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空间:让有意思的想法互相碰撞变成实物

2013年05月24日 09:37 来源:经济参考报 网络

创客空间:让有意思的想法互相碰撞变成实物
北京创客空间设备室里,卓然在进行“多媒体古琴交互装置艺术”的设计

在北京中关村国际数字设计中心9层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是在铺满了电路板电线工具的桌子上埋头捣鼓,就是对着电脑一行一行敲打代码;这群人中有些是在校学生,有些在企业供职,尽管你们从事的行业各不相同,但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头衔———“创客”而这个汇聚创客的地方,就是北京创客空间 并发

  所谓“创客”,就是指那些将创意灵感转化为实物的行动者 。创 客 空 间 缘 起 于 国 外 的H ackerspace,是一种全新的开放式实验室平台各行各业的人汇集在一块儿,经过交流分享,确立一个点子,而后把设想的东西作成实物。 工具

“创客是一种生活方式。”北京创客空间联合创始人王盛林说。在他眼里,中国人有不少有意思的想法,却不多有人把它经过实践展现出来。 性能

“咱们从小养成的习惯就是想想,但不去作,由于以为动手的过程十分陌生而人一旦产生了陌生感,就会以为实践起来特别困难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王盛林说。创客空间就是一个能实现你全部想法的场所。它经过促进跨领域的协做,让有意思的想法相互碰撞,产生新的创意它带来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培养人们创造的自信和创新的习惯,让你们再也不认为把想法实践出来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学习

从20平方米的工做坊起步 网站

北京创客空间的前身是Flam ingoED A开放空间,成立于2011年1月。当时的空间位于宣武门附近的一个小屋内,只有20平方米左右的大小空间每周举办工做坊,经过豆瓣等社交网站发出活动邀请。3D打印机多点触摸桌这些在外人眼里看着特别“神秘”的新新技术产品,都能被这些D IY爱好者拆解并制做出样品。王盛林就是在那里结识了创客空间的另外一位创始人肖文鹏,并发掘到本身的兴趣所在 spa

 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他在大四时迷恋上“加强现实技术”,毕业后他并无从事与本科专业相关的工做,由于以为缺少创造性“我在高中时就一直但愿有一个开放的平台能让你们实现本身的想法”王盛林说接触到“创客”这个概念后,便以为这是他一直想要作的,因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创客运动中去了。 设计

为了能让更多人参与到创造者的行列,王盛林和肖文鹏一块儿出资成立了具有商业化运做能力的“创客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在他们的定义中,这是一个足够开放与包容的平台,可以容纳来自各个领域不一样背景的人,让他们的想法在这里交汇,迸发出新的创意,并经过实践把这些创意变成现实。 事务

然而,空间在刚成立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而他们的做品自己也可能是出于制做者自身兴趣,并不是以盈利为目的和许多刚刚起步的创业者同样,资金成了创客空间维持运营的最大难题“从2011年3月到2013年年初,团队成员都没有拿过工资。”王盛林坦言。创始团队的一些成员也由于我的缘由陆陆续续退出了空间的运营管理,只有他一我的坚持了下来。 资源

“创客嘉年华”带来契机

资金短缺的情况并无影响王盛林对空间的设想和大胆规划。2011年下半年,他在与全国创客运动相关人士的交流中,萌发了举办一场大型创客活动的想法在得知北京国际设计周的策展人愿意为创客活动免费提供场地后,王盛林马上投入到“创客嘉年华”的筹备中去。

“一样规模的展览,成本要7、八百万人民币。”王盛林介绍。因为场地免费,且全部展品都是自制,这场创客盛宴的最终花费控制在了60万元人民币以内可是,创客空间当时的知名度并不足以吸引赞助商为他们出资,王盛林只能借出家里留给本身买房的积蓄,独自承担了所有费用

2012年4月,通过两个多月紧张筹备的“创客嘉年华”在北京世纪坛数字艺术馆拉开序幕来自十多个国家的数十位创客亲临现场,和前来参观的人一块儿互动体验本身的产品———3D打印机、绘图机器人、奔跑马里奥、能吃的钢琴触摸墙,各类新奇好玩的做品让你们目不暇接。这场嘉年华不只让许多D IY爱好者们有了相互结识的机会,也让“创客”这个概念第一次被大众所认知而令王盛林没有想到的是,活动主办方创客空间竟被中关村相中,列入中关村创新型孵化项目,在给予办公场地支持的同时,还会陆续投入资金设备供空间使用。“你们激动得好几天都没睡好。”王盛林笑称

  探寻盈利模式:小批量生产定制化产品

 2012年9月,北京创客空间正式入驻中关村国际数字中心,从20平方米的小屋搬入200平方米的办公楼。此时的空间已兼备了社区与孵化的双重功能一方面,空间每周举办工做坊和技术分享会,并开放会员申请,为有想法的人提供分享和实践的平台;另外一方面,空间与项目团队合做,以团队的分红或股份做为交换,在为期半年左右的孵化期内免费为他们提供办公场地和设备资源“3D打印机”、“创客音响”、“数音堂”“防盗保险箱”等6个在开放实验室中成长起来的团队在创客空间的助力下正逐渐发展为具有商业运做能力的创业公司

