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 SATA SCSI iSCSI等存储硬盘对比与分析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trochiluses/article/details/21229283前端

IDE是并口硬盘,(5400-7200转); 
SATA是串口硬盘,(7200转); SCSI是服务器硬盘,(60、80针,10000转)。
硬盘的传输速率:做为电脑中最重要的数据存储设备和数据交换媒介,硬盘传输速率的快慢直接影响了系统的运行速度。不一样类型的硬盘,其传输速率每每差异很大。如今主流硬盘主要有三种:按照不一样的接口能够分为并口ATA硬盘(即IDE硬盘)、SCSI硬盘和Serial ATA硬盘。 
  小知识:1.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率 
  内部数据传输率是磁头到硬盘的高速缓存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这能够说是影响硬盘总体性能的关键,通常取决于硬盘的盘片转速和盘片数据线密度。在这项指标中经常使用MB/s或Mbps为单位,这是兆位/秒的意思,若是须要转换成MB/s(兆字节/秒),就必须将Mbps数据除以8。例若有的硬盘给出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为240Mbps,但若是按MB/s计算就只有30MB/s。由此能够看出目前硬盘做为电脑的瓶颈,其病根还在于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率上。 
 2.硬盘的外部数据传输率 
  指从硬盘缓冲区读取数据的速率。它与硬盘的接口类型是直接挂钩的,所以在广告或硬盘特性表中常以数据接口速率代替,单位为MB/s如咱们日常所说的ATA100/133硬盘。 
  光驱的传输速率:一般光驱传输速率的高低取决于光驱的倍速,如16X DVD、52X的CD-ROM,通常状况下光驱的倍速越高,数据传输也就越快。那么“倍速”是个什么概念呢?原来很早之前CD-ROM的传输速率很低,每秒只能传送150KB字节,即最初光驱的速率为150KB/s,这就是1X(单倍速)的CD-ROM光驱。后来随着CD-ROM光驱技术的突飞猛进,其速率愈来愈快,为了区分不一样速率的光驱,因而把最初的150KB/s做为基准进行衡量获得相应的倍速值。如50X的CD-ROM就是指其传输的速度是1X光驱的50倍即其速率为50×150KB/s=7500KB/s。而如今流行的DVD-ROM的速率算法也基本相同,只不过DVD-ROM的单倍速率要比CD-ROM高得多,一倍速的DVD-ROM速率理论上能够达到1358KB/s,由此咱们能够算出如今流行的16倍速DVD-ROM的速度应该是1358KB/s×16=21728KB/s。

一、SCSI(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英语: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 简写:SCSI))算法

 

SCSI接口不是专为硬盘设计的,实际上它是一种总线型的接口,独立于系统总线工做。SCSI接口的硬盘以高稳定性、低CPU占有率而被普遍应用于服务器和专业工做站中,它的传输速率最高可达320MB/s。固然,对于硬盘的总体性能而言,除了硬盘的传输速率,硬盘的转速、缓存及平均寻道时间等也是重要的因素。 

 

一种用于计算机和智能设备之间(硬盘、软驱、光驱、打印机、扫描仪等)系统级接口的独立处理器标准。 SCSI是一种智能的通用接口标准。它是各类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接口标准。后端

          ●SCSI接口是一个通用接口,在SCSI母线上能够链接主机适配器和八个SCSI外设控制器,外设能够包括磁盘、磁带、CD-ROM、可擦写光盘驱动器、打印机、扫描仪和通信设备等。浏览器

 

  ●SCSI是个多任务接口,设有母线仲裁功能。挂在一个SCSI母线上的多个外设能够同时工做。SCSI上的设备平等占有总线。缓存

 

  ●SCSI接口能够同步或异步传输数据,同步传输速率能够达到10MB/s,异步传输速率能够达到1.5MB/s。安全

 

  ●SCSI接口接到外置设备时.它的链接电缆能够长达6m。服务器


历史

  最初的SCSI标准的最大同步传输速率为5MB/s(SCSI-1,又名Narrow SCSI,1986年,最大支持7个设备,时钟频率为5MHz),后来的SCSI II 规定了2种提升速度的选择。一种为提升数据传输的频率,即Fast SCSI(1994年,最大支持7个设备),因为频率提升一倍,达10MB/s(10MHz);另外一种提升速度的选择是传输频率提升一倍的同时也增大数据通路的宽度,由8位增至16位,即Wide SCSI,其最大同步传输速度为20MB/s (时钟频率为10MHz,1996年,最大支持15个设备)。网络

