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面试的思考

年初公司出现变更,开始隐约感受气氛不对,尤为是员工陆续离开,而人力彻底听任自流的态度难免让人心生疑虑,那时候开始思考我会不会离开。后来一系列的事情让离开的念头逐渐清晰起来,最后变成了坚决的选择。前端

1、骑驴找马?裸辞?

有了离开的想法后,我当时首先面对的问题不是后面提到的面试准备、规划之类的东西,何时提出离职成了我第一个要思考的问题。在我和朋友透露有离开的想法时,他们都是劝我骑驴找马,其实我倾向于裸辞,固然这也是经历了骑驴找马以后才明确的。
说下我选择裸辞的缘由:webpack

  • 不用为请假面试费心找理由
  • 能够专心面试,时间有保障
  • 不在临走时薅公司羊毛,也算对公司最后的贡献
  • 破釜沉舟,不给本身留后路,每每更能激发咱们的潜能

若是骑驴找马的话,连续几回请假,估计身边的人能猜个大概,不要低估你们的第六感,尤为是直接领导。与其掩耳盗铃,不如直接裸辞来的坦然。git

若是你还年轻,若是你也曾向往过疯狂,尝试一次裸辞,确定会成为职业生涯中不一样寻常的一次体验。github

2、我对面试的理解

此次的求职经历让我对面试自己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面试也是一场考试,但又和咱们上学时经历的考试有很大不一样。差别之处列举以下:
考试:web

  • 面对的主体:静态的试卷
  • 考试范围肯定,考试大纲肯定
  • 考试结果的决定因素:复习状况 + 自身状态

面试:面试

  • 面对的主体:面试官(复杂多变,饱含情绪)
  • 面试范围不限,面试大纲不定、
  • 面试结果的决定因素:专业积累 + 自身状态 + 面试官状态(心情)+ 指望薪资 + HR状态(心情)

以上能够看出,咱们之前考试,面对的是一张静态的试卷,走进考场前的复习状况基本上已经决定了咱们本次的考试结果。但面试时面对的再也不是一张试卷而是面试官,而是一个充满情绪且复杂多变的人。最为诡异的是,你在面试的时候,每一道题的回答状况,都有可能触发面试官的情绪,进而影响下一道题的呈现算法

综上,面试是一个彻底动态的过程,这就要求咱们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并且不管是被面试者的情绪仍是面试官的情绪都有可能对这个动态过程形成影响,那就须要咱们认真思考如何把控情绪。我的目前也处于探索阶段,就不误人子弟了,仅抛出应该思考的问题,具体还须要本身去身体力行。segmentfault

3、面试前的准备

1.求职规划

其实,在面试前就要求本身给出具体的职业规划,这个真的很难。我也是从最初有一些模糊的想法,后来在面试过程当中不断被问到,慢慢清晰起来的。将个人大概规划列举以下以供参考:后端

  • 求职时间:最多一个月,设计模式

    • 第一周:梳理项目经验和技术积累、刷题、简历
    • 第二周:面试
    • 第三周:面试
    • 第四周:作决定
  • 指望的团队和公司

    • 团队:里面的人对技术有追求;用主流的技术
    • 公司:有必定知名度
  • 将来3-4年的职业规划

    • 第1-2年彻底专一于技术
    • 第3-4年分出一部分精力接触管理
  • 指望的薪资:现有base + 涨幅(20%+)

以上仅为我本身当时的一个规划,本身在面试过程当中尽力去贴合它。固然,规划只是规划,执行过程当中各类状况都有可能,这就须要咱们不停地去修正它。

我的认为求职前的规划能够不详细,但必定要有,它能有效地帮咱们找到本身真正想要的东西,也能有效地避免盲从。

2.知识梳理

结合我自身的经历,这部分包含两方面:
(一)项目经验梳理
面试的时候,不少面试官都会结合咱们简历上的项目经验进行展开,这就要求咱们要把本身作过的东西不光要详细地罗列出来,并且要对咱们列出的东西特别深刻。你想一想,若是面试官指着你简历上的某个项目经验,一问就懵逼,现场何其尴尬。另外一方面,有些项目很长时间没再维护了,很容易遗忘,这时候就须要一个回顾的过程,想一想当年你在这个项目里叱咤风云的点,这都是面试时得瑟的资本!

(二)专业知识梳理
除了项目经验,扎实的专业知识才是决定这次面试成败的关键因素。我由于是作前端,首先对本身这个领域作了下梳理,而后区别对待:
前端基础:

  • HTML(几乎没人问)
  • CSS
  • JavaScript(前端的核心竞争力)

前端框架:

  • Vue
  • React
  • AngularJS/Angular

其余:

  • Node
  • webpack
  • ...