通过一年多的摸索,创客空间也在今年年初逐渐明确了自身的盈利模式———即“产品2.0管理公司”所谓“产品2.0”就是指小批量生产定制化产品的团队。

 王盛林介绍说,目前国内大公司的运营思惟不少还停留在产品1.0的阶段。他们可能是以市场为导向,主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把产品卖出去”,而忽略了产品自己的性能,这致使了产品生产与设计的脱离,两者彻底没有结合起来

 “咱们如今的思路是如何把产品自己作好,这就须要真正懂产品的人。”王盛林说国内有许多小团队,东西作得很不错,可是因为缺乏资源,没有途经接触好的供应商,不知道哪些人能帮他们制版拼接或作工业设计,也没有成熟的销售渠道,因此他们的产品最终很难让你们看到,也没法在生活中被普遍使用。

“这是小团队面临的统一问题,而咱们就是要解决这样的问题。这就是创客空间在社区孵化器以外须要作的第三件事情———为他们提供一整套供应链和产业链的管理服务。”王盛林解释说,曾经若实现一个实体项目,不只须要合适的场地加起来近150万元的设备和工具,还须要汇聚各个领域的人才。而现在,创客空间就能够为创客们提供原型制做孵化支持、生产销售投资的产业链资源和渠道,下降他们实现想法的成本。

 在王盛林眼中,没有比中国更适合作小批量生产的地方了。中国是创造者的天堂,从芯片、传感器等经常使用的电子元器件到制做电路板、手板等服务,国内的价格一般只有国外的1/5,并能保证产品的质量性能这不但让本土创客选择留在国内,还能吸引许多国外创客千里迢迢来到中国。

 “中国有全球最好的原件,有各个领域优秀的人才,惟一缺乏的是一个共享的平台。”他的期待是,“作一个产品的创业像作一个互联网创业同样简单”,这也就是创客空间正在作的

  开源精神:打造技术人员的无国界

 “分享和开源”是创客空间的理念,经过创建线上线下社区,帮助人们学习、分享、共同进行交互设计研发,从而打造一个开源的硬件生态系统。

何谓开源?王盛林作了一个生动的比喻:这就像一位五星级厨师把一道深受大众喜好的菜肴的菜谱公布在网上,家庭主妇根据菜谱所述的原料和作法,在家中就能烹饪出如出一辙的菜肴固然,若是你喜欢吃辣,而菜谱中没有说起辣椒,你能够根据本身的喜爱对菜肴进行加工

  开源硬件也是同样的道理,好比有人作了一个手机,他把制做所需的材料、电路图纸作法都公布到网络上,其余的D IY爱好者也能够作,而且还能在他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开源的好处在于,信息的共享能让全世界对其感兴趣的人一块儿研究。如此一来,研究进度就会加快,创新也会大大提速“我认为全世界最大的无效率就是重复研究。”王盛林说,“当你发现最聪明的人都在研究一样的东西,这绝对是对人类智商的最大浪费

 开源硬件在教育领域和新新技术研发领域尤其适用。尽管做为一种新的研发和生产模式,它的商业价值还有待探讨,但做为一种社会创新,开源系统将打造一个开放自由的理想国,让研发人员徜徉在技术的无国界中

 基于“分享和开源”的理念,北京创客空间创造了自有品牌K itize。这是一种能够动手制做的小套件,采用小批量生产模式,每批定制100套,每月更新产品,针对全球全部创客发售现 在 已 经 有 包括“纸钢琴”、“转向灯”“L E D灯绘”等5种样式。在这个小套件种,80%的产品已经作好,剩下的20%须要本身完成,每一个人均可以根据本身的喜爱加入不一样的创意

 王盛林说,自从创客空间成立以来,诞生了很多好玩的东西。可是这些做品由于设计、包装或是市场的缘由,并无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去。K itize的出现就是为了让更多没有来过创客空间的人体验这些小发明的乐趣

  规模、影响不断扩大

随着空间各项事务不断增多,创客运营团队也逐渐成形。从曾经的创始人单打独斗到现在的7人团队,这些年轻人看重的不是薪酬待遇,而是一种自由开放的氛围和投入创新革命的机会

 “ 在 这 里能作本身想作的事情,特别开心。”运营团队的漫画师陈思说。偶然的机会,她参与到创客的活动中,一下就被这里活跃的氛围吸引住了,学习平面设计的她便决定留在这里。尽管他们目前拿到的工资都不足以负担北京一间像样的房子的月租,但这丝绝不影响这群年轻人的热情

  运营团队的另外一名成员郭冲也是从活动的参与者慢慢变为一名全职员工。他于今年2月加入团队,主要负责会员维护和平常事务处理在空间工做的三个多月中,他明显感受到“社区愈来愈庞大”、“有更多新的想法须要去实践”。

 郭冲介绍说,空间目前有注册会员一百余人,网络邮件组成员250余人。空间的活动也由原来每周一次的分享会变为每周六次活动从周二到周日,每天都有不同的内容轮番登场———技术讲座、交流会手工时间、3D打印体验。每月的第三个周末,创客空间还会在位于798艺术区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工做坊,让更多人体验动手制做的魅力

 王盛林说空间如今最缺的就是团队管理人才。他们如今正在进行招聘,但愿把团队人数扩充至20人。

 今年6月初,在中关村优惠政策的支持下,创客空间即将从200平方米扩展成1000平方米。届时,实验室可容纳更多创客过来实践他们的想法,也能为更多项目团队提供孵化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