 

  1995年左右出现了第三代SCSI,但没有统一标准:多线程

 

  1. 最大同步传输速度达到20MB/s的Ultra SCSI(又称为Fast-20 SCSI,时钟频率为20MHz);架构

 

  2.最大同步传输速度达到40MB/s的Ultra Wide SCSI(同1);

 

  3.最大同步传输速度达到40MB/s的Ultra2 SCSI(又称为Fast-40 SCSI,时钟频率为40MHz,1997年)。

 

  稍后,又出现了一些更新的SCSI标准:

 

  1. 最大同步传输速度达到80MB/s的Ultra2 Wide SCSI(时钟频率为40MHz);

 

  2.最大同步传输速度达到160MB/s的Ultra 3 SCSI(又名Ultra-160或者Fast-80 Wide SCSI,时钟频率为40MHz加双倍数据速率,1999年);

 

  3.最大同步传输速度达到320MB/s的Ultra 320 SCSI(又名Ultra 4 SCSI,时钟频率为80MHz加双倍数据速率,2002年); 


  

4.最大同步传输速度达到640MB/s的Ultra 640 SCSI(时钟频率为160MHz加双倍数据速率,2003年,是目前最新的SCSI标准)

 

  这种接口是一种便于系统集成、下降成本和提升效率的接口标准,愈来愈多的设备将使用SCSI接口标准,所以,带SCSI接口的硬盘和SCSI光盘驱动器也不少,但因为成本问题,主要用于中高端服务器与工做站上。



IDE硬盘

  除了SCSI,IDE也是一种极为经常使用的接口。从使用简便的角度来看,IDE更加适合普通用户,再加上我的电脑用户不但须要配置的外设很少,并且对速度要求也不高,所以选用IDE接口更合适些。此外,IDE还具备性能价格比高、适用面广等特色。而SCSI接口尽管具备不少无与伦比的特色,但不论从哪一个角度看,该接口及其使用该接口的外设售价过于昂贵,通常用户实在没法承受,这也就决定了它的实际使用范围的局限性。

 

  1.IDE的工做方式须要CPU的全程参与,CPU读写数据的时候不能再进行其余操做,这种状况在Windows 95/NT的多任务操做系统中,天然就会致使系统反应的大大减慢。而SCSI接口,则彻底经过独立的高速的SCSI卡来控制数据的读写操做,CPU就没必要浪费时间进行等待,显然能够提升系统的总体性能。不过,如今的IDE接口为改善这个问题也作了很大改进,已经可使用DMA模式而非PIO模式来读写,数据的交换由DMA通道负责,对CPU的占用可大大减少。尽管如此,比较SCSI和IDE在CPU的占用率,仍是能够发现SCSI仍具备至关的优点。

 

  2.SCSI的扩充性比IDE大,通常每一个IDE系统可有2个IDE通道,总共连4个IDE设备,而SCSI接口可链接7—15个设备,比IDE要多不少,并且链接的电缆也远长于IDE。

 

  3.虽然SCSI设备价格高些,与IDE相比,SCSI的性能更稳定、耐用,可靠性也更好。

SATA硬盘

 

 

IDE接口硬盘在当前电脑中应用最为普遍,主流的规格包括ATA/6六、ATA/100、ATA/133,这种命名方式也代表了它们在理论上的外部最大传输速率分别达到了66MB/s、100MB/s和133MB/s。这里须要说明:100MB/s、133MB/s是峰值速度,并不能表示硬盘能持续这个速度,也就是说这是理论上的最高峰值速度。 
 
硬盘真正的传输速度因为受硬盘内部传输速率的影响,其稳定传输速率通常在30MB/s到45MB/s之间。这样随着CPU、内存等硬件运行速度的不断提升,ATA硬盘的低速率渐渐成为影响整机运行速度的瓶颈。因而,一种新的硬盘接口方式,Serial ATA应运而生。 
Serial ATA 硬盘就是咱们常说的串口硬盘,它采用点对点的方式实现了数据的分组传输从而带来更高的传输效率。Serial ATA 1.0版本硬盘的起始传输速率就达到150MB/s,而Serial ATA 3.0版本将实现硬盘峰值数据传输率为600MB/s,从而最终解决硬盘的系统瓶颈问题。 

