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步骤:
1.设置本机的IP地址、主机名称,经过修改网络配置文件的方式进行。另外,为了提升域名解析效率,建议将两个DNS服务器的地址映射直接写入到/etc/hosts文件中,并在/etc/resolv.conf文件中指定两个DNS服务器的地址。如图所示:数据库
2. 创建主配置文件named.conf缓存
新建立的named.conf主配置文件,因为只须要提供benet.com域的正向解析和173.16.16.0/24网段的反向解析,所以相应的添加这两个区域便可。根区域、回环域等其余配置内容能够省略。如图所示:服务器
当不须要创建从域名服务器时,上述配置内容中的“allow-transfer……”部分能够不添加;当不须要提供反向解析,“zone “16.16.173.in-addr.arpa”……”部分也能够去掉。网络
3. 创建正、反向区域数据文件dom
根据named.conf中的zone区域设置,分别创建正向区域数据文件benet.com.zone、反向区域数据文件173.16.16.arpa。配置内容能够参考回环域的区域数据文件/var/named/chroot/var/named/localdomain.zone,并根据实际状况进行修改。ide
区域数据配置文件一般位于/var/named/目录下。若是安装了bind-chroot软件包,则默认位于/var/named/chroot/var/named/目录下,须要手工创建。每一个区域数据文件对应一个DNS解析区域,文件名及内容由该域的管理员自行设置。ui
在区域数据文件中,主要包括TTL配置项、SOA(Start Of Authority,受权信息开始)记录、地址解析记录。文件中的注释信息以分号“;”开始。如图所示:spa
上述配置内容中,时间单位默认为秒,也可使用如下单位:M(分)、H(时)、W(周)、D(天)。文件中的“@”符号表示当前的DNS区域名,至关于“benet.com.”,“admin.benet.com.”表示域管理员的电子邮箱地址(因为“@”符号已有其余含义,所以将邮件地址中的“@”用“.”代替)。SOA记录中的更新序列号用来同步主、从服务器的区域数据,当从服务器判断区域更新时,若发现主服务器中的序列号与本地区域数据中的序列号相同,则不会进行下载。3d
其中,NS、MX记录行首的“@”符号能够省略(默认继承SOA记录行首的@信息),可是必须保留一个空格或者Tab制表位。指针
在反向区域数据文件中,不会用到A地址记录,而是使用PTR指针(Point)的记录。使用PTR记录时,第一列中只须要指明对应IP地址的“主机地址”部分便可,如“1”、“2”等,系统在查找地址记录时会自动将当前反向域的网络地址做为前缀。
在区域数据配置文件中,凡是不以点号“.”结尾的主机地址,系统在查找地址记录中都会自动将当前的域名做为后缀。
v 修改完主配置文件之后,能够执行named-checkconfig命令对named.conf文件进行语法检查。若是文件中没有语法错误,该命令将不给出任何提示;反之,则会给出相应的提示信息,只要根据出错信息提示修正文件中的错误便可。带“-z”选项的named-checkconfig命令还能够尝试加载主配置文件中对应的区域数据库文件,并检查该文件是否存在问题。如图所示:
关于named.conf文件中各类配置项的详细说明,能够执行“man named.conf”查看手册页,也可参考配置样本文件/usr/share/doc/bind-9.3.6/sample/etc/named.conf。
v 修改完区域数据库文件之后,能够执行named-checkzone命令对该文件进行语法检查。依次指定区域名称、数据文件名做为参数。若是文件中没有语法错误,系统将给出“OK”的提示信息。如图所示:
执行“service named start”命令以启动named服务,若是以前named服务已经在运行,也能够重启服务或重载配置。如图所示:
在客户端将DNS服务器指向173.16.16.5(主域名服务器的IP地址),使用nslookup命令验证DNS查询结果。如图所示:
主服务器搭建完毕
关于从域名服务器你们能够去参考一下个人另一篇文章如下是地址连接:
http://www.javashuo.com/article/p-zecxmbxu-eo.html
关于缓存域名服务器你们能够去参考一下个人另一篇文章如下是地址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