真的很棒,但测试悬停样式就麻烦了。庆幸的是,有个解决办法。

Chrome 有个内置按钮用来作这件事。在元素选项卡右侧有个带虚线框和光标的图标,它就是用来编辑状态样式的:

Viewing the states in Chrome

Firebug中,点击右侧的Style选项卡旁边的带箭头菜单,而后选择你想要编辑的状态。

在Opera中,样式选项卡下面有个看起来像列表的图标。

轮换颜色定义类型

Chrome, Safari – Web页面中的颜色能用多个方式定义——经过名称、16进制数字(3位或6位)、rgb或hsl(都有带alpha透明的版本)。在Chrome 或 Safari中,你能够经过点击颜色值旁边的方形图标来在这几个类型定义之间切换。

(感谢Masklinn分享此项信息 )

Rotate through color definition types

* 译注:增长了这个截图,之前我仅仅觉得那个方块是用来展现颜色的,囧,根本不知道它还能点击——又多了一个能省略掉计算器的功能。

颜色拾取器

Opera – 在 Opera 中,和上面同样,点击颜色值右边的方块图标能够弹出一个方便的拾取器:

Opera's color picker

* 译注:这里又有了个HSV颜色自动转换RGB颜色的工具。

资源选项卡

资源(resources)选项卡列表你的页面使用的全部样式表、JavaScript文件和图片。不幸的是,IE和Firebug中不存在这个选项卡,尽管在它们的其余选项卡中集成了这项功能的一些特征。

保存你的更改

Chrome, Internet Explorer, Safari – 在工具中即时编辑样式或JavaScript很爽。但当你高高兴兴地作了修改,而后又要在源代码中从新实现一遍就不那么爽了。

在IE中,每一个选项卡提供了一个“保存”图标,它的功能就是保存修改到一个文件当中。

同时,Chrome 和 Safari的资源选项卡中提供了一项贴心的功能:它保存了你每次修改的版本(按 Ctrl + S 以后),还容许你往前或日后查看每一个版本的变化。你修改过的文件名旁边会出现一个箭头图标,表示它能够 展开/收起 以查看修改过的版本列表。在Chrome中,右键点击文件名能够选择保存这个文件。不过在Safari中你只能悲剧地复制和粘贴了。

Version control in action

Cookie 和 存储

Chrome, Opera, Safari –资源选项卡下半部分的资源列表表示了各类不一样的数据存储选项。Opera 有一个单独的存储选项卡。

View the values in storage

网络选项卡

网络(Network)选项卡显示你页面加载的全部文件资源。大多数状况,你打开它以后,要刷新一下页面才能显示出你想看的信息。在Firebug中,选项卡的名称是“Net”。对于IE,直到版本 9 之后才有它。

禁用浏览器缓存

全部浏览器 – 每一个浏览器均可以禁用缓存,但禁用的方式不一致。

在Chrome中,点击开发工具右下角的齿轮图标进行设置。在Firebug中,设置位于网络选项卡旁边的箭头下拉菜单中。在IE中,设置位于菜单栏的存菜单项。

在Opera中,要清除缓存的话,点击网络选项卡,选择网络选项中的第二个选项卡,选择其中的第一个选项。在Safari中,在菜单栏中的“开发”菜单中禁用缓存。

Windows中,在浏览器中能够按下 Ctrl + Shift + Delete 键调用消除缓存对话框。

(感谢 Steven 和 karl 分享此项信息 )

* 译注:Opera 中我根本没找到,只有 设置/历史 选项卡可供设置。

延迟

全部浏览器 – 网络选项卡容许你查看服务器响应一个请求花了多长时间。每一个资源对应的浅色填充部分表示请求是什么时候发送,而且什么时候返回的。深色填充部分表示资源是什么时候下载的。在Chrome中,你能够用悬停在每条时间线上以得到消耗时间的具体信息。

在Opera中延迟表示的原则是同样的,除了它用的是灰色的线条,而Chrome是浅色填充。

Latency in Opera

在IE中,延迟被标记成黄色,而且悬停到时间线上也会取得更多信息。

在Firebug中,延迟被标记为紫色,而且用的术语是“Waiting”。悬停到时间线上一样能得到各方面时间消耗的详细信息。

DOMContentLoaded 和 load 事件触发

Chrome, Safari – Chrome和Safari中网络选项还展现了两项额外的信息,DOMContentLoaded 事件触发的时间用蓝线表示,load 事件触发的时间用红线表示。

Showing the DOMContentLoaded

DOMContentLoaded 表明的那条线表示当浏览器已经完成解析文档(但其余资源好比图片和样式表能够还没下载完成),而 load 事件表明的线表示全部资源都已经加载完成了。

若是这两个事件同时发生,这条线会显示为紫色。

(感谢Steven 和 Joey提供此项信息)

其余

崩溃

全部浏览器 – 有时我发现开发者工具会崩溃,或鼠标点击时会失去响应。我也常常发现使用键盘快捷键关闭再从新打开开发工具能够修复这个问题,而不须要去关闭整个浏览器再从新打开。

我但愿这些特性和秘密对你有所帮助。我故意没有在这个列表中包含性能分析和远程调试的内容,那将是我后续文章要讲到的了。请自在地在下面反馈、挑错,或留下你的技巧。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