 

 


SCSI优势

  1.SCSI可支持多个设备,SCSI-2(FastSCSI)最多可接7个SCSI设备,WideSCSI-2以上可接16个SCSI设备。也就是说,全部的设备只需占用一个IRQ,同时SCSI还支持至关广的设备,如CD-ROM、DVD、CDR、硬盘、磁带机、扫描仪等。

 

  2.SCSI还容许在对一个设备传输数据的同时,另外一个设备对其进行数据查找。这就能够在多任务操做系统如Linux、WindowsNT中得到更高的性能。

 

  3.SCSI占用CPU极低,确实在多任务系统中占有着明显的优点。因为SCSI卡自己带有CPU,可处理一切SCSI设备的事务,在工做时主机CPU只要向SCSI卡发出工做指令,SCSI卡就会本身进行工做,工做结束后返回工做结果给CPU,在整个过程当中,CPU都可以进行自身工做。

 

  4.SCSI设备还具备智能化,SCSI卡本身可对CPU指令进行排队,这样就提升了工做效率。在多任务时硬盘会在当前磁头位置,将邻近的任务先完成,再逐一进行处理。

 

  5.最快的SCSI总线有160MB/s的带宽,这要求使用一个64位的66MHz的PCI插槽,所以在PCI-X总线标准中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80MB/s,若配合10,000rpm或15,000rpm转速的专用硬盘使用将带来明显的性能提高。

 

编辑本段终结器

  SCSI链的最后一个SCSI设备要用终结器,中间设备是不须要终结器的。一旦中间设备使用了终结器,那么SCSI卡就没法找到之后的SCSI设备了。而若是最后一个设备没用终结器,SCSI也是没法正常工做的。终结器是由电阻组成的,位于SCSI总线的末端,用来减少相互影响的信号,维持SCSI链上的电压恒定。

 

  绝大部分SCSI设备是内置终结器,并用一跳线来控制ON/OFF。如今的SCSI设备智能化程度很高,能自动控制终结器ON/OFF,如一块硬盘和一个CD-ROM相连,不管硬盘的终结器ON或OFF,CD-ROM都能正常使用。而当两块硬盘相连时,状况就变得复杂了,两块Seagate的硬盘相连前,一块硬盘终结器必须是OFF,而当一块Seagate的硬盘和一块Quantum硬盘相连前,一个硬盘终结器不管ON或OFF,都能正常使用。

 


ID

  系统中的每一个SCSI设备都必须有本身惟一的ID(标识号),这个号码从1~15。SCSIAdapter系统默认ID为7。这个ID可由位于设备前端的跳线器来设置。对于硬盘它位于驱动器的前端或后端。

 

 

iSCSI 简介

  
iSCSI:Internet 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 (iSCSI:Internet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

 

  Internet 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iSCSI)是一种基于 TCP/IP的协议,用来创建和管理 IP 存储设备、主机和客户机等之间的相互链接,并建立存储区域网络(SAN)。SAN 使得 SCSI 协议应用于高速数据传输网络成为可能,这种传输以数据块级别(block-level)在多个数据存储网络间进行。

 

  SCSI 结构基于客户/服务器模式,其一般应用环境是:设备互相靠近,而且这些设备由 SCSI 总线链接。iSCSI 的主要功能是在 TCP/IP 网络上的主机系统(启动器 initiator)和存储设备(目标器 target)之间进行大量数据的封装和可靠传输过程。此外,iSCSI 提供了在 IP 网络封装 SCSI 命令,且运行在 TCP 上。

 

  现在咱们所涉及的 SAN (Storage Area Network),其实现数据通讯的主要要求是:1. 数据存储系统的合并;2. 数据备份;3. 服务器群集;4. 复制;5. 紧急状况下的数据恢复。另外,SAN 可能分布在不一样地理位置的多个 LANs 和 WANs 中。必须确保全部 SAN 操做安全进行并符合服务质量(QoS)要求,而 iSCSI 则被设计来在 TCP/IP 网络上实现以上这些要求。