梳理出方向,接下来就是如何针对性的进行准备。
个人经验是去找几个知名的技术网站(好比:github、segmentfault、掘金、钱伯乐在线)去搜面试题。
第一步就是针对搜索结果进行浏览,感受质量还行(有几个指标:收藏数、点赞数、浏览数)就收藏,这就造成本身的题库
第二步把收藏的题库逐篇进行浏览,把很是有表明性且重合度高的题整理到本身笔记中,好比JavaScript方面,跨域、深拷贝等
第三步针对本身笔记里的题开始整理答案

上面的过程就是一个萃取的过程,从网上泛滥的题海提取本身认为比较重要的面试题,这个要比随便找几篇面试题,而后闷头一通作要来的高效。

3.简历

此次求职以前,我一直认为,简历嘛,把本身的经历和技能罗列上去就行了,并且越简约越好。很是幸运的是,我此次认识了一个专业作猎头的朋友,她改变了我对简历的不少认识。

首先,HR在筛简历的时候,大概会花多久看咱们的简历?我觉得2-3分钟应该不说算多吧,HR朋友告诉我:平均15秒!此数据她们是有专门统计过的。不过她说也有例外,先看工做年限,5年如下,几乎就是一扫而过,5年以上还会大概看看技能中的关键字,经历等等,而后快速判断出此简历和岗位的匹配度,最多也就1分钟。至此,我想起了别人描述的高考阅卷的情景,你觉得本身很重要,在别人那里极可能也就是一瞥而过。

其次是工做经历,我最开始只是把工做区间、公司名称、职称写上,她建议我若是不是知名度很高的公司,加上一句描述性的话,包含公司职能和资本状况(好比已上市、D轮等)。她给出的理由是:在这个几我的凑一块儿就敢叫公司的年代,除了一线互联网公司,HR看到“科技有限公司”几个字,第一个念头是这是个什么野鸡公司?!

另外,关于简历上,是把工做经历放在前面,仍是把技能放在前面,咱们产生了分歧。我倾向于把技能放在前面,她倾向于把工做经历放在前面,给出的理由:工做经历是客观事实,工做技能是你自认为的总结。我因而把两种排版各打印出来几份,在给面试官简历的时候刻意测试了一下,结论:工做经历在前面的简历更容易让面试官从项目经验开始展开,按部就班,不至于上来就是个纯技术的问题把人整懵。固然,样本数量有限,结论未必准确。

4.求职渠道

我经历的求职渠道大体分如下几种:

  • 网上投简历,和公司直接沟通(boss直聘)

    • 优势:能够为所欲为敞开了聊,成就成,不成拉倒
    • 缺点:公司状况和团队状况全靠猜;反馈慢
  • 猎头推荐

    • 优势:职位多、高效
    • 缺点:不太靠谱,猎头说白了就是中介
  • 朋友内推

    • 优势:面试官友好(人情嘛);职位靠谱,公司和团队状况有保障
    • 缺点:面试不过,会有心理负担

若是为以上三种渠道按靠谱指数排序,结果就是:内推 > 网上投递 > 猎头。
若是有机会,我的强烈建议走内推。

4、面试

1.面试官

基于上面提到的面试的特色,面试官这个角色在整个面试过程当中的举足轻重。看网上不少人有过很是不愉快的面试经历,多半是吐槽面试官不尊重人等等。我却是没有经历过,我也大概思考过缘由,我自认为本身在面试的时候比较坦诚,知道就说,不知道就直接认可,即使是技术不达标,最起码人格方面不拉分,对方也就没嘲讽你的理由了。

另外,以前在知乎上看过一句话:面试的目的是为了最大可能地发掘被面试者,而不是为了显示面试官多牛逼。深觉得然,我相信之后也会有机会面试别人,必定将此话最为本身的行为准则。

若是在面试过程当中,不幸遇到了不友好的面试官,能够心生厌恶,但也要告诫本身:我之后坚定不要成为他这样的人。

我通常在面试过程当中若是预感此次基本没戏,我会很坦然地表达出来本身对这次面试表现不满意,再也不争取本次面试的结果,转而向面试官征询他对个人印象、感受我最欠缺的地方、有什么好的建议、对方有什么好的学习经验。通常面试官会很耐心的交流,我觉的即使是面试失败了,这仍然是面试中很是重要的一部分。最起码,咱们此次面试花去的时间是有意义的。

2.过后总结

我的认为,人的成长多半来自于自身的复盘机制。我每次面试完,都会尽快用印象笔记将面试中的可以想起来的问题记录下来,尤为是回答的很差的,面试回去各类找答案。过后总结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经过没有回答上来的面试题总结本身技术薄弱的环节。好比我去美团面试时,被面试官就http揪住一直问,直到问得我哑口无言,我过后就总结,之前认为工做中积累的那点http的知识足够用,但做为一个合格的前端,本身这方面的知识还相差甚远。再好比有两家公司认为我先后端都作过,因而考察很是多计算机基本知识:算法和设计模式,一路面下来,当时的窘态让我暗暗决定等工做稳定了之后必定要恶补这两块。

不要过于在乎以前失去了什么,没有准备好以前那本就不属于咱们,最重要的是知耻然后勇。

5、offer的选择

面试前的精心准备,面试中的不遗余力,最终换来了咱们掌握主动权的时候---在多个offer中作抉择。本次的经历再次让我认识到人真的是个很是情绪化的动物,甚至HR的一句话都有可能影响咱们的决定。科学的方法才是辅助咱们一直保持理智的保障。我此次作了一张表格,把本身关心的各个因素进行罗列,以便直观对比,以下图,供参考:

图片描述

其实,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能在整个选择过程当中一直牢记咱们开头提到的能够不详细的职业规划,就必定不会偏离目标太远。

6、最后的感慨

若是不是实在没有选择,请不要轻易在年中换工做,个人理由以下:

1.北京的7月太特么热,若是再遇到几个不靠谱的HR...2.年中离职就意味着放弃前半年的努力所对应的奖金3.年中的职位,尤为是急招的,多半是被招去填坑的,是机遇也有挑战,入职后不如意的几率要大于年初找的岗位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