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2 1723《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助教总结

BESTI - 2017-2018-2 1723《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助教总结

前言

  一个学期匆匆过去,如今来简单总结一下本学期的助教工做,截止到7月1日,从写做业小结到统计总成绩再到最后的核对,这一过程所有完成,不少同窗都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可喜可贺。html

  这个学期是我第一次作助教,仍是有些忽然的,毕竟是刚刚开学时接到的邀请,当时也受到了几个老师的鼓励,也想锻炼一下本身,因而便毅然决定担任本校1723班的助教,也正好和张助教一块儿辅助王老师,这位最初的“结对伙伴”是比较清楚个人实践能力的,咱们本学期的配合还算默契。学期初始,在和王老师商量后,咱们有了大体的分工,张助教主要负责程序设计、调试、答疑等方面的指导,而我主要负责做业、博客等方面的指导,其中博客部分包括做业小结、问题总结、成绩整理等,这样平均每周须要花费1~2天时间。对于这些工做,我的以为本身在课程前期作得比较理想,大概在第六周时达到了“巅峰”,后期明显感受精力不足,投入的时间也不够,但仍是尽力保持着以前的节奏,最终完成了本学期的所有任务。git

  接下来,我会分列出助教工做中几个部分的简短小结,做为本学期助教工做的收尾。程序员


博客工做


  • 每次的做业小结我分红 做业地址做业要求做业问题优秀做业助教小结 几部分进行叙述,其中 做业问题 部分是核心,在我看来,总结每次做业的优缺点、实时反映问题应该成为“作中学”教学模式下不可缺乏的一环。这个过程就须要助教看完同窗们写的每篇博客,学期中后期个人时间有限,有的博客没有细看,可能会有部分问题遗漏,后期同窗们的博客也基本定型,细节和态度问题差异不大。

  • 对于 问题汇总 博客,有复用的价值,最初是王老师的建议。在写的时候,我仍是有种一样的感受,时间充裕的时候容许多看几遍同窗们的博客,找找广泛问题,汇总一下出现这个问题的同窗的解决方法,最后再统一总结。时间不足时,就边看博客边总结,遇到出现过两三次的问题就先将解决方法、图片或连接资源粘贴过来,以后再遇到此问题时就继续累加,有时课表明余坤澎同窗也会帮忙整理,在此感谢课表明。成绩整理博客,主要汇总每周成绩及千帆竞发图,附:千帆竞发图的制做方法

  • 总的来讲,前几周的博客每篇我都会至少浏览三遍,第一遍大体评分,第二遍总结问题,第三遍衡量是否能评选优秀博客。后期时间不足也勉强看完了两遍。

  • 对于 结对部分 的总结,主要由张助教负责,张助教精心布置了三次结对编程任务,在原来四则运算基础上适当重构要求,每次都进行了完整的小结。除此以外,实验部分也基本由张助教负责,实验报告由我总结,具体的实验状况由张助教总结,同时,每次实验、每一个程序的认真答疑解惑也早已成为张助教本学期的生活常态。


点评工做

  • 截止至7月1日,做业评论共计约760条

  • 博客点评与互动也是“作中学”体系中比较重要的一环,评论既是反馈的过程,也是互动的基础,再加上我平时和你们的交流不多(请谅解),除了从张助教那里了解了一些状况外,就依靠博客来了解你们了。个人评论内容主要以博客格式问题、建议、鼓励及基础内容提问为主,前期以汉堡包点评法为主,后期精力有限无奈只能碎片化挑选点评,博客我都看完了,有时只点评了比较突出或者有一些问题的同窗的博客。在一次次的点评中,我也发现了至关多的优秀博客。

  • 例如蒋子行同窗这篇总结,第一周就能写出这样深入的博客难能难得,后来得到小黄衫以后,在获小黄衫感想中提到了学好英语的重要性,因而我建议他尝试一下用英文写博客,蒋子行同窗作到了,连续坚持写了几周英文版博客,精神可嘉,我也有提出建议,但愿他在提高本身、发挥优点的同时注意一下细节(如 git 提交日志的 commit 书写规范)。

  • 还有一些同窗博客质量一直不错,例如李馨雨同窗,每周的优秀博客评选基本上都有李馨雨同窗,她在获小黄衫感想的学习心得中提到了本身写博客的一些经验和方法,在第十一周博客中也有提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句话,可以有始有终地作一件事是不容易的,也但愿其余同窗都能学习李馨雨同窗对待学习的态度。