 

  iSCSI(Internet SCSI)是2003年IETF(InternetEngineering Task Force,互联网工程任务组)制订的一项


  bcm5722 ISCSI网卡

标准,用于将SCSI数据块映射成以太网数据包。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是块数据传输协议,在存储行业普遍应用,是存储设备最基本的标准协议。从根本上说,iSCSI协议是一种利用IP网络来传输潜伏时间短的SCSI数据块的方法,ISCSI使用以太网协议传送SCSI命令、响应和数据。ISCSI能够用咱们已经熟悉和天天都在使用的以太网来构建IP存储局域网。经过这种方法,ISCSI克服了直接链接存储的局限性,使咱们能够跨不一样服务器共享存储资源,并能够在不停机状态下扩充存储容量。

 

  iSCSI的工做过程:当iSCSI主机应用程序发出数据读写请求后,操做系统会生成一个相应的SCSI命令,该SCSI命令在iSCSI initiator层被封装成ISCSI消息包并经过TCP/IP传送到设备侧,设备侧的iSCSI target层会解开iSCSI消息包,获得SCSI命令的内容,而后传送给SCSI设备执行;设备执行SCSI命令后的响应,在通过设备侧iSCSI target层时被封装成ISCSI响应PDU,经过TCP/IP网络传送给主机的ISCSI initiator层,iSCSI initiator会从ISCSI响应PDU里解析出SCSI响应并传送给操做系统,操做系统再响应给应用程序。

 

  这几年来,iSCSI存储技术获得了快速发展。iSCSI的最大好处是能提供快速的网络环境,虽然目前其性能和带宽跟光纤网络还有一些差距,但能节省企业约30-40%的成本。iSCSI技术优势和成本优点的主要体现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硬件成本低:构建iSCSI存储网络,除了存储设备外,交换机、线缆、接口卡都是标准的以太网配件,价格相对来讲比较低廉。同时,iSCSI还能够在现有的网络上直接安装,并不须要更改企业的网络体系,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地节约投入。

 

  操做简单,维护方便:对iSCSI存储网络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对以太网设备的管理,只需花费少许的资金去培训iSCSI存储网络管理员。当iSCSI存储网络出现故障时,问题定位及解决也会由于以太网的普及而变得容易。

 

  扩充性强:对于已经构建的iSCSI存储网络来讲,增长iSCSI存储设备和服务器都将变得简单且无需改变网络的体系结构。

 

  带宽和性能:iSCSI存储网络的访问带宽依赖以太网带宽。随着千兆以太网的普及和万兆以太网的应用,iSCSI存储网络会达到甚至超过FC(FiberChannel,光纤通道)存储网络的带宽和性能。突破距离限制:iSCSI存储网络使用的是以太网,于是在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空间布局上的限制就会少了不少,甚至能够跨越地区和国家。

 

  在过去的一年,存储界最热门的技术就是iSCSI技术,各存储设备厂商都纷纷推出iSCSI设备(企业级别或家用级别),iSCSI存储设备的销量也在快速增加。

 
 

性能

  iSCSI的一些新特性与IP协议的性质密切相关。FC协议适合于链接服务器和阵列的网络,基于IP协议的iSCSI 

  intel82575 ISCSI网卡

可能会与非存储IP流量竞争。为了减小IP流量混乱带来的影响,数据中心的管理员应该经过专用iSCSI网络分离iSCSI流量和非存储流量,由于专用iSCSI网络与网络其余部分没有物理链接,或者采用访问控制清单、虚拟局域网(VLAN)等以太网隔离技术。华盛顿 Spokane公共学校的高级网络管理员Kevin Mount说:“为了不内部LAN产生干涉,咱们决定在Foundry公司生产的48端口以太网交换机中独立运行iSCSI网络。”

 

  尽管物理隔离和虚拟隔离技术大大提升了安全和性能,存储管理员依然须要在网络交换机和适配器中利用以太网巨帧和流量控制等先进技术,缓减阻塞,优化吞吐量。当一条千兆链路的网络带宽不够用时,能够利用以太网链路*(trunking)或链路聚集,将多条链路链接成一条*链路;这样就没必要部署价格昂贵的10Gb以太网基础设施,又能克服网络带宽的限制。

 

