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P8架构师谈:Restful、SOAP、RPC、SOA、微服务之间的区别(转载)

转载来源:https://youzhixueyuan.com/the-difference-between-restful-soap-rpc-soa-and-micro-service.htmlhtml

 

内容大纲:

1.介绍Restful、SOAP、RPC、SOA以及微服务前端

2.重点谈谈SOA与微服务的区别java

3.以及为何要使用微服务架构spring

什么是Restful

Restful是一种架构设计风格,提供了设计原则和约束条件,而不是架构,而知足这些约束条件和原则的应用程序或设计就是 Restful架构或服务。后端

主要的设计原则:服务器

  •  资源与URI
  •  统一资源接口(HTTP方法如GET,PUT和POST)
  •  资源的表述
  •  资源的连接
  •  状态的转移

总之,RESTful的核心就是后端将资源发布为URI,前端经过URI访问资源,并经过HTTP动词表示要对资源进行的操做。restful

什么是SOAP

简单对象访问协议是一种数据交换协议规范,是一种轻量的、简单的、基于XML的协议的规范。SOAP协议和HTTP协议同样,都是底层的通讯协议,只是请求包的格式不一样而已,SOAP包是XML格式的。架构

SOAP的消息是基于xml并封装成了符合http协议,所以,它符合任何路由器、 防火墙或代理服务器的要求。框架

SOAP可使用任何语言来完成,只要发送正确的soap请求便可,基于soap的服务能够在任何平台无需修改便可正常使用。tcp

RPC

RPC就是从一台机器(客户端)上经过参数传递的方式调用另外一台机器(服务器)上的一个函数或方法(能够统称为服务)并获得返回的结果。

RPC 会隐藏底层的通信细节(不须要直接处理Socket通信或Http通信)

RPC 是一个请求响应模型。客户端发起请求,服务器返回响应(相似于Http的工做方式)

RPC 在使用形式上像调用本地函数(或方法)同样去调用远程的函数(或方法)。

4种典型RPC远程调用框架

(1)RMI实现,利用java.rmi包实现,基于Java远程方法协议(Java Remote Method Protocol)和java的原生序列化。

(2)Hessian,是一个轻量级的remoting onhttp工具,使用简单的方法提供了RMI的功能。 基于HTTP协议,采用二进制编解码。

(3)thrift是一种可伸缩的跨语言服务的软件框架。thrift容许你定义一个描述文件,描述数据类型和服务接口。依据该文件,编译器方便地生成RPC客户端和服务器通讯代码。

 

(4)dubbo,阿里的RPC框架。

(5)还有SpringCloud框架,微服务全家桶。为开发人员提供了快速构建分布式系统的一些工具,包括配置管理、服务发现、断路器、路由、微代理、事件总线、全局锁、决策竞选、分布式会话等等。

微服务在本质上,就是rpc。rpc有基于tcp的,http的,mq的等等。spring cloud是基于spring boot的,spring boot 实现的是http协议的rpc,算是rpc的一个子集。

 

什么是SOA

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中文全称:面向服务的架构。

通俗点来说,SOA提倡将不一样应用程序的业务功能封装成“服务”并宿主起来,一般以接口和契约的形式暴露并提供给外界应用访问(经过交换消息),达到不一样系统可重用的目的。

SOA是一个组件模型,它能将不一样的服务经过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服务是SOA的基石。

微服务和SOA的区别

微服务是SOA架构演进的结果。二者说到底都是对外提供接口的一种架构设计方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复杂的平台、业务的出现,致使SOA架构向更细粒度、更经过化程度发展,就成了所谓的微服务了。

总之,微服务是SOA发展出来的产物,它是一种比较现代化的细粒度的SOA实现方式。

SOA与微服务的区别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微服务相比于SOA更加精细,微服务更多的以独立的进程的方式存在,互相之间并没有影响;
  2.  微服务提供的接口方式更加通用化,例如HTTP RESTful方式,各类终端均可以调用,无关语言、平台限制;
  3.  微服务更倾向于分布式去中心化的部署方式,在互联网业务场景下更适合。

为何要使用微服务?

技术为业务而生,架构也为业务而出现,固然SOA和微服务也是由于业务的发展而出现。出现SOA和微服务框架与业务的发展、平台的壮大密不可分,下面借用dubbo的网站架构发展图和说明:

阿里P8架构师谈:Restful、SOAP、RPC、SOA、微服务之间的区别
  •  单一应用架构
  •  当网站流量很小时,只需一个应用,将全部功能都部署在一块儿,以减小部署节点和成本。
  •  此时,用于简化增删改查工做量的 数据访问框架(ORM) 是关键。
  •  垂直应用架构
  •  当访问量逐渐增大,单一应用增长机器带来的加速度愈来愈小,将应用拆成互不相干的几个应用,以提高效率。
  •  此时,用于加速前端页面开发的 Web框架(MVC) 是关键。
  •  分布式服务架构
  •  当垂直应用愈来愈多,应用之间交互不可避免,将核心业务抽取出来,做为独立的服务,逐渐造成稳定的服务中心,使前端应用能更快速的响应多变的市场需求。
  •  此时,用于提升业务复用及整合的 分布式服务框架(RPC) 是关键。
  •  流动计算架构
  •  当服务愈来愈多,容量的评估,小服务资源的浪费等问题逐渐显现,此时需增长一个调度中心基于访问压力实时管理集群容量,提升集群利用率。
  •  此时,用于提升机器利用率的 资源调度和治理中心(SOA) 是关键。

平台随着业务的发展从 All in One 环境就能够知足业务需求(以Java来讲,可能只是一两个war包就解决了)。

发展到须要拆分多个应用,而且采用MVC的方式分离先后端,加快开发效率;在发展到服务愈来愈多,不得不将一些核心或共用的服务拆分出来,其实发展到此阶段,若是服务拆分的足够精细,而且独立运行,我以为就能够将之理解为一个微服务了。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