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是国庆长假后的第一周,也是2016年最后一个季度的第一个工做日,为了能让咱们的工做在今年有个漂亮的收尾,今天想和你聊聊工做效率方面的问题。学习
天天的事情太多,老是作不完,是现代人遇到的一个广泛问题,尤为是发展特别快的行业里(好比IT领域)的人或者创业者。惟一的解决方法恐怕就是一些事情不要作了,而不是把全部的事情凑合作完了。这里想和你分享一个Google和Facebook里所提倡的作事情的方法,或许对你有启发。队列
Google在2006年成立了中国分公司后,我就把本身手里负责的和东亚市场有关的产品,都转交给李开复了。[Google中国真正的研发工做是在2007年开复解禁以后(由于和微软的官司)]虽然我再也不负责和地区相关的产品的研发,可是每一年还会到中国出一次差,帮助开复指导一些项目。开复做为大中华区的负责人,天然但愿北京和上海工程师们的工做获得总部的承认,可是这个被承认的过程很是漫长。事务
Google总部一开始对中国研发团队的评价至关低,主要是出工不出活。最初,北京3、四个工程师抵不上山景城Google总部的一个工程师。这个状况开复当年在微软并无遇到,因而让我帮助分析一下缘由。开发
我到了北京,发现工程师们其实也挺忙的(虽然不现在天的创业者那么忙),可是产出却不高,他们本身也很焦虑。我把一些工程师叫到会议室,让他们把手中的工做都列了出来,他们每一个人列出四五项要作的工做,有的人可能更多一点。而后我问他们,若是完成了其中的一半,大家是否就再也不那么焦虑了。他们大部分人都给了我确定的回答——这也合情合理,工做少了一半,压力也应该少一半。我告诉他们,当他们完成了两三项任务后(一半工做),他们手上的任务依然是四五项,不会减小,甚至可能更多,由于新的任务又来了。产品
在互联网公司里,永远不可能有把全部工做作完了的时候,由于这个行业发展太快,这和(微软那样的)传统软件公司状况不同。在传统的软件开发中,任务是事先定义清楚的,虽然在开发的过程当中有所变更,可是变更不大,你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前完成本身的模块就能够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剩下的工做是愈来愈少。互联网的产品开发则不一样,它的产品是一个动态迭代的过程。没法清晰定义一个静态的版本,新的问题老是不断地涌现,每个问题彷佛都有必要当即解决,所以不存在一个把工做队列清空的可能性。效率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我的所追求的不该该是完成了百分之几,或者百分之几十的工做,而是作完了哪几件重要的事情。基础
一个聪明的员工,应该善于找到最重要的工做,而且优先完成它们——这是全部新员工都欠缺的技能。在山景城,新员工永远只占一小部分,所以很容易在有经验的员工带动下比较快地掌握工做技能。而在中国,几乎全部的工程师都是刚毕业的学生,没有人告诉他们该怎样工做,所以虽然你们很忙,可是却没有对公司的发展产生什么重大效果。软件
在Google内,上述这种天天应付事务性工做的人被称为Pseudo Worker(后来Facebook学习Google的不少管理方法,也使用这种说法),直译出来就是“伪工做者”。这些人天天把本身搞得很忙,他们所作的工做可能也是公司里面存在的工做,可是那些工做(也被称为伪工做)不产生什么效果。互联网
前一阵雅虎被Verizon收购了,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雅虎这个曾经被看做是互联网的代名词的公司,走到今天悲催的地步有不少缘由,其中一条就是他们的员工作了太多的伪工做。只要看看他们产品的变化就能知道这一点:他们不断地改版,其实这些修改既不增长什么新的功能,也没有让人以为更好用;另外一方面,他们不多开发出新的产品。若是到雅虎公司去看一看,在工做狂梅耶尔的高压下,里面的员工天天也在认真上班,可是就是不产生效果。方法
Google和Facebook则相反,对于员工的评价不在于他有多忙,写了多少代码,甚至不是完成了多少产品的改进,而在于产生了多大的效果。也就是说,那些伪工做者即使平时再忙,也要被淘汰的。回到Google中国的管理,后来有更多来自Google山景城总部的工程师帮助北京和上海的团队,梳理工做方式。同时,也让中国员工常常长期出差到山景城工做,通过大约两年的时间,伪工做的状况获得了解决,中国研发团队的贡献也获得了总部的承认。
说到这里,你可能要问,怎样才能防止员工成为伪工做者呢?我想最重要的是明确两点:
首先,管理者要让员工站在“作什么事情能让公司最大获益”的基础上去工做。这样,他们在作不完的工做中,才能动脑筋去寻找那些对公司最有帮助的事情去作,而不是简单应付老板派下来的工做,而后向老板交差。在一个知识型企业中,管理者不可能对员工进行事无巨细的管理,所以员工的主动性很重要。
其次,管理者要让员工明白,他们积极工做(而不是消极完成任务),最大的受益方是他们本身。公司里难免有员工对本身对处境、周围人的态度、所给予的机会等等,有不满意的时候,这种时候,他们会消极对待工做,不自觉地成为一个不动脑筋的伪工做者。有些鬼精的人,甚至会表现出一种不辞辛苦的态度,也不和老板争执,被动地从老板指派的工做中找一些容易的工做来作,而不是捡那些有影响力却比较难的工做去完成。当老板问起来时,他们会讲本身在认真工做,工做量也看似很满。至于为何不少重要的工做没有作,他们会推说是由于时间实在是不够。对于这样的人,通常老板还真拿他们没有办法,在考评时只好让他及格。可是这些人实际上在坑本身,由于那些伪工做作得越多,我的进步就越慢,甚至能力还会倒退。我在不少国有企业中,看到大量这样的伪工做者。
固然,对于管理者,其实也存在什么事情要作、什么事情能够不作的选择。不少咱们看上去非作不可的事情,其实并无那么重要。有些时候须要换一个角度来审视咱们所作的事情,就会发现,舍弃一些事情也何尝不可。
再宽泛地讲,其实不少人在生活中,也是不断地把时间浪费在那些其实可作可不作的事情上。
因此,每当你因总也干不完的工做而焦虑时,不妨试试先停下来,从新梳理一遍手边的工做:主动地站在对公司业务帮助最大的角度,站在提高本身能力的角度,当处于工做永远作不完的处境时,把那些最重要的完成了。试试看,这样你的工做状态会不会发生改变?
愿你在工做之余还能有时间欣赏身边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