  在主机方面,TCP卸载引擎(TOE)和iSCSI HBA能够有效节省CPU周期,尤为是对速度较慢但注重性能的应用程序服务器。SNIA IP存储论坛主席David Dale认为,尽管TCP和iSCSI的传输速率为1Gb/s,不足最早进服务器硬件速率的10%,而目前85%的iSCSI在部署过程当中只采用 iSCSI Initiator软件,可是一旦10Gb iSCSI 获得普及,TOE和iSCSI HBA的做用就会愈来愈大。除了改善I/O性能,iSCSI HBA还会增长从SAN启动和加密等服务。

 

  在多协议环境中,存储管理员须要注意以太网的特性,如以太网交换机和网络接口卡(NIC)之间的容错速度/方式会产生自适应问题,可能对 iSCSI网络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Mount 说:“为了下降自适应问题发生的几率,咱们对全部的交换机和服务器以太网端口设置不可更改的编码。”

安全性

  iSCSI和FC采用不一样的方法保证存储访问的安全,这多是多协议存储架构师必须解决的最大问题。FC利用

  intel82576 pci-e X1 ISCSI网卡

FC交换机实行分区,经过全局名称排列LUN编号和主机标识,而iSCSI采用上述隔离iSCSI的物理和虚拟方法,经过IP地址、主机系统和存储设备的名称、内部/外部CHAP身份验证等方式限制访问,从而保证存储安全。

 

  实行多种iSCSI身份验证方式彷佛让人不知所从,其实规则很简单:对于基于IP实现隔离的iSCSI网络,主机系统和存储设备的名称就已经足够验证用户身份。在iSCSI与LAN之间存在物理链接的状况下,应该部署更加严密的CHAP身份验证方式,消除IP地址访问iSCSI LUN时带来的外部影响。当环境中拥有大量iSCSI设备时,能够采用Radius服务器实现集中验证,这样就不须要在iSCSI的存储设备中管理用户证书。

 

  休斯顿贝勒医学院企业服务与信息系统主管Mike Layton采用了相似的策略,他利用主机系统和存储设备名称实现iSCSI受权,验证访问其FC SAN的少许服务器。他的基于日立数据系统(HDS)公司的FC SAN,在隔离的iSCSI LAN中采用NetApp FAS980c网关产品。

 

  集成iSCSI和FC的最大好处在于:支持IP协议中的IPsec加密协议,IP流量出现故障时,都应该集成iSCSI和FC。可是,当服务器处于繁忙状态时,IPsec加密协议的开销很是大。在采用IPsec协议的环境中,服务器和网络带宽匮乏的计算机都应该凭借Cavium网络公司等公司提供的硬件加密技术,配备iSCSI HBA或NIC。从网络层面讲,Decru公司(现为NetApp)、NeoScale系统公司等公司都提供加密产品,设置在数据存取路径中,在FC和 iSCSI数据抵达网络附属存储阵列以前,就对其进行加密。

 

  存储管理接口很容易受到安全漏洞的攻击,可是在存储设计过程当中又一般遭到忽视。不设密码、全部存储设备只设一个密码或者从不更改密码,都会使设计良好的SAN面临危险。只有特定系统和密码策略很是有效的VLAN才能访问管理接口,在具备大量IP设备的环境中采用集中化的Radius身份验证服务器,这些措施能够下降未获认证的管理变化带来的风险。

可用性

  可用性是包括iSCSI SAN在内的SAN最重要的性能需求,须要在服务器、网络和阵列等层面上进行部署。在网络层面上,能够成对部署交换机,采用生成树状动态路由等以太网故障转移技术,实现冗余。在服务器层面上, 

  intel ISCSI光纤网卡

经过双连服务器和以太网交换机,实现高可用性。凭借微软公司2005年发布的iSCSI Initiator 2.0版,多路径IO(MPIO)使主机可以与iSCSI网络实现冗余链接。“咱们的主机全都运行MPIO,并且与iSCSI SAN实现双链接。”麻省 Babson 学院和Wellesley学院开发体系结构主任Kuljit Dharni解释道:“主板上的NIC卡用于常规的LAN访问,以太网端口和英特尔PCI千兆网络适配器与iSCSI SAN相连。”iSCSI存储设备的冗余选项根据供应商和产品种类而定。iSCSI网关产品、智能存储交换机和基于服务器的iSCSI存储设备,均可以在群集配置中见到,所谓群集配置是指两套设备以双机互备援(active-active)模式或双机热备份(active-passive)模式运行。一些中端存储阵列产品支持iSCSI,如EMC公司的Clariion CX3-20和CX3-40产品,能够经过双控制器架构提供冗余。高端阵列——如EMC 公司的Symmetrix DMX系列产品——须要底盘,只是简单地添加多个iSCSI刃片就能实现冗余。