  • 除了以上两名同窗外,其余大部分同窗的博客我都有较为深入的印象,厚积薄发的谭鑫同窗博客中提到的“比其余人多出几分努力,天天超越本身一点点”,积极实践的郭恺同窗博客中提到的“要对学习充满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等,侯泽洋同窗首次在第四周学习总结中尝试给博客加目录、改变标题样式等美化操做,回复改进及时用心的赵晓海等同窗,态度端正、乐于助人的王文彬等同窗,结对点评细致认真的唐才铭等同窗,结对状况一直不错的张昊然范雯琪等同窗,认真思考的周亚杰等同窗,博客精简的于欣月等同窗,代码实践能力较强的段志轩等同窗,博客有较大改进的赵乾宸吴恒佚康皓越等同窗,一直比较稳定的余坤澎王志伟仇夏等同窗,博客质量一样较高的方艺雯王禹涵等同窗,不断努力的刘辰邓煜坤曾程李楠等同窗,也但愿本学期表现不佳或者对本身不满意的同窗端正本身的态度,虚心学习以上同窗的优势,不要气馁,其实,每一个人均可以这么优秀!

  • 我发现越是回复积极的同窗,博客每每越写越好,在此我想再次强调反馈过程对于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反馈,才会得到持续的收获和动力。而每每就是这种细微的动力,使你坚持到最后。


评分工做

  • 说到“评分”,应该是目前为止我以为最难处理的部分,以前谢涛老师也有提到过,首先,评分讲求公正性,但过于细化的评分标准也会消耗过多精力,因此也要讲求相对平衡性。每次给博客评分时我会先大体浏览一下博客看看你们本周的总体状况,再根据总体状况作出有区分度的评分,须要注意的一点:能够碎片化点评,但不建议碎片化评分,人是社会人,或多或少地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一些情绪上的、心理上的细微变化,再加上环境因素,可能会因不一样时间、不一样环境而潜移默化地改变原来的评分标准,这样一来最后整理成绩时,每每会发现一部分同窗给分较高,另外一部分给分较低,这时就须要从新评分,其消耗的精力和时间是成倍的。因此最好每周设定一段固定时间评分,最大程度地确保公平性。每次给云班课上的活动评分,究竟怎样给出区分度,也是须要思考的,须要注意的是,虽然有时得出了最终结果,但一个必要的过程截图或者连接没加是会有细微的分数差距的,具体视每次的活动要求而定。

  • 评分的另外一大难点就是每周优秀博客的评选,毕竟每周的优秀博客会在总分上直接加1分,因此必定要慎选,有的时候你们的博客区分度不高时真的很是纠结,从排版到内容,基本上严格过滤了每篇博客,若是另有突出点最好(如错题订正仔细、使用英文写博客等)。另外,我在部分同窗的课程总结中看到建议“取消优秀博客加分”,缘由是加分占得比重太大,博客写得好只是程序设计的一部分,其主要重点仍是在于实践能力。对于这一观点,我持半支持态度,博客虽不能表明一我的的所有实力,但这是一种展示学习过程的方式,在“作中学”的模式下,这种过程反馈方式很是重要,这门课自己就看重“作”的过程,因此给展示“作”的过程的质量高、态度端正的同窗加分并无什么不妥,但加分比重若是过大,可能就会引发部分不擅长写博客但有学得好的同窗的不满。

  • 综上,个人观点是优秀博客仍是要评选,仍是要加分,但加分比重能够适当减少。在与王老师的商量以后,下学期初步定为优秀博客加0.5分,若是还有不少同窗以为不平衡,能够限制一下博客加分总分。除此以外,建议在时间充足的状况下,两我的一块儿评选优秀博客,每一个人评选的侧重点可能不一样,结合一下避免评选标准过于片面。

  • 其实写博客的主要目的仍是想要同窗们养成写做的习惯。在一些同窗的观念中,程序员只敲代码就好了,为何还要养成写做的习惯?请阅读此文

  • 不只仅是程序员,各行各业都须要写做这条输出渠道,有了高质量的输入,高质量的输出便成为一种“信息的解码过程”,这个过程尤其重要。对于从此大部分进入XX部门的同窗们来讲,写做更是必不可少,而对于助教来讲,写做格式也必须严格审查。


