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步骤:数据库
1. 插入安装光盘并挂载,而后安装bind软件包及相关的软件包。如图所示:vim
2. 编辑主配置文件。缓存
主配置文件named.conf一般位于/etc/目录下,若是安装了bind-chroot软件包,则主配置文件默认位于/var/named/chroot/etc/目录下,须要用户手工创建。在named.conf文件中,主要包括全局配置、区域配置两个部分,每一条配置记录的行尾以分号“;”表示结束,以“#”号或“//”开始的部分表示注释文件(大段注释可使用“/*……*/”的格式)。如图所示:服务器
上述配置内容中,除了directory项一般会保留之外,其余的配置项均可以省略。若不指定listen-on配置项时,named默认在全部接口的UDP 53端口监听服务;不指定allow-query配置项时,默认会响应全部客户机的查询请求。dump-file、statistics-file、memstatistics-file等配置项用于指定缓存数据库文件、状态统计文件的位置。添加了“zone “.” in { };”部分的根区域设置,尽管缓存服务器并无自主控制的区域数据,但能够向根服务器进行迭代查询,并将最终得到的解析结果反馈给客户。ide
有时候为了提升解析效率,也能够不向根分区查询,而是未来自客户端的查询请求转发给国内电信运营商的DNS服务器(如北京的202.106.0.20、202.106.148.1),缓存服务器收到返回的查询结果后再传递给客户端。只要去掉“zone “.” in {……};”的设置,并在全局配置中正确设置forwarders参数便可实现该功能。以下所示:ui
[root@localhost ~]# vim /var/named/chroot/etc/named.confspa
options {日志
…… //省略部份内容blog
Forwarders { 202.106.0.20;202.106.148.1 };接口
};
3. 确认根域的区域数据库文件named.ca
根区域的区域数据库文件默认位于文件/var/named/chroot/var/named/named.ca中,该文件记录了Internet中13台根域服务器的域名和IP地址等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4. 启动named服务
执行“service named start”命令,启动named服务,并经过netstat命令确认named服务的端口监听状态。若服务启动失败或发现没有正常监听UDP 53端口,能够根据错误提示信息(或者/var/log/messages文件中的日志记录)排除错误,而后再重启服务便可。如图所示:
至此缓存域名服务器搭建完毕
主域名服务器和缓存域名服务能够参考如下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