 

  iSCSI集成选项将iSCSI集成到FC SAN中的方法多样、程度不一,取决于现有的存储环境和集成目的。一方面,存储架构师都有各自的目标,如贝勒学院的Layton但愿经过iSCSI访问全部的FC存储。另外一方面,存储管理员也有各自的目标,如Dharni彻底实施iSCSI,再也不使用FC SAN。另外,还能够同时运行FC 和iSCSI SAN,Spokane公立学校的Mount和伊利诺伊北伯克(Northbrook)Logs金融服务公司的数据系统管理员Dan Schneidemantle就采用这种方法。

 

  在上述的最后一种状况中,设计时须要考虑的关键因素是iSCSI和FC SAN集成的程度。在多协议环境中,存储架构师每每部署iSCSI SAN,并使其与现有的FC架构同时运行,独立管理,以免产生复杂的集成问题。EqualLogic 产品管理部主任Eric Schott 说:“咱们的大多数客户独立运行iSCSI SAN和FC SAN。”“iSCSI LUN和FC LUN采用不一样的安全模式,要将其匹配可不是件容易的事。”Schott补充道,“对许多存储架构师而言,就算集成好处再多,若是会增长系统复杂性也就不值得了。”

 

  对于由一个供应商提供的多协议存储阵列,能够统一管理iSCSI和FC SAN。EMC、HDS、HP和 Net-App等公司都提供多协议阵列,统一管理iSCSI和FC,在某些状况下还能够管理NAS。FalconStor软件公司、 NetApp公司和Sanrad 公司提供的iSCSI虚拟化产品也能够实现统一存储管理。存储管理员若要将iSCSI集成到现有的SAN中,须要考虑如下集成问题:

 

  iSCSI网关支持iSCSI的FC交换机和导向器智能存储交换机和网关基于阵列的iSCSI集成方式基于服务器的iSCSI集成方式支持iSCSI的FC交换机iSCSI网关

 

  iSCSI网关能够转换协议,将iSCSI协议转化为FC协议,反之亦然。一般,iSCSI网关至少具备两个FC端口,能够链接到终端FC存储设备;至少具备两个1Gb的以太网端口,和服务器进行IP链接。iSCSI网关把FC LUN做为iSCSI的存储设备,经过IP就能够访问FC存储,无需在服务器中设置FC HBA。常见的网关产品有:博科通信公司的iSCSI网关、思科系统公司的MDS 9216i、Emulex公司的725/735 iSCSI存储路由器、以及QLogic公司的SANbox *0智能存储路由器。

 

  在SAN中利用iSCSI网关产品实现存储须要两大步骤。首先,FC存储管理员为iSCSI网关提供LUN,而后在iSCSI网关限制 iSCSI对FC LUN的访问,只有特定的IP地址、主机系统和存储设备、或者CHAP证书才能访问LUN。一旦完成这些设置,而且在iSCSI客户机上正确配置 iSCSI存储设备,就能够在本地磁盘驱动器中看到指定存储。

 

  iSCSI网关的主要好处就是,能够十分容易、毫无端障地将其添加到现有的FC SAN中。iSCSI网关不须要FC网络改变架构,只需简单地配置iSCSI Initiator软件,服务器就能访问FC存储。可是,iSCSI网关价格较贵——一套iSCSI网关产品的市场价大约为10,000美圆。 Windows系统和Linux系统的FC HBA至少须要花费400美圆,所以有必要分析成本与收益:只有当大量服务器采用iSCSI网关时,才比较合算。服务器数量较少时,能够在服务器中添加 FC HBA,直接连到FC SAN,这样显得更合算。博科公司市场产品部主任Mario Blandini说:“你至少须要拥有100台服务器,才能看到iSCSI网关的性价优点。”