云班课工做

  • 筛选题目:每周的测试题由我负责筛选,题目是英文的,前两周涉及到翻译题目的工做,我借助了有道词典以后进行适当修改,但过程依然很耗时,从翻译到筛选再到录入,仅仅这一项工做每周就要消耗半天时间,与王老师协商后,从第三周开始,定为直接筛选英文题目。临近期末时,有同窗反映部分题目能够在网上搜到答案,与王老师反映后减少了测试的占分比重。

  • 活动评分:每次的课堂实践先是由王老师给定评分标准,再由我和张助教共同评分,这一部分咱们配合得很好。

  • 建议:关于“蓝墨云班课”,便捷了老师和助教的工做,积极响应了翻转课堂的学习模式。在这学期使用云班课的过程当中,我也发现了一些bug,主要提两点:

    1.有时答疑讨论活动的发言记录没有显示,却能在历史记录中找到;
    2.部分课堂实践活动结束后显示的评论数量有误,PC版总显示0条,且刷新无效。


后记

  我仍是那个当初的我,这学期可以担任助教,自己就很荣幸。至今还记得助教团队中流传的几句话:

  • 随意作事一定业余,刻意作事走向专业。 --- 周筠老师
  • 生活须要仪式感,进步须要生态圈。 --- 郑蕊老师
  • ......

  不得不说,助教工做不感同身受,是难以体会其用心良苦的,有时看着身边的同窗都在预习/复习/出游,而我必须利用这些时间算分/改做业/写做业小结(不能拖),而个人其余科目掌握的又很差,心理不免有些不平衡,但仔细想一想,责任胜于能力,认真作助教终究是一件幸福的事。

  行百里者半九十,这是邹欣老师常常提醒咱们的一句话,作助教带给个人最大收获和教训就是要更严谨、更认真地作事,个人工做比较繁复,有时在Excel里录入成绩时的一个不慎就会带来诸多麻烦,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谢涛老师关于细致作事的一段言论:

  (背景:其余大学的某同窗对“错了一个踩分点就全判零分”的一次做业评分提出异议)
  学生没有在社会上承担责任的经历,有这样的抱怨很正常,总以为努力付出后就应该或多或少收获“承认”,却没有体会到进入到社会工做中,不少事情都是要拿结果说事的。有了一个可观的结果,你们才有兴趣了解努力的过程。现实中有不少人努力许久的工做却由于最后一刻放松警戒功亏一篑。在互联网行业常常出现的可能就是你们努力冲刺一个周期,开发测试都OK了,兴奋地准备上线,结果由于有人急于求成,执行了一个错误的命令,致使服务瘫痪,轻则回滚恢复,重则数据错乱损毁没法恢复。如今在学校,你们犯错成本很低,一个不当心仅仅是丢失一次做业的得分,若是不引发重视,不培养专一细致的作事能力,如何在社会工做中挑起责任。
  七年前,腾讯校招的宣传手册上有一句话至今印象深入,大意:请当心敲击你的键盘,由于你的每一次按键都将引发上亿次心灵共振。

  感谢王老师本学期对个人信任,感谢张助教的认真答疑与积极配合,感谢邹欣老师周筠老师娄老师唯佳学姐刘乾学长的指导,感谢邹欣老师开展的茶话会,感谢周筠老师每周的平稳监督和鼓励,感谢刘乾学长特别设定的助教打卡小程序,多看看刘乾学长的博客,对于新手助教来讲,是颇有收获的。感谢同窗们的每一次回复,平时和你们的交流较少请谅解,如下内容是我在班级群中发表的最后小结:

  成绩只是一种反映结果的形式,这门课更注重的是作的过程,我我的认为这门课更多考验的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问题时须要的抗压承受能力以及写博客时须要的提炼表达能力。

  每次的博客我都能感觉到同窗们学习的热情和坚持,每逢周末放假时、考试前、过生日的时候还在孜孜不倦地敲着代码、写着博客,有同窗老是能保持住这种学习的动力,感谢大家在博客园的每一次回应,但愿同窗们能继续坚持学习Java,继续坚持背单词。

  很荣幸能在本学期担任同窗们的助教,不论此时的你处于怎样的状态,排名如何,失败了,不要紧,重振旗鼓,从头再来,成功了,望再接再砺,更进一步,继续尝试,加油!



  致敬每位认真负责的老师,致敬助教团队,致敬凌晨敲代码直到电脑没电的同窗们,最后,用两张回忆起来连本身都震惊的每周助教小结集锦图收尾:



  谨以此文记念本学期的助教工做(完)   2018-07-22 13:04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