局限性

  可是,存储工程师在畅谈iSCSI 前景的时候,也须要实事求是地分析目前的形势和发展方向。实际上,到目前

  broadcom bcm5709 ISCSI网卡

为止,尚未一个成熟的产品来展现iSCSI 的魅力,它尚未大面积商业化应用。而存储网络面临的诸多问题,iSCSI 并不是都能迎刃而解,如距离和带宽之间的矛盾。虽然,iSCSI 知足了长距离链接的需求,方便了广域存储的链接,可是,IP 的带宽仍然是其没法解决的问题。虽然IP 网络发展迅速,1Gbps 的网络逐渐普及,但从广域网来讲,带宽仍然至关昂贵。即使能够利用1Gbps 的带宽进行iSCSI 数据传输,速度仍不理想。并且,IP 网络的效率和延迟都是存储数据传输的巨大障碍。

 

  OceanStor S5000应运而生

 

  OceanStor S5000(如下简称S5000)是华为自主开发的大容量、高性能ISCSI存储设备,融合了华为在存储行业多年积累的技术成果和技术经验。

 

  S5000的硬件系统采用双平面设计,除了用户能够看到的双控制器、双电源外,内部交换网络也采用双平面,保证了系统在其中一个模块出现故障时还可以正常工做;S5000能够支持多种硬盘(FC/SATA/ SAS),因此结合不一样的RAID级别,能够知足客户不一样应用、不一样成本的组网需求;S5000能够同时支持ISCSI主机接口和FC主机接口,以知足ISCSI和FC的混合组网需求。

 

  S5000的业务软件系统基于64位计算平台开发,64位计算平台带来了性能的提高,同时让用户使用较大的CACHE内存(超过32位计算平台的限制)。业务路径上的各软件子系统的算法都基于双控制器开发,单控制器的失效会获得及时的保护,保证了系统的高可靠性。在ISCSI目标器的设计开发过程当中,采用了比较先进的多线程软件技术,大大提高了ISCSI的性能和并发处理能力;当S5000只为少数几个高性能服务器提供存储服务时,也可以全速运行,快速响应主机的读写请求。

 

  S5000的管理软件系统基于Web技术开发,直接使用通用浏览器便可以进行S5000设备的管理维护,省去了安装管理软件客户端的麻烦。以流媒体业务应用为例,利用S5000的组网方式,全部媒体服务器经过千兆以太网共享S5000的存储空间。当S5000的两个控制器都正常时,两个控制器会分别处理不一样媒体服务器的访问请求;而当其中一个控制器发生故障时,正常的控制器会自动接受全部媒体服务器的访问请求并进行处理。每一个媒体服务器主机使用两个网口,在提升了服务器对S5000的访问速度的同时,还保证了单个网口的异常不会影响服务器对存储设备的访问。设备网管使用的是Web方式,能够和其它用途的主机共用且无需安装。存储网络最好能和其它

 

  网络分开,以提升速度,并保障存储设备的安全。

 

服务器硬盘分类

  为了使硬盘可以适应大数据量、超长工做时间的工做环境,服务器通常采用高速、稳定、安全的SCSI硬盘(这是旧闻了)。但如今随着硬盘技术发展,普通SATA硬盘也能够运用在中低阶服务器中,固然高端服务器仍是使用SAS硬盘(SCSI硬盘的进化版本)。
 
服务器硬盘按照接口分类可分为如下几种:
 
  1 SAS 该盘分为两种协议,即SAS1.0及SAS 2.0接口,SAS1.0接口传输带宽为3.0GB/s转速有7.2kr 10kr 15kr。该盘现已被SAS2.0接口盘取代,该盘尺寸有2.5寸及3.5寸两种。SAS2.0接口传输带宽为6.0GB/s转速有10kr 15kr,常见容量为74.6G 146G 300G 600G 900G。常见转速:15000转/分
 
  2 SCSi传统服务器老传输接口,转速为10kr 15kr。可是因为受到线缆及其阵列卡和传输协议的限制,该盘片有固定的插法,例如要顺着末端接口开始插第一块硬盘,没有插硬盘的地方要插硬盘终结器等。该盘现已经彻底中止发售。该盘只有3.5寸版。常见转速:10000转/分
 
  3 NL SAS 该盘片专业翻译为近线SAS,因为SAS盘价格高昂,容量大小有限,LSI等厂家就采用经过二类最高级别检测的SATA盘片进行改装,采用SAS的传输协议,SATA的盘体SAS的传输协议,造成市场上一种高容量低价格的硬盘。市场上如今单盘最大容量为3TB。容量分为2.5寸及3.5寸两种
 
  4 FDE/SDE 该盘体前者为IBM研发的SAS硬件加密硬盘,该盘体性能等同于SAS硬盘,可是因为自己有硬件加密系统,能够保证涉密单位数据不外泄,该盘主要用于高端2.5寸存储及2.5寸硬盘接口的机器上。SED盘雷同,厂家不同。
 
  5 SSD 该盘为固态硬盘,与我的PC不一样的是该盘采用一类固态硬盘检测系统检测出场,并采用SAS2.0协议进行传输,该盘的性能也将近是我的零售SSD硬盘的数倍以上。服务器业内主要供货的产品均 在300G单盘一下。
 
  6 FC硬盘 FC硬盘主要用于以光纤为主要传输协议的外部SAN上,因为盘体双通道,又是FC传输,传输带宽为2G 4G 8G三种传输速度快,在SAN上边,FC磁盘数量越是多IOPS(同写同读并发链接数)越是高。
 
  7 SATA硬盘:用SATA接口的硬盘又叫串口硬盘,是之后PC机的主流发展方向,由于其有较强的纠错能力,错误一经发现能自动纠正,这样就大大的提升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新的SATA 使用了差动信号系统“differential-signal-amplified-system”。这种系统能有效的将噪声从正常讯号中滤除,良好的噪声滤除能力使得SATA只要使用低电压操做便可,和 Parallel ATA 高达5V的传输电压相比,SATA 只要0.5V(500mv) 的峰对峰值电压便可操做于更高的速度之上。“比较正确的说法是:峰对峰值‘差模电压’”。常见转速:7200转/分。
 
  以接口分类的话就是以上6种。
 

四、海尔psi是什么?

流程系统创新部简称PSI(英文全称Processand System Innovation): 流程系统创新部的定位是致力于成为海尔集团流程再造的推动器、业务部门的最佳协同伙伴以及高效的系统运行平台。海尔PSI主要负责海尔集团的业务流程再造、IT系统建设与运维工做。主要职能包括:IT架构规划、战略决策支持、信息系统运维、流程创新咨询、流程标准化推动等工做,是海尔集团流程系统变革的主推部门。PSI的主要业务骨干成员从1997年就开始参与集团信息化建设,经过流程创新和信息化资源整合搭建了覆盖全国乃至海外主要分支机构的计算机网络,前后实施了BI(商务智能)、ERP(销售、生产和采购)、LES(配送)、PDM(产品设计)、CRM(顾客服务与电话中心)、B2B(采购和销售)、B2C、GVS(全球增值系统)等应用,采用信息化手段整合了全球供应商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努力实现与用户之间的“零距离”,生产过程和配送过程“零库存”,全流程“零资金占用”。实现海尔端到端的流程和信息系统。 PSI现负责推动集团为其1000天的流程系统创新变革工程,致力于参照全球最佳实践推进海尔业务流程的改造,并经过信息技术推动流程的标准化、优化和持续改进,从而为海尔集团实现“创建信息化条件下的虚拟企业,实现卓越运营”这一宏伟目标发挥战略性主导做用。 PSI拥有全球一流的IT基础架构、全球化领先的业务系统和全球化的一流人才团队,是IT类和管理类人才拓展职业通道、实现我的职业理想的最佳平台。

 

五、FATA

FATA(Fibre Attached Technology Adapted,光纤附挂技术)驱动器比传统FC(光纤)硬盘便宜一半。FATA驱动器使用了一个双通道的2Gb/s光纤通道接口。

 

SATA的全称是Serial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串行高级技术附件,一种基于行业标准的串行硬件驱动器接口),是由Intel、IBM、Dell、APT、Maxtor和Seagate公司共同提出的硬盘接口规范。 SAS(Serial Attached SCSI)即串行链接SCSI,是新一代的SCSI技术,和如今流行的Serial ATA(SATA)硬盘相同,都是采用串行技术以得到更高的传输速度,并经过缩短连结线改善内部空间等。SAS是并行SCSI接口以后开发出的全新接口。此接口的设计是为了改善存储系统的效能、可用性和扩充性,而且提供与SATA硬盘的兼容性。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